农业调研公共投入对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探究

发布时间:2019-09-26 14:00

1 引言


技术进步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我国农业生产增长的原动力,而且也将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增长的首要推动力 ( 黄季焜、Rozelle,1998) 。农业科研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增加产出或降国内论文发表低成本来提高生产效益; 二是能够减少与农业生产相关联的许多因素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三是改进农业物质投入与产出的质量; 四是加快实现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 ( 赵阳,2001) 。农业科研活动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否满足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促进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上。
 

农业科研属于纯公共产品,因为知识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具备了纯公共产品的属性。与农业领域的其他公共产品相比,农业科研还具有成本投入大、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专业性国内论文代发强等特点。这意味着以家庭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基本单位通常无力进行科研活动,而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得农户也可能无心进行科研投入 ( “搭便车”行为) 。正因如此,农业科研经费大部分是由公共部门承担的。根据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按农林牧渔行业划分的研发机构的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拨款的比例自 2004 年以来一直高于 80%。

经验研究表明,农业科研投入对于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影响。朱希刚 ( 1993,1997) 、邓宗兵和张旭祥 ( 2002) 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整体上是在逐步增长的。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 ( 2002) 通过建立联立方程,估算了农业公共投资在促进农业生产和减贫方面的投资收益率,其中农业科研公共投资的回报率为 9. 59%。李强、刘冬代写代发表论文梅 ( 2011) 认为农业科研对农业增长具有较高的贡献水平,农业科研的边际贡献上升的结论隐含着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的事实。王建明 ( 2009,2010) 认为农业科研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显著,同时发挥作用持续时间长,但是整体投资不足。

《农业法》第三条规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就农业科研公共投入而言,最主要的绩效目标是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也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产出的增长,可能源于技术进步、要素投入增长等多个因素。但是目前的研究中,不少都是直接分析农业科研对于农业产出的影响,而忽视了私人部门要素投入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思路不同以往,先是国内发表论文费用根据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信息测算出历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再通过多项式分布滞后 ( Polynomi-al Distributed Lags,PDL) 模型分析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 1 特恩奎斯特指数方法
在农业生产率测算方法选择上,本文采用特恩奎斯特指数 ( Tornqvist Index) 方法。对于具有超越对数 ( Translog) 形式的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特恩奎斯特指数被认为是精确的。同时,因为超越对数函数是一种灵活函数形式 ( 即对任意函数提供了一个二阶近似) ,所以也是最佳的 ( Diewert,1976) 。设 qs与 xs分别表示投入与产出的数量,rs与 cs分别表示产出受益份额与投入成本份额,下标 s 与 t 表示时期,m 表示第 m 个产出商品,n 表示第 n 个投入商品。特恩奎斯特 TFP 指数的对数形式为lnTFPst= ln产出指数st投入指数st= ln 产出指数st- ln 投入指数st=12∑Mm = 1( rms+ rmt) ( lnqmt- lnqms) -12∑Nn = 1( cns+ cnt) ( lnxnt- lnxns) ( 2. 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指数方法假定在基期 s 和现期 t 上观察到的生产者既是技术有效的,又是配置有效的。这一假定基本上符合农业生产的现实,也符合舒尔茨对传统农业的认识———即传统农业中的农民是 “贫穷而富有效率的”。
 

2. 2 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由于经济系统中的公共政策的传导、经济行为的相互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序列数据的数值通常是由自身或其他变量的滞后量决定的。表现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就是解释变量中应当包含的某些滞后变量以考察跨期影响。如果模型中仅包含解释变量滞后,就得到了如下的分布滞后模型:yt= w’tδ + β0xt+ β1xt - 1+ … + βkxt - k+ ut, t =1,2,…,T ( 2. 2)式中,wt= ( w1t,w2t,…,wdt)’是独立变量构成的解释变量向量,δ = ( δ1,δ2,…,δd)’是对应的系数向量。系数向量 β 描述了 x 对 y 的乘数作用: β0是当期乘数,βi反映了 x 在 i 期对 y 的乘数,( β0+ β1+ … +βk) 反映了 x 对 y 的长期乘数。
 

