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形式各异的议论文(经典议论文范文七篇)

发布时间:2019-09-20 02:41
代写文章形式各异的议论文
文体概述
    议论文是通过议论的方式论证或阐明某种观点或主张的文体,是文章的基本类型之一。其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议论文的基本要素是:通过正确的论点、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来阐明事理,以理服人。议论文有立论与驳论之分。对正面论点的论证,以“立”为主,叫“立论”;对反面论点的驳斥,以“驳”为主,叫“驳论”。
    议论文的写作要领是:
  1.有明确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的主张和见解,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正确是论点明确的前提,论点含糊不清是议论文的大忌。
    2.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多角度、全面、辩证地确立文章的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大多是总分式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式、对照式,也可以是递进式。
    3.注意文章论据的选择。论据是议论文所用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作者建立观点的理由,因此一定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必须是真实的,有典型意义的,有新鲜感,能吸引人的。
4.学会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因果法、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反证法、引申法等论证方法。

范文展示
    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中,扣题尤为重要。下面这篇作文非常值得借鉴,文章抓住了四个要点,一是紧扣话题;二是采用对比论证,这种论证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很好;三是材料丰富.这说明考生有生活基础、阅读基础、思想基础,能力自然就体现出来了;四是论证过程严谨,思考深刻,有启发性。其写作过程是:引材料人题(名言名句、现实事例)——剖析所引材料,联想古今中外典型事例——正反对比,分析论证——紧扣主题,联系现实,呼应开头。
勿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沉浮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有的“情”呢?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竞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年来仍然令人发指;而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风波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之目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秩无事所铸的使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生,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洒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目: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目,又何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去“人情”的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为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代写文章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为情所障目,勿以好恶论断之。
妙点揣摩>>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论点突出,材料丰富,论证严密,思想深厚。本文取材广泛,围绕“以情障目,不见泰山”这一中心,按历史先后择取周幽王、杨国忠兄妹、吴三桂、屈原、岳飞等五例正反对比,论述“以情障目”的后果。又将笔锋一转,回至近代。举林觉民、毛泽东、彭德怀、鲁迅等人“不为情障目”的事例正面论说。短短800字中,史料引用达九处之多,此外尚有古语、诗文的引用,材料可谓十分丰富。正因如此,本文显示出了不一般的思想厚度。深厚的思想来源于广泛的阅读,来源于勤奋的思考,来源于写作的积累。本文正是在占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刻思考,产生联想,由古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人手,灵笔一动,引出“以情障目,不见泰山”的主题,这一变化看似轻松.但若没有深厚的思想积累,谈何容易。之后,文章纵横捭阖,谈古论今,多角度阐述论题,有理有力。行文大气,语言精练,赋以满分,理所应当。
启示:


说“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l 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
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为了矫正口吃,他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和成功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妙点揣摩>>这篇文章是运用例证法、引证法的典范。事例典型,分析深刻。
    文章开篇就引用一句俗语和韩愈名言提出观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然后用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德摩斯梯尼、陈正之等人物事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证。最后又以高尔基的名言印证观点。纵观全文,事、理结合十分完美,论证效果突出。
    文章选用的人物材料都是广为人知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选用的理论材料也是名人名言,因而十分典型,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在论述中,作者没有简单地堆砌论据,还运用因果分析法进行了剖析,这样就使论据发挥了更大的说理作用。

启示:

创新训练
议论文的创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论证方式的创新,二是论证结构的创新。下面从多角度说明。
(一)以小写大,由表入里
议论文写作应重视小材料的运用,因为小材料往往蕴含着大道理。在考场上,小材料常能取得独特的效果。在小材料的运用上,须注意透过表象挖出本质,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地进行论证。使文章不断深化。此类文章的结构是:提出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考(紧扣话题)——指出实质(论证的中心)——联想各类事例(要有多面性、丰富性)——进一步论证——得出结论。

