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装置手术室环境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影响由 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更多 护理毕业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 专区。
手术室是一个对空气质量有着特殊要求的高危场所。近年来,各种物理、化学消毒方法被日益广泛的应用于手术室空气、敷料及器械的消毒,但是这些物理、化学消毒产品及其排放的污染物能够对手术室空气造成污染;麻醉剂是手术室的必备试剂,长期小剂量的接触具有挥发性的麻醉剂会导致机体多个系统发生病理性变化。不同的消毒方式所护理毕业论文产生的有害物质也可对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产生影响。如果手术室中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除,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暴露于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就会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发挥,严重者甚至可以对病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改善手术室空气环境、保护医护人员健康刻不容缓。我国传统式的手术室布局是手术患者、医护人员及手术所需物品在同一走廊中流动,即单通道式手术室。传统手术室内采用的消毒方法是采用药物熏蒸、擦拭或紫外线照射等,其主要缺点是灭菌效果不够稳定,达不到高洁净度的无菌要求。层流手术室是指安装有层流净化装置的手术室,其内设有净化空调系统,其布局是洁污分开,设有内走廊和外走廊,医护人员、手术患者和手术所需的无菌物品从内走廊进入,外走廊供术后患者及污染物品的进出,这样有利于避免交叉污染。更重要是,层流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净化装置能够迅速清除手术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新鲜和清洁。有研究报道,与层流手术室相比,传统手术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显著升高。常温下,室内相对湿度≥60%,可发生室内霉菌污染;当室内相对湿度≥80%,无论温度高低都会霉菌污染。传统手术室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显著高于设有净化层流装置的手术室。本课题对该院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寻找到手术室环境中影响医护人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员健康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切实保障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的有效措施,保护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手术室是一个对空气质量有着特殊要求的高危场所,近年来,各种物理、化学消毒方法被日益广泛的应用于手术室空气、敷料及器械的消毒,但是这些物理、化学消毒产品及其排放的污染物可对手术室空气造成污染;麻醉剂是手术室的必备试剂,长期小剂量的接触具有挥发性的麻醉剂会导致机体多个系统发生病理性变化。如果手术室中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除,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暴露于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就会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从而影响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发挥,严重者甚至可以对病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改善手术室空气环境、保护医护人员健康刻不容缓。
1.手术室常用消毒方式研究概述手术室是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6],手术室房门的开关次数、手术时产生的污物及人员的流动等都会造成空气中菌落总数的急剧增加,因此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是手术室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7]。手术室消毒通常采用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1.1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主要包括空气消毒器消毒、紫外线消毒、三氧机消毒[8]。空气消毒器消毒又分为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和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前者采用静电吸附原理,可过滤和吸附空气中带菌的尘埃,以及病原微生物,对人体无伤害,可用于对有医护人员的手术间进行空气消毒。在一个面积为20 m2左右的手术室内,使用静电吸附式方法进行空气消毒,消毒30 min后,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者不仅可以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还可杀死进入消毒器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应用循环风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后,手术室环境中臭氧浓度低于0.2mg/m3,对人体健康基本无毒害作用。短波紫外线(UVC)能够破坏微生物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但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紫外线可损伤皮肤、眼睑结膜及呼吸系统,可引?3起呼吸道过敏并致呼吸抑制,并且紫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O3有强氧化作用,会危害到人体健康[9,10]。采用三氧消毒方式,随着手术的进行,细菌菌落数量呈直线上升,并且三氧对物品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监护仪和麻醉机均有腐蚀作用,会危害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经三氧消毒后至少30 min,人员才能进去。
1.2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指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主要有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乳酸、甲醛、戊二醛、碘伏等,这些化学消毒剂大多具有挥发性,虽然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在空气中的浓度较低,但如果长期接触会对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可引发喉头水肿、痉挛和上呼吸道炎症,急性眼结膜炎、肺炎或化学性气管炎,皮肤损害等疾病[11]。如果同时接触多种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种损伤作用就会被叠加,甚至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12]。
