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采访的非规范性看新闻采访冲突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7


第一章 新闻采访冲突概述 
 

  第一节 新闻采访冲突的属性  
 

一、 概念阐释
        近年来,发生了“中华女打记者”、“郭德纲徒弟打记者”、“华东科技大学牛处长轧伤记者脚踝”等新闻采访冲突事件,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狭义上来说,这些“打记者”事件就可以看作是新闻采访冲突这类事件。在学界,新闻采访冲突这一概念还未被学界普遍认可和使用,因此对于它的概念和范畴也未作明确的定义。本文从阐释新闻采访冲突的概念入手,划定它的范围,作为该课题研究的基础。戴丽岩的《如何避免新闻采访中的矛盾冲突》一文中提到,“在采访实践中,记者与被采访者又常常出现矛盾,有时会发生冲突,甚至‘对簿公堂’”,这体现了新闻采访冲突发生的频繁性,发生后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处于对峙的状态。文章还提到“在一定的条件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又表现为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特征,如对方回避或者拒绝采访,甚至围攻采访者等。”冲突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包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力量或性质(如观念、利益、意志)的互相干扰 ”,“意见不合、发生争执”,以及“碰撞、冲撞、冒犯”等含义。“冲突”不但指身体上的冲撞、碰撞,还指由于思想上的分歧而导致的意见不合。从广上来说,“冲突”是指观念、利益、意志的互相干扰,由于意见不合而产生的冲突;从狭义上来说,“冲突”是指矛盾双方发生争执,从而发生口角、甚至是打架的行为。本文首先对“冲突”一词进行全面的阐释,然后再在新闻采访的语境中解读“冲突”的含义。
 

 二、 新闻采访冲突的特征  
 

1、突发性强,过程难以控制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大众对新闻的强烈渴求,客观上媒介技术的不断改进,记者的采访越来越求新、新快,重大新闻事件一旦发生,记者的脚步便紧随其后。在短时间内选择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采访,其实践过程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在采访即时性和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时,记者有时来不及准备采访的问题,或者由于记者缺乏采访经验,不加思索的一个问题或是一个举动就可能引起被采访者的反感,从而与记者发生冲突,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采访对象多种多样,他们的配合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采访对象性格外向,乐于与记者交谈;有的采访对象不善言谈,只与记者进简单的沟通还有的采访对象不愿意接受采访,甚至是阻挠采访,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可能由于怕出名、招惹是非;也可能在过去吃过这方面的亏,因而拒采访;或者遇到批评报道的采访,怕牵连到自己等等。记者想要在采访中按照自己的思路逐步推进,把全局掌控好,难度可想而知。
 

2、受社会关注度高
         我国的职业新闻传播领域,自实施市场经济以来发展迅速,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新闻传播媒体在西方被认为是“第四权力”,它构成了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一种社会力量,对这三种政治权力起制衡作用。在中国,新闻媒体遵守党性原则,坚持党的立场,宣传党的主张,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公众的眼中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被公众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职业。近些年,新闻采访冲突事件的发生使记者由“新闻的记录者”变成了“新闻的制造者”,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的焦点。事件中冲突发生的原因、事件中的人物身份以记者在事件中的表现是否符合采访规范和新闻伦理等问题纷纷被社会关注,记者在这些新闻采访冲突事件中被认为并不是全无过错,而是出现了采访失范、或是违背新闻伦理之处。新闻记者争分夺秒的采访可以给观众带来了第一手的新闻信息,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但若是新闻记者发生了新闻采访冲突,也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3、处于我国体制转型期
         社会转型是指 1978 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发生的整体性社会结构变迁。新闻转型在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出动态性、结构性和复杂性等基本特征。此外,新闻转型还表现出整体上的跨越性、体制上的二元性、受众的分化性、报道内容上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媒体技术上的革命性等特征。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传媒也逐步走向了企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阶段,媒体的经营视野和报道范围不断扩大,对于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工作规范的一些细节尚不明晰,时有发生一些不规范的媒体行
 

 三、 新闻采访冲突常伴新闻类型
 

1、隐性采访报道,与隐私权冲突
      隐性采访,也称暗访偷拍,从新闻职业的要求来看,当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新闻记者就有义务履行职业责任,揭露社会上不道德的现象或犯罪行为,获得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揭露不道德的现象或犯罪行为的目的,当正面采访无法达到想要的目的时,暗访实际上成了记者迫不得已选择的权变之策。隐性采访自身的价值使它成为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由于隐性采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采访手段,因此在运用这种手段时,必须加以必要的限制和约束,否则,滥用的结果不仅会伤害社会和他人,还会伤害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自己,引发新闻采访冲突。隐私权是新闻报道中最容易侵害的权利之一,隐形采的特点决定了这种采访十分容易触及被采访对象的隐私。公民在“不设防”的情况下最容易受到害,在私人场合或不被人注意的时刻,公民常常放松警惕,言行也变得随意起来,隐性采访必须要合理合法,否则会受到社会和公众的质疑。
 

第一节 新闻采访冲突的发生原因 ................................................................... 22-23
        一、 采访对象缺乏.....................................................................................  23
        二、 记者采访的非.................................................................................... 23-25
    第二节 新闻采访冲突的..................................................................................  25-26
        一、 影响记者和采.....................................................................................  25
        二、 影响媒体的社.....................................................................................  25-26
    本章小结............................................................................................................ 26-27
第二章 记者非规范...........................................................................................  27-35
    第一节 记者非规..........................................................................................  27-32
        一、 滥用暗访偷拍....................................................................................  27-28
        二、 审问式采访 .................................................................................... 28-29
    第二节 记者非规范性..................................................................................  32-34
        一、 媒体霸权的....................................................................................... 32-33
        三、 媒体业者的......................................................................................  33-34
第三章 规避“非规范性......................................................................................  35-45
    第一节 避免采访对象...................................................................................... 35-37
 

第四章 结语
 

        任何伦理研究,都是从“实然”出发,剖析“实然”的是或非,指明“应然”的办法。本文通过对新闻采访冲突的深入理解,剖析非规范性采访的案例,指出应该被新闻工作者重视的领域。近年来,与新闻工作者伦理规范有关的问题总是频繁地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中国新闻学术界也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始终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规范进行调查和研究。不论新闻法制多么健全,政府对于新闻业的规制多么严格,媒体要塑造形象还要从大力重视职业规范和加强新闻自律做起。新闻自律可以为媒体赢得更多发展的弹性空间,赢得公众的尊重。在当前的中国,媒体自身处于转型过程中,社会利益处于强烈的再分配阶段,要在这种变动之中,让每一个记者的职业行为始终保持规范、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当前我国的新闻伦理规范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社会环境和新闻环境都还不够成熟,问题解决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的中国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体制转型时期的大变革时代,政府的职能要转变,公民的权利意识在增强,当越来越多的事情走到阳光下的时候,整个社会还需要适应这种状态。新闻媒体工作亟需舆论监督环境的改善、政府的支持和管理、社会的尊重和理解。政府、公众、媒体都要在变革中不断地磨合,共同推进社会始终朝着民主、文明的方向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发生的某些“违规”行为,需要随着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水平的提升、人民素质的提高、新闻法治的完善而逐步规范。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