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

    走进眼镜店,有色眼镜琳琅满目:浓墨、墨绿、浅橙、深棕……选一副?戴上浓墨,黑云压顶;佩上墨绿,置身莽林;架上浅橙,风扬沙尘;扣上深棕,满眼咖啡……摘下来,哦,原来晴空万里,世界是这样本色。
    走出眼镜店.我生出许多联想……
    想到了天雨墙坏的宋国人,他戴着蔚蓝色眼镜看儿子,看出了预见的智慧,因为那是家人,上阵还要父子兵呢!戴起蛇绿色眼镜看邻人,看出了狡诈和邪恶,因为那是外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呀!想到了道光皇帝罢黜林则徐,禁烟条陈再好,他毕竟是汉员,戴上青冷近视镜,不可信啊!琦善再庸碌无能,奸佞贪婪卖国,可终究是一家人,戴上粉红老花镜,不用他用谁?想到了日韩世界杯,全体韩国公民,包括总统金大中,他们都怎么了?面对不公正的裁判带给韩国队的胜利。起立欢呼,民族情结也可以异化成有色眼镜吗?
    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个突然想起的小故事……
    小学那会儿.“三好生”由同学们选。记得四年级时,班里有个女孩羞怯拘板,又倔头倔脑,没有什么朋友,更不会亲近老师。同学们偶尔提到她,总叫“老蔫儿”。谁也没想到,这“老蔫儿”期末居然考了个第一。选“三好”时,老师先把一贯名声显赫的“红人儿”的名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中央,再由同学提其他候选人。考了第一的“老蔫儿”似乎被人遗忘了,直到提名快完时,才有同学提她,她的名字极不起眼地缩在黑板的一角儿。举手选举时,她又被遗忘了,同学们争着选自己的知心好友。当老师一个个擦去落选的人名时.才在角落发现了她。透过厚重的眼镜片,老师斜睨着不屑的眼神问:“哦,这还有一位呢.谁同意?”引出全班一阵哄笑。无意中,我瞥见“老蔫儿”,她缩在教室的角落,两眼失神地大张着,注满了惶惑。这眼神深深刺痛了我幼小的心:我感到了我们的残忍,虽然还不明了这残忍究竞是什么。
    大了.我才明白那眼神中包含的是自身价值被否定的痛苦。我们在老师有意疏远的指挥棒下,残忍地否定了一个同学的价值;把一个孤言寡合的同学狠狠推向自卑的悬崖!那时.我们虽然年幼,但“以亲疏断优劣”的意识却早已潜移默化,扎根心田。我们小小年龄就戴上了有色眼镜——亲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谁不够朋友竞能出类拔萃,便要诧异、否定、嘲笑、排斥!长此以往,长大成人,有色眼镜摘下就难了。
    这有色眼镜实际是变色眼镜:透过这副眼镜看亲朋好友,粉面桃花、出水芙蓉、梨花带雨、梅枝独俏;透过这副眼镜看路人疏客,败柳残絮、枯藤老树、流水落花、地衣红皱。
    小事如此,大事亦然!
    摘下有色眼镜吧,否则那将消缩你审视美、享受美的视野;抛掉有色眼镜吧,你会发现美景和亲情遍及五湖四海!
创新点评>>以小写大一向是话题作文的重要写法.这篇文章再次以此种写法为我们展示了其绝妙的作用。文章涉及的事例均来自生活中,有色眼镜。随处可见。人们买它不过是要用它遮蔽阳光的照射,本文作者却由此人手,联想起现实生活中种种“变色”看人的情况,并由此探求这种现象的本质所在,从而揭示感情亲疏对认知的不利影响。此外,文中所举小学时选“三好生”一例仍是从小处着手,生动的描写,细致的刻画,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以亲疏断优劣”的不良意识及其危害,两例虽小,蕴意却深。在论证中,由有色眼镜入手谈感情亲疏是第一层,由小时候选三好生的事谈感情亲疏是第二层,最后四段深人剖析,点明主题是第三层。三层论证之后文章主题自然十分突出,论证力度也是大大增强。很有说服力。

启示:


老鹰哲学

    南太平洋上的小龟纵然聪明,最终还是葬身鹰腹!自然界中鹰享有盛誉。仔细总
结,发现其有以下三个特点,称之为老鹰哲学。
    老鹰哲学之一:看清事实
    看清事实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小龟们看到侦察兵爬进了大海,便以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来,结果呢?只能遭受灭顶之灾。而老鹰却正好相反,它们看清了还有成千上万隐蔽在沙中的小龟.结果大获丰收!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看清事实.否则会让我们遗憾终生!司马家族不就因此
而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遗憾恼怒吗?我们不也经常因广告效应而买到一些伪劣产品吗?所以,我们需要看清事实。看清事实是一种智慧。
    老鹰哲学之二:引而不发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狩猎,它在等待机会,游人走了,它的机会便来了。最终它成功了!    ,
    战争中的“诱敌深入”不也正是这样吗?我们经受住小的诱惑.是为了垂钓更大的猎物,让更多的敌人进入我们的包围圈,一举将它们歼灭!现实生活中不也这样吗?我们一直在等啊等,直到股票涨到一个很高的价位时,我们才把手中的股票抛售出去。这不也正是一种智慧吗?很多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引而不发!
    老鹰哲学之三:坚持不懈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了这次捕食,它坚持了下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人难道就不是这样吗?苏武牧羊几十载,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他的坚持
不懈;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没有放弃,与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最终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成为残疾人心目中的偶像,这是她的坚持不懈;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些都是他们的坚持不懈:八年抗战.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坚持不懈……
    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平凡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坚持不懈是一种智慧!
    这便是老鹰的哲学!有了它,老鹰得以捍卫自己的领空,称霸一方,无人匹敌!
学习老鹰的哲学,我们便能驾驭着老鹰的智慧,长出一双坚强的翅膀。以一双锐利的双眼.自由搏击于长空!

创新点评>>在原材料中,老鹰似乎不太重要。如果以“好心办坏事”、“不要破坏规律”等立意,它只是帮助完成主题的配角。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从老鹰身上挖掘到符合题意的因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写出了一篇见解新颖、层次清晰、论据充足、很有创意的好文章。行文中,联系古今名人的事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将老鹰哲学的三个特点阐述得通俗易懂,明晰透彻。文章文风朴实,用词贴切,语句干净利落,读起来很顺畅,很舒服。在高考这样紧张的环境中能写出这样从容不迫的好文章。显示了作者很好的写作功力。

启示:

(二)步步推进,逐层深入
    所谓步步推进,逐层深入,是指围绕主题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反复论证的方
法。层次与层次之间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关系。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显得深
刻透彻,有理有力。

不要说你是好心

  好心,也许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但也可以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当你抱着柴木冲向火场时,请不要使用这个好听的借口,不要说你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
农夫与蛇的故事众人皆知:好心的农夫看到被冰冻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温暖的胸怀融化冰雪,蛇苏醒了,却反咬农夫一口,农夫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拯救那些难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来,这也是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并不让自己受伤。现实生活中此类事情屡屡皆是,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楼之人.却因为缺乏工具及技巧而害死别人。甚至自己也赔上一条命。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吗?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背叛社会、振振有辞之时。
    害人不浅的“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扬言要“拯救世人”.却不知让多少原本甜蜜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痛不欲生。达赖怀抱“解放西藏”的可笑梦想,策动一些人在“3•14”中为所欲为、打砸抢烧。在这血淋淋的现实之下,一切借口变得一文不值,一切行为变得肮脏而荒唐,就算百般说明其动机是出于“好心”,怕也没人会相信;这种“好心”.决不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违背规律、统治自然之时。
    一个又一个马戏团.一位又一位“驯化师”……小朋友们可以坐在老虎背上照相.大象可以投篮。从“驯化师”微笑的表情中.我看到的却是人类对自然的残酷统治。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听到的却是野生华南虎只能以个位计的噩耗。在这样的现状下.人类是好心才驯化老虎的解释似乎有些苍白。真正好心的人早已“放虎归山”,组建基金会开始华南虎的野化工作.当我们以为每天投食、动物们吃喝无忧就是好心时,却剥夺了它们野外生存的能力,这种“好心”,不要也罢。
所有那些类似于好心的“好心”,我想都是源于我们太过于高估自己,却低估了人心,低估了社会,低估了自然中的一切客观存在,只有我们真正能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时,我们才不会“好心”办坏事,也才会好心得“名正言顺”。

创新点评>>作者敏锐地发现了题目所展示出来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并迅速地确定了自己立意的出发点——“好心办坏事”.但文章的高明和深刻之处却在于没有简单地诠释和图解“好心办坏事”的一般表现:而是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三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事例。对所谓的“好心”逐层深入加以剖析,鞭辟人里.发人深省。其中对“法轮功”和拉萨“3•14”事件进行批判的一段尤为深刻.显示了一个中学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思想水平。