当滞后项较多的时候,直接估计会耗费很大的自由度,而且 x 的当期值和滞后值之间往往具有高度共线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一般地,p 阶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假定系数从如下形式的 p 阶多项式:βi= γ1+ γ2( i - c—) + γ2( i - c—)2+ …,γp + 1( i -c—)p,i =0,1,2,…,k,k > p ( 2. 3)式中,c—是事先定义的常数,用以避免共线性引起的数值问题,但又不影响 β 的估计。当 p 为奇数时,c—取( k -1) /2; 当 p 为偶数时,c—取 k/2。将式( 2. 3) 代入( 2. 2) ,就得到如下形式的方程:yt= w’tδ + γ1z1+ γ2z2+ …γp + 1zp + 1+ ut( 2. 4)式中:z1= xt+ xt - 1+ … + xt - kz2= - c—xt+ ( 1 - c—) xt - 1+ … + ( k - c—) xt - k……zp + 1= ( - c—)pxt+ ( 1 - c—)pxt - 1+ … + ( k -c—)pxt - k一旦从式( 2. 4) 估计出了 γ,利用式( 2. 3) 就可以得到 β 的系数和标准差。如果认为 x 对 y 的前期值没有影响,可以加上一个近端约束以限制超前一期作用为 0,即β- 1= γ1+ γ2( 1 - c—) + γ2( 1 - c—)2+ … + γp + 1( 1- c—)p= 0 ( 2. 5)如果认为 x 对 y 的影响在 k 期后截止,还可以加上一个远端约束,即βi + 1= γ1+ γ2( k +1 - c—) + γ2( k +1 - c—)2+ … +γp + 1( k +1 - c—)p= 0 ( 2. 6)
 

2. 3 基础数据来源本文采用三种粮食作物的生产率代表农业生
本文采用三种粮食作物的生产率代表农业生产率,同时将粮食生产简化成一种将土地、资本、化肥和劳动力等多投入转化为粮食这一产出的生产活动。其中,分别用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劳动力用工数表示投入要素,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为资本的代理变量。分析的时间范围为1978 年至 2008 年。
由于统计口径不一,首先对 “耕地面积”进行修正。通常认为 1996 年后国土资源部 ( 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 发布的耕地数据具有较高权威性,而之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偏小。本文按照蔡运龙等( 2009) 的方法加以修正: 以 1996 年底的数据为基础,加上当年耕地面积增减数据得到上一年的耕地面积数据。本文采用 “劳动力工数”来表示用于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其数值为 “每亩用工数量”和 “耕地面积”的乘积。其中 “每亩用工数量”的数据来自历年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耕地面积”采用经过上文修正后的数据。 “农业机械总动力”和 “化肥施用量”的数据来自 《新中国农业60 年统计资料》。
价格信息方面,粮食价格根据历年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统计的三种粮食平均的 “每五十公斤主产品”的 “平均出售价格”折算。土地价格来自于历年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统计的每亩粮食生产的 “土地成本” ( 含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 。计算农业机械动力价格时,先根据历年“耕地面积”和 “农业机械总动力”计算每亩土地占有的农业机械动力,再根据历年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统计的每亩粮食生产耗费的 “机械作业费”、“小农具购置修理费”和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每亩粮食生产中支出的农业机械相关费用,两者之比即为农业机械动力价格。化肥价格根据每亩施用化肥量和化肥费计算。劳动力价格根据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统计的 “人工成本”( 含雇工费用和家庭用工折价) 和 “每亩用工数量”计算。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 1) 改革开放早期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转型带来了农业生产率的大幅增长,但是制度转型的效果释放之后农业生产率总体上呈缓慢上升状态。 ( 2) 农业科研公共投入对于农业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长期影响比较显著。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农业科研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尽管增加农业科研公共投入有利于农业生产率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科研公共投入不足是公认的事实。农业科研活动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使得政府部门更愿意在见效快、风险小的领域进行投入,譬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农业基础薄、农民积累低的背景下,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以来都是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公共部门长期以来的投入不足,对我国农业科研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当建立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制度层面保障农业科技公共投入的增长率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第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业科研领域。近现代的农业发展理论更重视农业技术的创新、传播过程和实现机制,实质上是突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的作用,同时关注如何在实践中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业领域。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公共投资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准应用技术研究,而私人投资主要从事实用性技术开发 ( 赵阳,2001) 。农业科研投入的回报率较高,民间资本投资于农业科研的动机和动力是存在的。如果能在税收、补贴与保护政策上进行适当的倾斜,由民间资本来承担更多的农业科研活动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