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沟岭森林景观格布局变化及美学评价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1引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从提供栖息地幵始,到调节气温、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人类生存必需的食物、能源、原料、药物等,森林与人类生存及生活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对天然林资源的过量砍伐,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毁灭性地破坏,引起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运用可持续经营思想来实现森林的整体保护显得极为迫切。为了科学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不仅需要从种群和群落的层次上看待问题的发生,更需考虑植被群落所在的生态系统,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一系列生态过程。即通过“自上而下” (top-down)的景观途径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景观生态学家Forman (1990)依据生态空间理论探讨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为,持续性概念与研究尺度(scale)密切相关,采取最适宜的尺度是进行可持续性规划和管理的关键。景观作为规划和管理环境可持续性的一种最优空间尺度,将与全球和整个生物圈的持续性密切相关。在景观的发育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的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不断相互作用,景观格局不断形成和变化,产生了空间格局。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木内容,它是刻画景观异质性、了解控制景观格局因了?和机制、获知景观结构与功能间关系的基木途径。森林景观是某一区域多种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聚合,其组分及数量的变化决定着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傅伯杰,2001)。森林景观的空间格局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生物物种的分布、径流、侵烛和生态流等生态过程与边缘效应,与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恢复能力及生物多样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多种生态效应产生制约。对森林景观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探讨其景观格局特征和变化,可以获知森林资源动态的空间信息、揭示景观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更好地促进对森林资源的科学利用与合理保护。
景观作为区域内各类生态过程的载体,在与人类精神文化系统相作用时,表现出丰富的文化美学价值。森林景观不仅是宝贵的物质资源,还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美学资源。在游览森林的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植物和浓郁的森林氛围激发人们美好的感觉和联想,进而感悟到森林行发出的生态美和意境美。由于森林产生的种种效益,如何科学地经营这一自然美学资源,是充分发挥森林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一个关键问题。景观动态变化研究的重点是对景观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分析景观格局及生态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动态,揭示景观演替的机制与规律。随着3S技术的兴起,以及卫星遥感数据、数字地面模型及经扫描得到的景观生态数据等蕴含海量信息的数字化数据的运用,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也越来越趋于数量化研究。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景观动态方面的研究。Dikou等(2011)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希腊莱斯沃斯卡洛尼海湾5个沿海流域50年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地利用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岳德鹏等(2008)对京郊西北地区1989-2005年间农用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刘普幸等(2008)对肃南山地森林的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研究。梁国付和丁圣彦(2010)整合分析了环境因素对伊洛河流域洛宁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胡玉福等(2011 )对西昌市1989-2008年土地覆被和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分析。张彬彬等(2011)对北京西北部山地森林近16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吴涛等(2011)分析了大洋河湿地1984-200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崔晓伟等(2012)分析了三峡库区开县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孙永光等(2012)探讨了大洋河湿地人为干扰度的时空动态分异及景观指数的响应机制》


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采集


2.1自然条件
2. 1.1地理环境
外业调查主要在2011年和2012年暑期进行,在天然林(包括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杨桦次生林)、人天混、人工落叶松林的相应小班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带设置森林景观拍摄样地,样地大小为20 mX20 m,样方大小也可视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H的是要能客观反映所拍摄景观的整体特征。对树种组成、树干形态、树干排列、枯树倒木、林木密度、平均枝下高、下木盖度、下木高度、郁闭度和平均胸径等因子进行调查,同时记录方位、时间、光照、景观类型与其他有关拍摄的描述性特征。1984年,不断地括大了森林抚育的范围,釆取以生长伐为主的抚育方式。大面积集材,防止了由于集材方式的不均对林下幼树、幼苗的损伤和立地环境的破坏,对森林资源原始生态环境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由于采伐方式和经营管理措施的不断改变,林场原有的森林景观组分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多起源、多树种、多龄级的多种景观类型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现有的景观类型复杂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包括天然林景观和人工林景观、单层林景观和复层林景观、纯林景观和混交林景观、同龄林景观和异龄林景观。


3研究方法......... 12
3.1空间数据的获取......... 12
3.2森林景观分类系统的建立......... 12
3.3景观格局空间特征分析方法......... 13
3.3.1转移矩阵分析模型......... 14
3.3.2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 .........14
3.4森林景观美学评价......... 15
 4金沟岭林场森林设观变化......... 19
4.1金沟岭林场森林......... 19
4.2森林镇观类型变化......... 21
 4.3森林货观功能格变化......... 31
4.3.1设观功能指标变化......... 31
4.3.2功能指标分布及变化......... 32
4.4本章小结......... 34
5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美学评价......... 36
5.1森林景观评判......... 36
5.1.1材料......... 36
5.1.2评判......... 36
5.2评判结果与分析......... 37
5.3森林误观美学评价模型......... 38


结论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是自然、生物和社会要素之间各种生态流相互作用的结果(李淑娟,2004)。景观景观格局分析是进行景观功能和动态研究的前提条件。景观格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征着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方向,因此,对森林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数量化分析,探讨景观格局随时间的动态过程,可以获知景观变化的空间信息,准确把握景观功能及结构的变化情况,揭示森林景观演替的规律和机制,更好地促进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赵福强,2010)。景观动态变化研究的重点是对景观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分析景观格局及生态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动态,揭示景观演替的机制与规律。随着3S技术的兴起,以及卫星遥感数据、数字地面模型及经扫描得到的景观生态数据等蕴含海量信息的数字化数据的运用,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也越来越趋于数量化研究。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景观动态方面的研究。Dikou等(2011)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希腊莱斯沃斯卡洛尼海湾5个沿海流域50年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地利用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岳德鹏等(2008)对京郊西北地区1989-2005年间农用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AND0 A,MOLIGLIANI F.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of saving :aggregate implications and tests[J].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1963,1: 55 — 84.
[2]GREENSPAN A. Federal Reserve board's semiannual monetary policy report to the congress[J]. Washington,D.C:US Federal Reserve Board, 2005.
[3]SKEINER JONATHAN. Housing wealth effect and aggregate saving[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Economics,1999,19: 305 — 324.
[4]ENGELHARD G V. House prices and home owner saving behavior[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6, 26: 313 — 336.
[5]HOYNES H W, MCFADDEN D L.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es on housing and non-housing wealth in theUnited States[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for NBHR. 1997.
[6]LEVIN LAURENCE. Are assets fungible Testing 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life-cycle savings[J]. Journal of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 1998, 36: 59—83.
[7]TRACY J,SCHNEDDER H,CHAN S. Are stock overtaking real estate in household portfolio[J]. Federal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Current Issu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1999. 5: 1—5.
[8]POTERBA J. Stock market wealth and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2000,14: 99— 198.
[9]YOKO MORIIZUMI. Current wealth, housing purchase and private housing loan demand in Japan[J]. Journal ofReal Estate Finance and Fxonomics, 2000,1: 65 — 86.
[10]PHANG S. House prices and aggregate consumption: do they move together? Evidence from Singapore[J].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2004,13: 101 — 119.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