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某建筑景观文化概述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1绪论


1.1选题缘起与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是以古祠堂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组成元素的不同,根据景观文化的定义,将其分类为物质景观文化和非物质景观文化物质景观文化主要为与其建筑有关的相关文化知识,如分析祠堂建筑选址的目的,朝向选择中的原因以及祠堂建筑材料的历史、运用及相关文化知识;非物质景观文化为祠堂中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如风水文化、民俗、礼仪文化以及堂号、牌區、祠联中的历史文化;在研究文化基础上,采用相关评价方法对祠堂景观文化进行量化评价[3],为古祠堂保护和利用提供可参考的数据。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可知,本课题选定以“汝城古祠堂景观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汝城古祠堂群多元文化进行研究,并对古祠堂未来发展及保护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丰富汝城古祠堂研景观文化的研究。


1.2相关研究文献综合评述


1.2.1古祠堂物质景观文化方面的研究
赖琪《珠江三角洲地区祠堂建筑审美属性分析》—文,结合当地文化、经济等历史背景,对珠江三免洲地区祠堂的建筑、装饰、布局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其从地域性、历史性、文化迫求等方面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祠堂的連筑审美诚性。其中,论文介绍了珠江三免洲地古祠堂建筑的梳式布局、镬耳山墙、蛇壳墙等特色,反映出当地建筑环境、建筑材料、建筑工艺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此外,文章还从综合对比了与珠江古祠堂建筑所在统…年代建筑在筑的梁架、屋顶装饰、建筑材质等方面的不同,进而归纳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祠堂逮筑的市美特点。


1.2.2古祠堂非物质景观文化方面的研究
许多学者从古祠堂文化方面来进行研究,潘瑜的《客家祠堂文化研究》以广西陆川祠堂为例,对客家祠堂的文化源头、文化构成、文化功能、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研了详细的研究;黄凤琼的《番禺祠堂文化的调査与研究》番禺祠堂文化内涵以及建筑文化为中心,结合现在祠堂状况给出了利用祠堂作为发展文化事业或是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并分析如何坚持以保护为前提,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内容;建议通过学习借鉴优秀的保护与幵发的例子,结合一定的宣传、教育,让社会各界都关注、重视祠堂物质文化的保护、开发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祠堂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在其选址上,程顿曾说:“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族人一般把祠堂风水的好坏与整个宗族的兴衰联系起来;方春生得《徽州古祠堂文化解读》主要从徽州古祠堂的祭祀文化、管理文化等几方面进行研究;详尽的描述了祠堂中的祠规、祭祀文化在族人生活生产中所起的作用[13];祠堂所包含的核心内容有“宗亲”、“家礼”和“宗族”。“宗亲”是从民间祭祀活动中产生的,随着祭祀活动和家族管理的发展,祭祀礼仪逐渐走向了仪式化;在祠堂祭祖和祠堂集会中,总组成员都以祖宗子孙身份参加活动,被叔侄、兄弟关系结为一体。特别是为睦族和增进宗族子弟之间的族谊在祠堂举行的“聚餐”活动,如朱氏宗祠的“重阳”、“七夕”等重大节日所举行的舞狮会餐活动[14]。


2古祠堂景观文化概述


2.1中国祠堂历史概述
祠堂又称宗庙、家祠、家庙等,是供族人祭祀先人的场所是乡土封建礼制性建筑的象征;据现有资料可查,祠堂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称祠堂称为宗庙,周代以后很重视宗庙的营建,根据官员等级的不同,宗庙建造的规模也大不相同;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面,庶人无庙而祭于寝之说。到了汉代,由于各级等级深严,为了区别帝王与庶民的区别,宗庙专用于帝王的祭祀场所,而祠堂则成为帝王以外民众祭祀场所的专有称呼。秦汉时期,部分有钱的贵族开始在墓地营建类似帝王陵墓的建筑形式,“复土起冢为祠堂”。这是最早的祠堂形式。但是汉代的祠堂与后世的祠堂有本质区别,其主要建在墓前供亲属祭祀用,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墓碑,而后世的祠堂功能远不止于此。唐代以后,受当时制度影响,官员、士人虽可建立家庙,而庶人祭于寝,但建祠堂之人寥寥无几,数量很少;到了宋代,很多理学家如朱熹、陆九渊、张载等人大力提倡宗法伦理道德观念,强调设置祠堂重要性;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祭祀的对象:高祖位居左、曾祖位居右、祖居次左、考居次[33],并且还强调宗祠高于一切的地位;或有水盗,则先救祠堂,迀神主遗书,次及祭品,后及家财。这把以往以单一家庭为单位祭祀一祖一宗的格局转变为集合整个宗族之财力共同兴建祠堂来祭祀祖先的面貌。


