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案下的商务银行效益探讨——以1985年到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1章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金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成员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17.7%。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为57. 94万亿元,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2. 44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12. 35亿元。如此巨大的资产规模牵动着整个国家经济,因此银行业乃至金融业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开始对金融体系做了大范围的改革,把市场经济引入国有银行,并且新建和引入商业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或重组,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核心。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此后建立并快速发展,给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1988年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却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同样也受到了波及。同时金融深化、经济全球化和电子信息化等变化使我国的金融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考验着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20世纪末以来,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多家大型跨国商业银行幵始在世界范围内划分自己的领地。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事件,使全球金融局势动荡。另一方面,多次经济和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了金融业的脆弱。管理上的缺陷、制度上的漏洞以及技术上的落后等原因共同导致了银行自身经营效率的低下。
.................................


1. 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推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原来的四大国有银行皆被改造为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且相继成功上市。这一改造应该说是根本性的转变了原国有银行的性质和结构,让更多的法人和社会人士参于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使原国有银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被改造后的四大国有银行的主要控股权仍然在国家手中,也就是说它们的国有性质并未改变。因此在后文中仍然称它们为国有商业银行,以便与其股份制银行相区别。上述事实说明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并不是彻底的,也致使资源冗余等国有企业弊病在改造后的银行中依然存在,进而导致银行的效率虽有提高,但远远达不到最优的水平。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所以它们的发展也更迅速,相对的经营效率也更高。另外,复杂的外界形式和政府的较多干预也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面对种种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即研究银行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测算出我国16家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分析出现某些效率情况的特殊原因,并找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与我国银行低效率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解决方案。与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具有特殊性。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分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


第2章银行效率的定义和文献综述

 

2.1银行效率的定义
Stephen P. Robbins指出效率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在给定投入下能获得的更多产出以及在给定的产出下所需要的更少的投入。显然,Stephen P. Robbins看重的是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这种效率是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产出最大化或者投入最小化来实现的,是一种帕里托最优情况下的效率。本文正是运用这一效率理论对银行效率进行研究,主要探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SE)。
1.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TE)是指银行在一定的投入下能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或者是在一定的产出下使用的最少投入的能力。若银行的技术效率值为1,即处在技术效率前沿上,则银行的技术效率是有效的。
2.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PTE)是在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剔除了规模因素所得的技术效率,主要涉及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3.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SE)是由银行规模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由于规模效率的影响,随着商业银行投入的增加,产出也会同比例增加。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决定运营效率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规模,还有一种未知的因素,人们称它为X因素,由它引起的效率称为X效率。X因素往往是指人为因素。对于X效率,本文不做过多研究。
Berger,Hasan和Mingming Zhou对中国2000年前后十年的银行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是最低的,而且国外股东的投资可以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2002年,AstridA. Dick利用相关数据证明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不会随着整个金融市场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即中小商业银行对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部构成威胁。一年后,AstridA. Dick又运用美国多年的银行样本数据证明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有利于提高银行效率,并且更好的服务客户。Allen N.Berger等人发现1991年到1997年间,美国银行通过改进技术和放松管制等手段使自身的经营效率提高,并且提高了行业竞争力。
.....................................


2. 2文献综述
我国许多学者曾经从多个角度对银行效率进行研究。2000年,魏煩和王丽利用DEA,即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银行一年以内的各项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国有银行效率低于其他银行效率的结论。2004年,中国学者姚树洁等对多家银行产权结构和强制预算约束进行分析,得知有预算约束银行效率优于政府大资本投入银行旳效率。张建华在2000年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对中国各类商业银行可得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最高,国有商业银行其次,效率最差的是局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刘汉涛在2004年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出中国工商银行较低的效率值,并且其与规模呈很大关系。于良春、赵旭和王国红等人运用多种定量方法得出银行效率与银行业垄断负相关这一结论。赵昕等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发现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曾振宇用参数估计方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结论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并且得出制度方面的缺陷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就开始利用计量模型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研究。该类研究主要是从利润和成本的角度分析银行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另外Malmquist指数的引进也是对银行效率研究领域的一大贡献。Allen N. Berger和Robert Young通过研究美国商业银行数据发现地理因素不是影响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银行可以打破地理方面的局限,对其分支机构进行良好的控制。2002年,他们又对不同年份美国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商业银行的中央机构对其附属机构的控制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强,进而提高其效率。同时说明了银行内部技术的进步是银行进行地理扩张的基础和动力。
.................................