启示:

变味的善良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
  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热心却唤回了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软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圣火传递,气氛火热,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和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也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确实存在着“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警惕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
    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
  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盲目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带来“二次伤害”。“善良”由抚慰变成了伤人的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心、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奥运。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
愿“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永葆善良甜蜜,为善良保鲜,让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创新点评>>文章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论证,分别从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让善举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不会烫伤别人的肉体和心灵等三个层面围绕“要理性看待善良”这一中心论述。文章所列举的三件事都很典型:领养孤儿、奥运热、汶川地震后某些人的“善举”。这些事为人们所关心,所熟悉.又是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人们就很容易将作者的推断和自己的认识进行对比、印证、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章因此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启示:


(三)假设论证,深刻全面
写议论文不单要会举例,还要学会说理,许多失败的议论文常常是要么堆砌事例,要么一味空谈,成功的议论文必须要做到有理有据,既会摆事实。又能讲道理。这里所说的假设论证就是讲道理的妙法。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就只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最后的成功?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创新点评>>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假设进行论证。通过假设情景,进行合理推想,利用推想内容,论证自己的观点。缜密的推理使得文章的逻辑十分严谨。道理讲得透彻明白,让人信服。文章的语言精辟犀利,针砭时弊,痛快而淋漓,构思机智,文笔洒脱,嬉笑怒骂,皆成寸音。



人生三境
    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分别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若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昧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我们在世上走着,都要经历少年、中年及老年三个阶段,从少年到中年的蜕变,从中年至老年的风化,不啻是身体的成长衰老,更是心智的成长,心境的渐变。
    少年时.热爱那甜甜的滋味。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装点世界。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还稚嫩,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可以自得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年轻气盛,评述“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是一个热爱美好的境界,是以,许多人在少年时已崭露头角。数学王子高斯年轻时已誉满世界:年轻的丁俊晖向世界冠军叫板:仍带着稚嫩的郎朗正优雅地为人们送来悦耳琴音……少年时,不言愁,雄赳赳地向人生进军。
    中年时。已识了尝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欢又苦又甜的感觉。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们在苦味中挖掘甘醇。这又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时,事业与人生大都处于鼎盛之时。许多人生的无奈亦已尽收心底,氤氲出了更为成熟稳重的眼光看世界。“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年就是一种继往开来的承接时期。携幼负老,中年又是个责任的时期。唯咖啡。苦甜参半,才最彰显中年之况味与魅力。
    到了老年,大约人生之百味己遍尝。互相帮助之甘甜,梦想之芬芳,责任给人的愁与乐.落井下石之苦极,过河拆桥之辛辣……最后糅杂成了什么?却是一瓶矿泉水。正如白色.其实是由七色汇聚而成。人生最高之境界,便在于饱经风霜之后,心底经过大风大浪归于平静。世界的风浪,击不起心底一丝涟漪。这便是真正的成熟,用一种真正宠辱不惊的瞳看世界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也只有这般闲适心境,才品味出清水中淡淡却浓郁的感觉。
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日,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

创新点评>>这篇文章为了形象地说理,首先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式:“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若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昧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随后,分三个层次分别论述了人生不同时期的滋味,进而感悟到“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这样的说理方式,简单实用,效果明显。

启示:
(四)反弹琵琶,逆向立意
逆向思维一般从与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或传统观念相反的方向、角度进行思考。它实际上是对传统观念或习惯性思维的否定,有助于开拓思维的多向性。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又因为得出的结论同传统观点形成较大反差,作文立意因此新颖而深刻,语言别有意蕴,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弄斧何不到班门

