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都市湿地景观的相关探讨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全球的湿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湿地生态环境也遭受着巨大的干扰和破坏。尤其是 20 世纪中叶之后,无视环境保护和盲目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世界上的湿地数量、质量和面积急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湿地已成为近代史上遭受人类活动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Michael Williams. 1911)。近年来,人类对湿地的破坏日趋严重,湿地面积正在缩小、湿地水文状况改变、湿地水质变差、湿地动植物及矿物资源不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正逐步凸显出来,这些与人类社会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正日益加重,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因此,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对于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平衡及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点工作。随着学术界对湿地保护的研究日益加深,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湿地的重大作用以及对其采取保护措施的必要性,湿地保护目前已成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渐渐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和关注。与此同时,旅游业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社会发展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解放,使人们逐渐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对休闲游乐有了更高的需求。受教育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高也促使人们对休闲娱乐的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要求,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公园、田野、森林等传统自然景观,日益对新奇的、独特的旅游方式和环境投入更多的兴趣。湿地作为一个介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独特环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陌生事物的好奇,又能让人们领略到独具一格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景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 21 世纪以来,人类对于湿地的破坏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湿地被破坏、环境功能退化及生态失衡的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对于自然界在资源、生态和环境方面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对已湿地破坏问题严重性的重新认识,迫使人们不断加强对于湿地保护方面的讨论和研究,探讨湿地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保护湿地的方法。所以,把湿地作为生态旅游的改造对象,充分地发挥湿地的自然生态特色,再加以科学合理的景观生态设计,营造出一个集游乐、人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体验场所的同时,又实现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重建。在对湿地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过程中,对于湿地景观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车辆的增长以及高楼大厦林立,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对于城市的重要性。绿化在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刘荣 2012)。在城市中营建湿地景观可以有效地增加城市的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率。如城市中存在观感质量差且用一般景观方式较难加以利用的低洼地、洪泛区、滩涂等,如果能根据湿地的生态特点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与城市环境相适应的湿地景观,即可以解决这些区域规划难、耗资大的问题,又可以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区域景观,提高城市绿地率的同时也为城市绿化增添活力。
……………


第二章 湿地景观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湿地景观概述
2.1.1 湿地定义
在旱季的水深和水面水下的水深,湿地的植物的生长状态,来确定湿地的边界。作为广义湿地定义的一个权威解释,《湿地公约》中指出,湿地是“人工的或天然的、永远性的或暂且性的水域、泥炭地、沼泽地,包括退潮时水深低于 6m 的海水区。《湿地公约》第二条还明确规定,湿地还包括河流湿地、附近沿海地区、湿地内的岛屿、低潮水深小于 6m 的海域。按照《湿地公约》这个定义,湿地包括河流、水库、泥炭地、滞蓄洪区、池塘、湖泊、沼泽、湿草甸、滩涂、河口三角洲、水稻田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 的海域地带等。主要涉及到水体连贯和湿地的完整性充分性,目的是使湿地的权属和管理边界更加明确清晰,加强对湿地的生态保护及其管理。我国目前存在的湿地共分为 8 个重点区域,分别位于东北地区、内蒙古与新疆干旱地区、杭州湾北滨海地区、杭州湾以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内蒙古与新疆半干旱地区及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含有沼泽地、稻田、浅海水域、河流、河口、海岸滩涂、水库、池塘、湖泊等天然或人工湿地(刘厚田 1995)。中国东部地区以河流湿地为主,北部地区以沼泽湿地为主,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总体数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多为湖泊湿地,其中青藏高原及西北部干旱地区多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沿海形成了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地带,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


2.2 湿地景观理论基础


2.2.1 湿地旅游理论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旨意在于让旅游的顾客们认识湿地、享用湿地的同时增强湿地生态环保意识。湿地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目地使湿地生态旅游延伸为湿地绿色旅游。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准则,是人类与湿地乃是一种同伴关系应该相扶相助和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研究可追寻到旅游发展的整个历史,在湿地定义没正式明确确立之前,湿地涵括的很多资源同时也是旅游资源。所以朴素而简单的湿地生态旅游思想较早的在旅游研究进程中出现。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早期为 1971 年拉姆萨尔公约(Ram2sar)中湿地概念的形成到 1983 年提出生态旅游概念的这段时间。在此之间,自然旅游、野外旅游、绿色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等相关概念及研究成果相继出现。但是以上研究都没把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专门单个的提出。1983—2000 年间,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已逐渐成形。但此阶段的湿地生态旅游研究首要聚集在旅游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描绘表达方面,且仅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2000 年以来,随着湿地国际成员国的渐步增多;以及全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和信息交流活动的逐步增多,湿地生态旅游也日益频频发展起来。
………………


第三章 湿地景观的营造......13
3.1 湿地公园 ...... 13
3.1.1 湿地公园的含义及研究进展.... 13
3.1.2 建设湿地公园的意义.... 13
3.1.3 湿地公园生态规划........ 14
3.1.4 湿地公园景观要素........ 14
3.2 城市人工湿地景观 ........ 16
3.2.1 人工湿地的概念...... 16
3.2.2 城市人工湿地景观的营建途径...... 16
第四章 张掖市湿地公园景观分析........19
4.1 自然概况 ...... 19
4.2 人文环境 ...... 20
4.2.1 规划定位...... 20
4.2.2 旅游及交通........ 20
4.2.3 历史文化底蕴.... 21
4.3 张掖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 ........ 21
第五章 结论........3
5.1 总结 ........ 30
5.2 前景展望 ...... 30


第四章 张掖市湿地公园景观


4.1 自然概况
我国目前存在的湿地共分为 8 个重点区域,分别位于东北地区、内蒙古与新疆干旱地区、杭州湾北滨海地区、杭州湾以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内蒙古与新疆半干旱地区及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含有沼泽地、稻田、浅海水域、河流、河口、海岸滩涂、水库、池塘、湖泊等天然或人工湿地(刘厚田 1995)。中国东部地区以河流湿地为主,北部地区以沼泽湿地为主,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总体数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多为湖泊湿地,其中青藏高原及西北部干旱地区多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沿海形成了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地带,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


结论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围垦湿地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城镇用地,增加了内部生境的破碎化、筑堤、分流等切断或改变湿地的水分循环过程,建坝淹没湿地等,影响湿地的水分,从而改变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过度砍伐、燃烧或啃噬湿地植物,过度开发湿地水生生物资源,堆积废弃物,排放污染物等会破坏湿地生境,降低湿地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盲目引进外来种,导致土著种的灭绝。湿地旅游的经济效益与湿地环境保护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此任何融合了当地湿地环境特色与新奇内容的湿地建设、湿地农业、湿地工业、湿地环境绿化工程等,都可以作为旅游的吸引物来吸引游客,同时也就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在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旅游的建设上,就应该根据当地地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等自然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因此,湿地旅游是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基础上,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