3汝城县古祠堂群景观文化特征分析.......... 19
3.1汝城古祠堂群物质景观文化特征.......... 19
3.1.1景观格局文化特征.......... 19
3.1.2景观元素文化特征.......... 22
3.1.3景观结构文化特征.......... 26
3.1.4景观材料文化特征.......... 29
3.1.5景观艺术文化特征.......... 31
3.2汝城古祠堂群非物质景观文化特征.......... 38
3.3本章小结 ..........56
4汝城古祠堂景观文化资源评价分析.......... 57
4.1评价方法.......... 57
4.2评价过程.......... 58
4.2.1获取景区图片.......... 58
4.2.2确立形容词对.......... 58
4.2.3确立调查者范围.......... 59
4.3评价结果与分析.......... 60
4.4本章小结..........60
5汝城古祠堂景观文化资源保.......... 61
5.1保护意义.......... 61
5.2保护现状.......... 61
5.3保护原则.......... 63
5.4保护内容.......... 64
5.5保护措施.......... 66
5.6利用建议.......... 68
5.7本章小结.......... 69


结论


汝城古祠堂群量大而广,主要分布于围绕汝城县城1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参考文献资料、采访当地居民等方法,对汝城古祠堂群景观文化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汝城古祠堂注重选址、朝向;经过现场实地调研,汝城古祠堂选址多处于村落最佳位置,常置于村落中心或村口最佳位置处,居于整个村落的“龙口”位置,体现了祠堂在整个村落中的尊贵等级;祠堂朝向的选择,为了规避皇权,极少采用正北正南的方位,受汝城地理位置西高东低的影响,多采用坐东朝西、坐东南朝西北的方位,或沿村落周边水系分布开,呈现出一定的亲水性。
(2)汝城古祠堂建筑风格独特;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影响,不同文化相继与汝城文化碰撞并擦出火花,以至于汝城古祠堂门楼独具特色,其以如意斗拱为主体,由以前的装饰作用变为现在的支撑作用;祠堂景观元素丰富,多有天井、明塘,反映了风水学“藏风聚气,天人合一”的理念;祠堂装饰精美,木雕、石雕工艺精湛,浮雕、圆雕、镂雕手法综合运用,塑造出其特有的“鸿门梁”;汝城古祠堂马头墙由于受到当地气候湿润多雨的影响,相对于徽派建筑而言,其更为夸张,以利于排水。
(3)汝城古祠堂历史文化元素丰富;汝城当地古代人杰地灵,以至于古代许多名人与当地祠堂有联系;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顿曾任汝城县县令,在当地影响深远,理学思想深入民心,以莲花为主题的装饰内容遍布于各个祠堂;外沙乡“太保第”因明朝太子太保朱英而命名;津江中丞公祠为纪念明朝监察御史范辂而建,朱氏祠堂上有朱德元帅号召农民团结一致而题写的“世界一家”牌區等。
(4)汝城古祠堂民俗、礼仪多样,最为突出的是在汝城古祠堂诞生的汝城香火龙,其现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每年都于元宵节期间由一族族长选定良成吉日为香火龙启动动工仪式,为新的一年送上祝福。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关于祠堂管理的专项工作报告[R].汝城:汝城文物管理局,2012:1-7
[2] Cavanagh,Sheila L."Review of Bodies that Matter:On the Discursive Limits of SexbyJudith Butler.". Critical Sociology . 1995
[3] Cohn Norman.The myth of Satan and his human servants. Witchcraft Confessions andAccusations . 1970
[4]凤琼.《番禺祠堂文化的调查与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0
[5]章立.章海君.浙中的祠堂建筑[J],寻根,2007,02
[6]赖琪.郭焕宇.珠江三角洲地区祠堂建筑审美属性分析[J].艺术百家社,2008,02
[7]赖琪、杨星星.珠三角广客民系祠堂建筑特色比较分析[J].华中建筑,2008,8(26):162-164.
[8]朱光文.珠江三角洲乡镇聚落的兴衰与重振——沙湾古镇的历史文化遗存与保护开发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02,11-57
[9]刘大平.顾威.《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属性解析》[J].建筑学报,2006,6
[10]游彪.宋代的宗族祠堂、祭祀及其它[J].安徽示范大学学报,2006,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