1.2.1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它通过氧化还原作用达到杀菌的目的。手术室常采用过氧化氢喷雾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用量按50 mg/m过氧化氢计算,室温下相对湿度60%-80%的环境中作用30 min即可达到消毒效果。长期低剂量的吸入过氧化氢蒸气或雾会对呼吸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1.1.2.2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14],遇有机物放出新生态氧可将菌体蛋白质氧化而使微生物死亡。将过氧乙酸稀释成2%-3%的水溶液,加热蒸发,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8 ml/m进行气溶胶喷雾,薰蒸时间2 h,可使空气细菌死亡率达到99.5%。采用过氧乙酸喷雾法进行空气消毒,作用1 h,自然菌消除率可达89.5%。但过氧乙酸对眼结膜和皮肤黏膜均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并且对金属物品有腐蚀性。在SARS流行期间,较多的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接触过氧乙酸会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同时还对手术切口有损坏作用[16]。1.2.3甲醛甲醛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化学消毒剂,低浓度时可作为抑菌剂,高浓度时可作为灭菌剂,它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依靠醛基作用于菌体蛋白的巯基、羟基、竣基、氨基,使之发生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变性、凝固,造成细菌繁殖体、芽胞或病毒等微生物的死亡。但是由于甲醛的毒性较大,对粘膜、呼吸系统、眼、皮肤及肝脏均有很大的毒性,对人体有致癌、致畸作用,甚至导致肺水肿使人窒息死亡[17]。有研究报道,当甲醛浓度达到0.6 mg/m时即可引起流泪、咽部不适及疼痛等多种症状,当超过此剂量时就会引起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长期接触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染色体异常及女性月经紊乱等疾病,甲醛已经被证实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18]。
1.2.4戊二醛戊二醛是一种高效、广谱并对金属腐蚀性小的消毒剂。戊二醛的消毒机理与甲醛的消毒机理相同。戊二醛对皮肤黏膜、眼结膜和呼吸系统均具有刺激性,戊二醛溅到皮肤上会引起皮肤过敏、灼伤。长期吸入戊二醛气体对人体呼吸道、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不良影响[19]。
1.2.5碘伏碘伏是由碘和载体络合而成的,能破坏细胞膜及抑制脱氢酶的活性,对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真菌、霉菌抱子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碘通过与菌体内酶系统蛋白结合从而发挥抗菌效应,碘伏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刺激,腐蚀性低,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的消毒剂[20]。
2.吸入性麻醉药的研究概述??吸入麻醉是利用气体或经挥发出来的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到体内从而达到麻醉的作用。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又分为卤烃,卤代烃基醚和烃基醚三类。卤烃类包括氟烷、三氯乙烯、氯仿等,卤代烃基醚包括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及地氟烷等,烃基醚包括双乙醚(即乙醚)、双乙烯醚、乙基乙烯醚等。气体性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乙烯、环丙烷。三氯乙烯在体内代谢,而其他吸入性麻醉药大部分均以原形经肺排出,麻醉期间可经麻醉机排放到手术间。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微量的麻醉废气,会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内逐渐蓄积,当蓄积的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危害机体健康,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和遗传学影响[21]。有调查报道,长期工作于麻醉废气污染环境中的女性,其淋巴肿瘤的发病率增高,Hoerauf KH等发现每天接触异氟醚和笑气超过8小时的手术室医护人员,其外周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加[24]。麻醉废气对手术室女性医护人员生育功能的影响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问题,这种影响是不容被忽视的[25,26],所有的吸入性麻醉药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均有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其它各系统器官的功能。
2.1吸入性麻醉药的生物转化吸入麻醉药并不像其他药物在体内发生生物化学转化后就失去活性,而是大部分经原形排出体外;但也有是经CYP2E1催化代谢。CYP2E1是细胞色素P450的一种同工酶,主要参与麻醉药的代谢。吸入性麻醉药进入体内后在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物产生,只是代谢的多少而异。其在体内的代谢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1)生物转化,麻醉药脂溶性大,不能由肾排出,必须先成为水性的代谢物后经肾排出,代谢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羟基化、脱羟基、脱氨基等氧化代谢过程;第二阶段是与硫酸酯、葡萄糖醛酸等亲水性功能基团的结合。吸入性麻醉药通过以上反应转化后排出体外。(2)药物代谢的酶诱导,吸入麻醉药中氟烷、甲氧氟烷、氧化亚氮等皆有自身酶诱导的作用,可加速其自身代谢的速率。长时间吸入亚麻醉剂量的健康人,其肝脏药物代谢能力明显增加。(3)自由基团的形成与过氧化脂质,多次吸入吸入性麻醉药,会导致无氧代谢产物增多,生成的自由基也明显增多。(4)代谢活性物质与组织的结合(共价结合),许多物质的毒性反应是因共价结合所致。自由基能与磷脂脂肪链共价结合,也可以与脂双键的碳原子结合使临近碳原子活化,而激活脂质过氧化反应,最终引起氟烷对肝脏的损害作用[27]。
2.2吸入性麻醉药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在手术进行期间,麻醉废气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环节弥散于手术室的空气中,导致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暴露于微量的麻醉废气残余的环境中,会出现头晕、头疼等多种不适症状,亦可能产生氟化物中毒,甚至是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28,29]。吸入性麻醉药经肺和血流分布到各器官组织中,从而影响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
