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地理环境之旅游景观感知化定量计算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1 引 言


1.1 选题背景与科学意义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驱动力。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地区很少关注旅游业发展效率、增长质量及可持续发展问题[2]。尤其是从 1978 年改革开放到 2000 年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本是外延式规模扩张,强调景区景点开发、宾馆饭店建设和游客规模扩大[3]。外延式发展模式直接造成了旅游地缺乏特色、内涵挖掘不足、产品单一、景区雷同的后果。稀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却因分别具有生态和文化的脆弱性,在粗放式开发过程中经常失去资源的原真性和独特性。而对于旅游者来说,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仍处于主导地位,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享受型、文化型旅游项目比较少。旅游开发大潮的产业背景、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文化消亡的残酷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切实控制旅游区因游客超载给生态环境和原生文化造成的破坏与干扰,旅游区开发要成为人与自然、社会文化和谐共生的“示范区”,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不仅要成为旅游业的增长方式,更要成为旅游者的消费模式[4]。总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旅游业的迫切需要。发达国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思路。除了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旅游开发、管理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约束之外,学术界通过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提出了许多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进行科学的旅游地规划。对旅游地内的旅游特色、发展方向和主题、游憩项目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和科学分析、论证,再提出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策略。科学规划既能保护旅游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也能为人类认识自然、调节身心、升华精神提供场所[5]。保护旅游地自然生态文化环境的原真性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吸引旅游者,增强其重游意愿,或向更多人推荐,则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6]。如何才能实现旅游地科学规划,实现对地方原真性的保护,获得旅游者高度评价和关注,是学者们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从旅游地规划意义和目标看,规划必须关注旅游地内涵解读和挖掘,而景观作为旅游地自然与文化内涵的直接载体,必然成为旅游地规划中的核心要素。对旅游地景观的系统认识和研究成果将成为旅游地科学规划的重要基础。
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必须获得高质量的景观感知体验,由此建立的旅游地形象认知对旅游者后续行为,尤其是旅游结束后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包括重游意愿、向他人推介的意愿等[7-9]。而旅游地开发规划则应尽量避免景观改变带来的冲击,必须维护生态、文化及感知过程安全[10]。既要满足旅游者对景观感知体验的基本需求,又要尽量避免生态、文化和自然景观系统遭到破坏,这是较难协调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两个层面的研究:第一是游客满意度研究,描述游客旅游体验满足其期望和需求的程度[11],用于把握游客消费观念,科学引导旅游市场;第二,准确描述旅游者对旅游地景观感知的状况及其在旅游地内的时空变化模式,服务于旅游地景区开发、景观设计、管理与保护。其中,第二层面对旅游地景观感知的定量计算和时空分异识别提出了较高要求,也能够很好地回答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感知的问题:规划设计师需要知道在什么位置上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看到什么景观内容,进而通过设计引导旅游者获得最佳感受效果;还需要确定特定位置的潜在旅游者容量与旅游地总游客量的时空耦合关系,以避免局部干扰自然、文化与生态环境;旅游管理者也需要根据游客景观感知空间分异制定客流导引预案。因此,他们都需要掌握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旅游者感知状态数据。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地理学新技术的发展和虚拟地理环境(VGE,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s)等地理学新思维模式的出现,RS 数据源和 GIS 分析计算开始逐渐应用于景观感知评价[12,13]、景观保护和规划中[14,15]。本文则是在旅游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对旅游规划和景观感知理论与方法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在 VGE 平台下借助 GIS 方法进行景观感知定量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为旅游地规划和景观保护研究提供更多视角,丰富旅游地理学理论。


2 基本概念与方法论


2.1 概念演进与创新
从整体上去理解公众对一个地域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的感知状态,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大量的实地调查和访谈。但旅游景观仅是地方景观中的子集,而且任何一个旅游地的景观规划、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融入了设计者的思想,设计师通过对景观的挖掘、组织与配置构建旅游地的主题和形象。因此,旅游者的观光游览活动明显受到规划设计者的引导和组织,而旅游地景观感知度的差异自然也是针对特定景观、景观系列或组合的一种空间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需要仔细辨析与景观相关的系列概念内涵及其演进关系,并对景观感知度的概念作出创新性定义。