第3章测算方法.......................................................4

3.1传统测算方法..................................................4
3.1.1单一指标测算法..............................................4
3.1.2层次测算法...........................................................6
3.2现代测算方法........................................................6
3.2.1参数测算法........................................................6
3.2.2非参数测算法......................................................6
第4章基于DEA的商业银行效率实证测算和分析....... 8
4.1基于DEA的模型介绍............................................8
4.1.1CCR模型介绍....................................................8
4.1.2BCC模型介绍...................................................9
4.1.3两种模型的比较................................................9
4.2投入和产出的度量和样本的确定..........................10
4.2.1投入和产出度量的确定....................................10
4.2.2样本的选择.......................................................11
4.3实证测算结果......................................................12
4.3.1CCR模型下的技术效率...................................12
4.3.2BCC模型下的纯技术效率..................................14
4.4实证分析...............................................................19
4.4.1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分析..................................19
4.4.2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分析................................24
4.4.3国有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效率的对比分析.........27
4.4.4投入松弛分析........................................................29
4.3.3BCC模型下的规模效率....................................17
4.4.4投入松弛分析...................................................29
.........................................

 

第5章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1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确定


5.1.1相关文献综述
对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判定,国内外均有研究。一般来说,它们包括宏观因素、行业因素和自身因素三大类。其中宏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策和市场运行情况;行业因素主要有行业集中度、竞争度以及政府管制等因素;自身因素指的是银行自身能够影响经营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结构体系、管理制度和技术等。
Hasan和Robert Young通过对1984年到1993年美国银行效率的分析,得出行业集中度和产业规模正面影响着商业银行效率,而营业费用和不良贷款负面影响着商业银行效率。
Neil Esho利用回归原理对澳大利亚银行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产权、法律、自身管理和资本资产负责类等因素共同影响着银行的效率,其中产权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_Andrew C. Worthington利用随机前沿法对澳大利亚的银行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证明银行自有资产的质量以及人力资源的情况左右着银行效宇。由上述内容可知,国外学者对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是从银行自身和政府等定性角度进行的,而国内学者更加注重从微观变量角度进行分析。张玲玲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探究出产权情况、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和呆帐准备都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因素。单沅运用Tobit模型对我国多家商业银行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银行借贷变化率、中间业务收入的多少、不良贷款的多少与银行效率成负相关关系,产权、资本充足率、资源配置效率与银行效率成正相关关系。孙建利用Tobit模型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为资产收益率、产权比率、股权比率都对银行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市场竞争、银行规模以及地理位置对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


结论
1.从1985年到2011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首先经历了急速下降,再稳中略有波动,最后几年呈现出大幅提高的趋势。2004年以后,除了200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技术效率一度下降,其他几年的效率基本上都处在前沿上。使国有银行技术效率大幅提高的转折点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改造完成后,四大国有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技术效率方面,除中国银行增幅是118. 8%外,其他三家国有银行技术效率的增幅都在190%以上,其中中国建设银行的增幅最大,达到了300.0%。纯技术效率的增幅却没有综合技术效率大,平均增幅为22.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增幅都在100%左右,正是规模效率的1?增幅强力的拉动着技术效率值的大幅提。
2.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主要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由上文分析可知,未剔除规模因素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而剔除了规模因素的纯技术效率值却不具有规律性。也就是说从1985年到2011年间,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的主导因素是企业规模。
3.中国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一个特例。因为中国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在股份制改造后不升反降,比改造前平均下降了9. 8%。从DEA投入和产出的角度上来说,中国银行的纯技术效率下降可能是由于营业费用的增加和净利润的减少。而规模效率的大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弥补了纯技术效率出现的缺憾。员工结构的调整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等因素成为当时促进中国银行规模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