    “班门弄斧”意为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如同“关公面前耍大刀”。历来为传统观点所不容。而今,我要说:若要弄好斧,还必须到班门!
    到“班门”去“弄斧”。其利不一而足。
    首先,班门是弄斧者自身功底的检测场所,使人自知;自己的水平多高。一到班门就高下自明,优劣自现。“班门”是“弄斧”者绝好的参照物。
    其次,到班门去弄斧,实是一种勇气的培养和意志的历练。要去弄,首先要有一种胆量,即勇气;为了弄好,也必须先横下一条心刻苦学习,求得一定的长进。
    再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班门弄斧还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因为敢于表现自己。就是不满自己的现状;善于表现自己,就是愿为天下先。
    另外,到班门去弄斧能够得到促进。从弄斧者角度看,弄好了,定会喜不自禁。若不骄傲,还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弄“砸”了,说明距离甚大,若不气馁,定会力寻不足,加倍努力以求东山再起。从另一角度看,“班门”有时也会美中不足,长中有短;“弄斧者”也可能平中见奇,短中见长——这对班门并无害处。
    有人耻笑到班门去弄斧的人,那么不到班门还能到哪里去弄得更好呢?
    有人弄斧于“棋逢对手”者,难有长进。
    有人弄斧于“弟子”前,一般都会博得喝彩,然而又要滋生自满。
    有人弄斧于“外行”,只能落得让人家看热闹的地步。
有人弄斧于“闺中”,只能是“自得其乐”,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为了个人的进步,为了社会的发展,何不潇潇洒洒到班门“弄”一回!

    创新点评>>本文不但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有力,语言庄谐并用,更为重要的是文章明显反映出了作者的逆向思维意识,这无形中扩大了文章的内容含量。面对“班门弄斧”这一命题,作者大胆逆向思维,言前人所未言,且具有极强的相似思维能力。文章分成“正向”与“反向”的思维格局,“正向”又拓展成“首先”、“其次”、“再者”、“另外”四个方面,其中,第四个方面再分成“彼此互利互惠”的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到班门去弄斧的利处;“反向”考虑到了可能有的“弄斧”对象与地点,用来说明弄斧不到班门的害处。全文思维清晰,论证严密。
逆向思维在作文写作中运用广泛,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这就要求学生挣脱习惯思维束缚.特别是在涉及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题目时,要学会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确立转换角度思维的意识,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产生新的认识。不落俗套,另辟蹊径,体现时代精神。

启示:

(五)分节写作,总分有度
    议论文也可以分节写作。分节写作的目的是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多角度的论证.分解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可以拟小标题,也可以运用其他形式,比如证明题式的结构等。
最近的一定最快吗?
    生命宛如一条千叉万错的小径,从生命的一头走向成功或是死亡,当面临人世间最平常的叉口时,我们往往选择捷径,这许是优势,但捷径一定最快达到终点吗?
    生命中的事例给人的结果令人警醒:最近的往往不是最快的。优势有时也会成为你的负担。
    物论
    动物之王狮威风凛凛,令百兽胆寒,但阻止了跳蚤的叮咬,最终也不能避免被蚂蚁分尸的悲剧:美丽的枯叶蝶翩翩起舞,但正是由于它的美丽而最后惨遭灭绝;身体庞大的黄河象也因一时疏忽陷入泥潭而成为百万年后的一架骨骼;浴水中一青蛙飘飘然不知其所以最终葬送了性命。
    天之造物,赋其优异,但往往由于高傲自负,优势反成缺陷,岂不悲哉?
    人论
    人是大自然的宠儿。从混沌的宇宙中走来,他具有超凡的机智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他用一把火驱散了远古的黑暗.他用一张犁耕耘了人类百万年,他用四大发明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曙光.他用电脑开辟了数字化时代。但狂妄的人类的野性随着自然的累累伤痕而愈增加。战争烧毁了森林,驱赶了野兽、飞鸟和鲜花,过滥的垦荒使土地变得裸露、荒凉,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了一色黄沙,昔日的鸟语莺飞变成了黄沙滚滚,了无生机。
    人类呀!你的优势使你狂妄,乃至丧失了理智。最后将玩火自焚,把自己葬送到历史的坟墓中。
    国论
    国,民之家也。历史的兴衰成败只在弹指一挥间,泱泱大国清王朝始终不肯学习、关注西方,而使占那时黄金储量三分之一的中国落得国之不国、生灵涂炭,社稷处于危急之中!而日本民族却能谦逊地学习西方,以改自身国体之弊,经明治维新后。国势大增,而免于近百年受辱。
    国之兴倡,实为慎重。能处于国势盛而无失理智.则中国亦可腾飞矣!
    尝记一言:“诸君应居安思危,善鉴他长,则中华之盛。信可待哉!”
总之,物、人、国皆应居优不妄。

创新点评>>文章结构很独特,围绕“优势与劣势”这一主题.为了说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章设计了i个章节,分别从物、人、国三个角度论证,三个层次相互补充.构成和谐整体,论理力道十足,言辞激切,读之颇受启发

启示:

(六)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比喻论证法是指运用比喻手法围绕主题进行论证.使文章生动具体的论
证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通篇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综合运用。

放飞孩子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他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死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
    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竞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还要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竞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为何岿然不动?那是因为它从巨石中探出
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因为破茧而出
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硅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从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的双翅!