2.2.1心血管系统除氧化亚氮外所有的吸入麻醉药均对血压产生剂量依赖性降低,吸入性麻醉药通过抑制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全身血管阻力所致,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吸入性麻醉药还可引起剂量依赖性心率增快,降低肺血管阻力,并削弱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射(HPV)。
2.2.2呼吸系统所有的吸入性麻醉药均可引起剂量依赖性呼吸频率增快,吸入麻醉药可降低潮气量,引起二氧化碳的蓄积,降低中枢对高二氧化碳水平的反应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吸入性麻醉药可引起咳嗽和喉头痉挛,表明吸入性麻醉药对气道的刺激作用。
2.2.3泌尿系统所有吸入性麻醉药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尿少等症状。
2.2.4肝脏所有吸入性麻醉药均可产生剂量依赖性肝血流的降低,从而影响到肝脏对其它药物的代谢解毒。
2.2.5中枢神经系统吸入性麻醉药都具有脑血管扩张作用,引起脑血流及脑血容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颅内压的增高,吸入性麻醉药还可能会诱发癫痫。
2.2.6生殖系统吸入性麻醉药有剂量依赖性子宫血管扩张作用,可降低子宫的收缩力,由于子宫血管的扩张可引起产科手术或分娩过程的失血。此外,母体吸入的吸入性麻醉药可通过胎盘屏障影响到胎儿。
2.2.7骨骼肌系统吸入性麻醉药具有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作用,可造成骨骼肌的松弛。
3.现代医院手术室危害因素的预防现代医院的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并且还是一高危区[30],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是一类处于多种有害因子的环境的特殊工作群体,他们长期暴露在生物、物理、化学因素感染的环境里,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31]。因此,如何有效地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工作,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关注的热点。目前针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的防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减少麻醉废气的措施长期接触吸入性麻醉剂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影响,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纷纷开始寻找减少麻醉废气的办法[32]。我国部分手术室已安装废气清除系统[33],并对长期暴露于麻醉废气中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体检。Imbriani等研究发现,手术室医护人员尿中的麻醉剂浓度可作为监测手术室内空气中挥发性麻醉药污染程度的生物指标[34]。医护人员自身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必须正确使用各类麻醉剂,在使用麻醉药时,应现用现配,尽量减少接触吸入性麻醉药,配制麻醉剂时必须戴好防护手套、口罩、帽子,尽量减少职业危害[35]。对处于孕期的医护人员应合理安排其工作。此外,手术间设有排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部分医院在手术室内安装了循环式空调机,保持手术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用空调要求有换气功能,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36]。
3.2化学消毒剂灭菌防护化学消毒剂对机体危害较大,长期接触会造成机体多器官损伤,因此使用化学物质熏蒸法进行消毒时,应安装过滤网、换气扇,并注意开窗通风;要戴口罩手套,以免引起烧伤;加强管理,选用适当的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计算应准确,浓度过高可致空气中的化学污染物增多;将化学消毒剂集中放置于阴凉通风处,盛放化学消毒剂的容器应注意其密闭性能,以防化学消毒剂逸出造成环境污染,并由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37]。
3.3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及其防护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由生活缺乏规律、经常倒班、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引起[11]。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繁重的工作环境中,精神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一系列异常的心理、生理反应,如疲倦、易怒、焦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身体不适症状,进而引起心理疲劳、性格改变和冠心病、溃疡病等心身性疾病[38]。当手术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心理疲劳时,动作协调性会受到破坏,行为准确度就会降低,从而导致思维判断失误,医护人员处于这种状态时极易发生医疗事故。有研究表明,长期接触特殊药品、从事高风险职业造成的精神重压是导致医护人员平均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39]。因此,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手术步骤,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面对各种压力,以达到身心健康[40]。综上所述,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是确保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预防职业危害发生的重要手段[41]。至今为止,虽然我国已采取了多种保护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的措施,但尚不能完全改善手术室内有害物质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因此开展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调查的课题研究,对手术室和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现状作以系统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保护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若您对护理毕业论文有所需求,请到护理毕业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dxlws.com/hlbylw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