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心理健康以及适应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和谐状态。传统的徤康观认为健康为“无病就是健康”,即健康为“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状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1946年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在情感、智能及其躯体方面与他人的心理健康在彼此融洽的范围内,使个人心境发展处于最佳状态。有关调查表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占总体人数的20% — 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者约占总体人数的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全体的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占比、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占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病假、休学及退学的主要原因[2],影响学生的学业进而也影响了学生毕业之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活是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从青年时期到成年时期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而对于学生来说,学校适应是这一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许多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频繁的应激、快速的节奏以及各种压力下,其心理与适应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隐患,成为心理与教育工作者们普遍关注的课题,而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学校适应能力,将无法较好的适应今后社会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状况不仅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阶段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对学生的健康同样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重视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提高其整体素质、胜任将来的工作具有积极作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作为将来的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其从事的护理工作具有密切接触各科病人、技术操作多、责任重大、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等特点,因此,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自己的学校适应以及今后的继续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与适应性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本研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探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了解当前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校适应现状,分析心理健康和学校适应二者各自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为调整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和促进其学校适应提供参考借鉴。

1.2研究目的
(1)了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现状;(2)明确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上差异性;(3)探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1.3研究意义理论意义:
    通过探讨护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加深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对其理解,弥补护理领域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为学校及相关政府部门在教育政策制定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意义:为高等院校有关部门了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状况提供实践依据;为有关部门更好的预防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校适应不良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为有关部门培养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4文献回顾
1.4.1心理健康的定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患或变态,也不仅指个体良好的社会适应状况,还指能够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与人格的完善状况,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使个人心境发展处于最佳状态” [3〕。美国第三次儿童健康及保护会议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适应过程中,个体能够发挥其最高知能而获得感觉愉快的、满足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其社会中,能审慎行为,并且对现实人生可以从容面对的能力。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在心理上以及社会适应上都处于一个完美状态;即心理健康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积极的进展状态[5]。《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一个人的心理在自身以及外部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呈现出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尽善尽美的绝对状态[6]樊富饭从广义与狭义的角度把心理健康做出了定义。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处于敏锐的、连续的及其称心如意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做出积极的应对,并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其身心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协调基本一致的过程,内容齐全,即行为、认知、情感、信念、人格完整与和谐,能够很好的适应现实社会。本研究釆用国内学者陈昌惠[8]教授修订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简称SCL-90)量表,利用姜乾金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姜乾金等人把心理健康理解为,首先心理健康是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其次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例如,个体拥有正面稳定的情绪,完整的个性及其完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后是实践或专业;即心理卫生工作(如采纳切实可行的积极的教育与措施,为更好适应目前发展的社会环境来维护与改良人们的心理状况)。
1.4.2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拟定了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①躯体、情感、智力非常和谐;②在生活及其工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过有质量的生活;③有幸福感;④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够互相礼让_。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即正常心理应该是:①有充分的安全感;②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接触;③生活理想、目标切合实际;④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⑤能保持人格的齐全与融合;⑥能保持最佳的人际关系;⑦具有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总结学习的能力;⑧具有合适的情绪发泄及情绪掌控能力;⑨个体的基本要求符合社会规范,且有适度的满足感;⑩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的展现自我个性特征我国学者王效通["]主编的《心理卫生》提出了心理健康水平的7条评估标准是:康复力、控制力、耐受力、适应力、社会交际能力、意识水平和道德愉悦胜于道德艰苦。马建青主编的,《心理卫生学》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①智力正常;②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③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④人际关系融洽;⑤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与适应现实环境;⑥维持人格的健康与完整:⑦年龄与心理行为基本相符。我国学者姜乾金则提出以下5条心理健康的标准的主要方面:①情绪乐观;②智力正常;③人格完整;④人际融洽;⑤适应环境。我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以下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①自信心;②暗示性;③意识水平;④社会交际;⑤周期节律性;⑥心理活动强度;⑦心理掌控能力;⑧心理康复能力;⑨心理活动耐受能力;⑩适应环境能力。
1.4.3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1.4.3.1自身因素Siever等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认知/知觉组织、冲动/攻击是构成人格异常的主要气质维度。Victoria等发现,神经质维度(N)与压抑、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气质的内外倾维度(E)与压抑存在着负相关。莎沃森(Shvaelosn) 等提出自我概念多维层次理论结构模型,认为自我概念涉及到自我的方方面面,对心理健康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自我概念就可以对自己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可以积极愉快地接受自我,从而更好的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范真[21]研究个性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在精神质维度与

第二章 对象与............. 21-24
    2.1 研究对.............21
    2.2 研究........... 21
    2.3 研究工.......... 21-22
    2.4 资料收............22
    2.5 资料............. 22
    2.6 资料分............22-23
    2.7 质量控...................23-24
第三章 结果............. 24-33
    3.1 一般人口学............... 24-25
    3.2.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 25
    3.3.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学................. 25-26
    3.4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一般人口.............. 26-29
    3.5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一般人口............... 29-32
    3.6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 32-33
第四章 讨论........... 33-40
    4.1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 33-34
    4.2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 34-36
    4.3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 36
    4.4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学校适应............. 36-38
    4.5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 38-40
第五章 结论........... 40-41
    5.1 主要结论........... 40

第五章结论

5. 1主要结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进行研究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类型和生源地相关联;与年级、学制、是否独生子女、教养方式和专业满意度呈显著相关;(2)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学校适应程度与学习类型、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相关联;与年级、学制、教养方式和专业满意度呈显著相关;(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学校适应也相应较好。

5. 2本研究的不足点(1)自我选择偏移的问题:本研究仅选用了吉林省二所高校在校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在地域文化、人文理念和对护理学专业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所以,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不能代表其它地区及其它级别的护理院校。(2)研究方法的局限: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未观察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

5. 3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扩大样本的范围,进行多中心调查,釆用以随机为基础的多种抽样方法进一步研究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开展变量间关系的纵向研究,为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为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提供指导。(2)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开展干预性研究,以便使其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参考文献
[1]樊富ts.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寇长贵,张迪等.某学院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第六次全国流行病学大会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
[4]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丁秀峰.心理测量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6]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W].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1993,增刊(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31-36.
[9]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0]李有华,段虹,郭玉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