创新点评>>文章以“鹰’’喻人,由自然界生物中存在的现象,生发出“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的感触,而后针对现实生活中自立能力教育的缺失,从多角度阐述。放飞孩子”的必要性,这种写法使得全文主题清晰,说理生动形象。文章层次井然,首尾呼应.一气呵成,结构严谨;语言灵动,遣词准确,材料丰富,展示了作者较高的语文素养。

启示:

(七)拟人手法,生动活泼
    议论文用拟人手法?是的,议论文也可以用拟人手法。这种手法能用最生动的方式将道理讲得透彻明白。
失败的独白
人们听到我的名字时通常都会望而生畏、胆战心惊.人们离开我后都会获得成功。我有一个不好听的名字——失败,但这是天生的,我也没办法。
    其实,我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不知为什么人们都会害怕我。其实我与“忠言”没有什么两样,“忠言”是逆耳的,我也是使人不好受的,但我们却都是好东西。为什么你们可以接受“忠言”却要拒绝我呢?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你们要见到我的儿子,要与我儿子成为朋友.那
就要过我这一关。你必须经历一定次数的失败,才能成就毕生追求的梦想。每一次失败时,只要你想着:这只不过是达到目标的前提罢了,要是你能从失败中站起来,那么你离目标也就更近一些了。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雅士和文人墨客都曾经赞美过我。贾曦光曾经说过:“人的聪明和自己的明智及道路的选择,往往在失败之后。”你想聪明吗?你要明智的道路吗?那么就要经过我的磨炼才行啊!地狱式的训练才能成就一个完美的运动员嘛!不单单是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曾经赞美过我,俾斯麦也曾说过:“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要知道自己有无忍耐的能力也得看我的考验啦!从许多名人警句中可以悟出一个真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经过了失败以后不能站起来!”但你们为什么见了我会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呢?
    如果你们不相信我.那也该相信名人吧!什么?“事实胜于雄辩?”好!我就给你们
事实,让你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把你们对我的偏见消除得一干二净。
    就拿丘吉尔来说吧,他一生际遇坎坷,求学时成绩不好,在骑兵队里也一直升不了官。荣膺财政大臣时叉遇上了世界货币危机;爱因斯坦上学时,数学成绩很不理想,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罗斯福曾被当时的媒体评为二流人物,连他的母亲也到处宣扬他的缺点:邀请莫扎特为其作曲的皇帝,也曾批评他的歌剧用的音符太多。幸好他们没有被我击垮,否则.今天的世界也不会如此多姿多彩。
    从上述种种事实可以看出:失败并不代表一切。只是我们太容易设想未来是一塌糊涂、事事皆不顺,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想要成功都得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其实,你为什么不将失败设想为成功的开始呢?
    还有一件事是你们要记住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转,太阳每天都会变,今天不知明天事.别以为这次能成功下一次也必定成功,因为“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不会就这么简单地让我“身娇肉贵”的儿子随随便便与你们见面的。
    希望大家能相信:“每一次的失败都能带领我们向目标更迈进一步!”你们只要征服我.击垮我。那么你们将会见到你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成功。
所以.下一次看见我时,千万不要掉头拔腿就走啊!
创新点评>>这是一篇很独特的议论文,独特性来自角度的新颖设计。文章采用拟人手法以“失败独白”的方式展开议论,新鲜别致,生动活泼,这是角度变化之一;之后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又采用了层进论证方式,先举出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然后又举出名人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两者相互补充,加强了议论效果,这是角度变化之二。论证角度的不断变化使文章具有充分的说服力,突出了中心论点。
启示:
在许多同学眼中,议论文似乎是很单调的文体,能够创新的角度不多。其实,任何一种文体在运用的过程中都有数不清的创新角度,关键是头脑中要有创新的意识,要从思维角度的变换入手。进行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结构形式等多方面的创新尝试。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