2.1.1 景观
景观概念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引入到地理学、生态学、旅游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使其概念内涵产生了差异和泛化。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景象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 MeinigD W(1976)所说的“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91]。Hartshorne Richard(1939)对由于概念混乱而引起的学科研究的复杂性进行了评议[92],Marvin W. Mikesell(1968)则对地理学内部概念的混乱进行了批评[93]。在众多讨论、辨析和评判的学术声音中,“景观”概念也在更深入的渗透到更多的学科和应用领域。肖笃宁(1997)等将源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概念进行综合,提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94]。俞孔坚(2002)对各景观概念间的差别和联系进行了系统辨析和总结,从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生活其中的栖息地、系统和符号 4 个层面探讨了景观含义,认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95]。


3 自然旅游地景观感知度计算与线路选址模型.....32
3.1 奇峡谷案例区介绍.....32
3.2 模型解析与计算流程.......34
3.2.1 景观感知度模型应用解析....34
3.2.2 感知度计算流程........37
3.3 数据获取与处理.........38
3.3.1 旅游地 VGE 建模 .....38
3.3.2 景观语义特征点提取......39
3.3.3 旅游资源信息整理....40
3.4 景观感知度计算.........41
3.5 自然旅游地观光线路选址.....60
3.6 本章小结........ 70
4 人文旅游地景观感知度计算与线路选址模型.... 71
4.1 清西陵案例区介绍.... 71
4.2 模型解析与计算流程...... 72
4.3 数据获取与处理........  76
4.4 景观感知度计算........  82
4.5 人文旅游地观光线路选址....  92
4.6 本章小结........ 98


结论


旅游地文化与自然环境保护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原真性保护两个方面,保护思想可以体现在观光线路设计、功能区划分等规划设计阶段,或者旅游地开放过程中游客导引与管理方面。景观感知度计算可以使旅游地环境保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景观感知度较大、感知内容丰富的路段必然是旅游者的聚集区域。由于景观感知度计算结果可以揭示任意位置的景观感知量度和内容,因此,线路设计阶段,应寻找感知度较高、线路建设工程量小和生态与文化系统干扰小的最佳平衡点,以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系统的影响。在旅游地开放过程中,应根据景观感知度大小确定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通过科学引导游客流避免游客聚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观光线路上感知度较大的路段经过生态或文化景观中的脆弱、敏感区时,应尽量保持景观原生态和原真性格局,采取防护措施避免阻断生物通道、干扰生物栖息地或与文化景观语义产生冲突。所以,景观感知度计算结果是旅游地文化与自然环境保护与管理等环节的重要基础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2] 陶卓民,薛献伟,管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学报,2010,65(8):1004-1012.
[3] 王洁洁,孙根年,马丽君.中国旅游业发展:一个新的战略架构——对《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解读[J].旅游论坛,2010,3(5):539-547.
[4] 张凌云.―十二五‖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0,25(1):6-7.
[5] 熊元斌 张文娟.发达国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0,(4):100-103.
[6] Chen C F,Tsai D C. How destination image and evaluative factors affect behavioralintentions? [J] Tourism Management,2007,28(4):1115-1122.
[7] Mansfeld Y. From motivation to actual travel[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2,19(3):399-419.
[8] Bigne J,Sanchez M,Sanchez J. Tourism image, evaluation variables and after purchasebehavior:Inter-relationships[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6):607-616.
[9] Lee C,Lee Y,Lee B. Korea’s destination image formed by the 2002 world cup[J].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2005,32(4):839-858.
[10]俞孔坚,李迪华,段铁武.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设计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以北京香山滑雪场为例[J].中国园林,2001,(1):11-16.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