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动机_安排任务环境与创造力之关联研讨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7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或创新的历史〔,,。诚然,在经济演变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从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物质要素发展为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和制度等非物质要素。物质性要素通过量的增加实现经济的增长,而非物质要素则是通过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回顾20世纪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全球的分工体系中,处于产业链最高端的美国,从事高增加值的毕业论文代做新技术产业,依靠原创技术优势获得全部利润的60%以上,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他们控制了现代制造业中的核心技术和高科技产业中某些关键性技术,他们获得了约20%的利润,出于产业链中下端的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产品加工和制造业,只获得了全部利润的10%ot2}美国心理学家泰勒((Taylor,C.1})曾经指出,创造活动不但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的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代写毕业论文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在市场中不断引入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创造力(创造性)的竞争。超级大国—美国早在70年代就在大学里普遍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人才创造力开发现已普及到了政府机关、军队和企业,在2004年又投入巨资,加紧推行一系列被称为“美国创新的基础”的重大研究发展计划;欧盟提出要做“最m创造与创新这两个概念,在创造学研究中本来就是同义的。简言之,如果不出新即创新,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创造;而如果没有创造,也无所谓出新或创新。它们两者之间本来是一而写本科毕业论文二、二而一的同一件事情。由此亦可见,在创造学中,“创造”和“创新”这两个概念,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相互替换使用的,或者说,它们之间并没有绝对严格的界限。参阅:傅世侠.创新、创造与原发创造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第1期tzl张写毕业论文多少钱孝德.新经济与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讲座,2006年,276页(s7林崇德.教育与发展一一吃吐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2002年版,第具竞争力的联合体”,2004年5月再次呼吁“科技进步永远是欧洲一体化的火车头”,为此采取一系列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措施;俄罗斯提出“科技创新”再造一流科技大国的口号,同时确立联邦创新基本政策;韩国通过对创新主体等五大要素的改革和创新,提出逐步由对发达国家的“模仿追赶型”的研发模式转变为“创新型”模式,在今后10年进入世界科技八强和经济十强;巴西2004年12月推出《创新法》并制定科技发展的《战略计划》,其核心是要使科技创新达到最大整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日本在1982年的国策审议中就做出了“开发日本人的创造力是日本通向21世纪的支柱”的决议,把国民创造力开发作为基本国策。
       我国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一个主题和任务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川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的“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一条伟大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条具体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其中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指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推动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的自主创新道路。努力推进技术革命,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目前我国正处在资本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的时期,那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中国目前科技创新中巫待解决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参加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以思想解放激发创造力的释放。“现在,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胆试验、大胆变革、大胆创新;坚持破除迷信,反对本本主义,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要以思想解放激发创。

参考文献 大陆文献:     1]傅世侠.关于我国科学创造学研究进展之我见,创造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2【幻傅世侠、罗玲玲.科学创造方法论—关于科学创造于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探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傅世侠.创造学究竟是什么〔J].科学http://www.dxlws.com/bylwdx/学研究,2003 (5)     [4]傅世侠.创新、创造与原发创造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 (1)     [5]傅世侠、罗玲玲.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孙雍君.斯滕伯格创造力理论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 (1)     [7]王习胜.国内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研究述评C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     [8」林崇德.教育与发展一一七lJ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 2-3  ABSTRACT 3-4  第一章 绪论 7-15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7-9      1.2 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研究愈趋重要 9-12      1.3 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12-13          1.3.1 动机部分 12          1.3.2 环境部分 12-13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13-15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5-25      2.1 名词释义 15-18          2.1.1 创造力的定义 16-17          2.1.2 内外在动机的定义 17-18      2.2 创造力相关理论研究 18-19          2.2.1 Amabile的创造力成分理论 18          2.2.2 Sternberg的创造力投资理论 18-19          2.2.3 Csikszentmihalyi的创造力系统理论 19      2.3 动机与创造力的理论研究 19-21          2.3.1 内在动机与创造力 19-20          2.3.2 外在动机与创造力 20-21      2.4 环境与创造力 21-25          2.4.1 环境对创造力影响的相关理论 22-23          2.4.2 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 23-25  第三章 研究设计 25-36      3.1 研究设计 25-26          3.1.1 自变项说明 25          3.1.2 依变项说明 25-26      3.2 研究假设 26-27          3.2.1 内在动机与创造力的假设 26-27          3.2.2 外在动机与创造力的假设 27          3.2.3 创造力工作环境对创造力的假设 27      3.3 问卷设计 27-30          3.3.1 内外在动机量表 27-28          3.3.2 创造力工作环境量表 28-30          3.3.3 创新行为量表 30      3.4 问卷预试 30-32          3.4.1 预试对象 31          3.4.2 预试结果 31-32      3.5 数据收集 32-33      3.6 研究程序 33      3.7 数据分析方法 33-36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36-45      4.1 样本收集和描述 36-37      4.2 内外在动机、创造力工作环境量表因素分析 37-41          4.2.1 内外在动机量表因素分析 38-40          4.2.2 创造力工作环境量表因素分析 40-41      4.3 研究假设修正 41      4.4 创新行为描述统计分析 41-42      4.5 内外在动机、创造力工作环境与创造力的关系 42-43          4.5.1 内外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 42-43          4.5.2 创造力工作环境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43      4.6 研究小结 43-45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45-51      5.1 结论 45-46          5.1.1 创造力内在动机假说和动机综效理论的比较 45-46          5.1.2 KEYS量表的验证 46      5.2 管理建议 46-51          5.2.1 给企业的建议 46-49          5.2.2 给员工的建议 49-51  参考文献 51-56  附录 56-67  后记 67-6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8-69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