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选题的缘起 当代艺术的现状处于一种杂糅的状态,各学科之间的交融与跨越已成不争的事实。在融通的过程中,透过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所散发的光芒,同时也暴露了浅浅的阴影。“实验性”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典型词汇,实验意味着探索未知与无限的可能,实验一定是有理论先导的,也意味着艺术将永远处于探索的阶段,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更多新的问题产生,然后艺术家将再以新的方式应对。面对这些新问题,若缺少理性的合理地的解决方法,作者将会坠入符号和幻象的深渊,艺术或设计的目的也将不再从“真实”本身出发,从居伊.德波的“景观”到福柯的提到的“规训”再到鲍德里亚“拟像”的提出,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作为艺术家或设计师在当下的一种处境,“景观”不仅渗入到建筑、游乐场等日常生活当中,同时也深入到了艺术与设计的领域,艺术家和设计师试图用各种方式来吸引观众或消费者的眼球,使艺术作品和设计产品以一种景观的形态呈现出来。在这种“景观”的背景下,当代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变得复杂化、多样化,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刺绣”,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它是关于某些人群的身体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营生。 如今,在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手中,刺绣的传统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最初的作为生成物的目的弱化了,转化为传达某种目的或意义的手段,这种刺绣传统语言的转换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角度,蓦然回首,曾经的传统女性手中的刺绣已变成现代文明“景观”的一部分=基于这种现象,笔者试图从美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分析当代艺术、设计中各种“艺术景观”的存在根源,通过刺绣艺术的角色转换审视和思考社会文化现状,在纷杂的现实面前寻找艺术的传统语言与当代语言结合、转换的有效方法。 ..........................
1.2研究的意义 马克思曾经提出“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在当代,但实践不是盲目的,应该是以理性为指导,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正在不断地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虚拟与真实变得更加难以界定,像鲍德里亚提出的“拟像”那样,我们不用再去辨别虚拟与真实,因为我们所认识的一切真实都已是虚拟——虚拟就是真实。虽然鲍德里亚的“拟像”听起来有些极端的成分,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暗示出事实的确如此,笔者以“刺绣”为切入点出发,结合艺术家的作品分析以及部分美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的相关理论来深入分析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作品中的身份与造成这种身份的原因,从而尽可能的寻找出朝向事物本质的、合理的创作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意义。人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就如同线与卷线轴的关系。通常意义上,卷线轴是被各种五彩的线紧紧地缠绕着,当卷线轴被缠绕一层线的时候或许可以透过线的缝隙观看周围的世界,当卷线轴被越来越密集的线完全缠绕,能看到的只有最里面的那部分,甚至于由于缠得过紧什么都看不见,身体被束缚在里面,没有动的权利。如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体会到机器更新的速度,卷线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生活节奏也加快,或许对周围的事物没来及做出反应,更新的事物又随之产生了。 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从某个角度是对社会现状的直观的呈现,但实践本身也存在它的问题,尤其在当代,盲目的实践是普遍的,人们常常为这些盲目的行为浪费掉很多时间来思考形而下的问题,人们追求的起点变得越来越低。人类活动的价值定位以及对价值的判断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度的讲求实用与享乐削弱了精神追求,富有道德性的创造在如今已成为难以实现的神话。 ................................
第二章刺绣的特征和意义
2.1当刺绣作为一种身份
2.1.1剌绣与缝细 刺绣的产生与缝纟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纺织和缝细工艺的出现与发展为刺绣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远古时代,人们利用各种骨针缝制兽皮作为衣服遮蔽身体、抵御寒冷,这时候在兽皮上的缝纫仅是作为功能性的,后来,伴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纺织品也随之产生,人类生活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最初缝制兽皮转向了以丝麻、丝麻纺织品取暖材料的转变,这些材料提供了基本的刺绣媒介。同时,文身也深刻影响了刺绣的发展,远古时代的人借用动植物的图案和颜色将图腾画在身上作为保护自己的手段,每个氏族部落也极为尊崇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并把一些动植物的图案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图腾崇拜导致了文身的出现,这样图腾既可以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又具有装饰性的作用。 但是,麻织品、毛织品以及丝织品御寒的材料的出现和御寒方式的改变遮掩了他们身体上图腾,伴随着长时间的实践,加上他们对自然、对图腾的信念,人类始利用骨针在麻织品、毛织品和丝织品上进行图案的缝制,这时刺绣慢慢的发展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原始人因为对图腾的信念,利用图腾转移的方式把图案绣在了外衣上,后来,刺绣成为身份的象征与美化生活的一部分。服装上的刺绣开始就具有了社会性,尤其在古代,刺绣是一种奢侈的装饰,只有皇宫贵族具有享用刺绣的权利,大部分富有家庭日常服装是由绢制成的,只有上好的外衣才会使用刺绣。传统刺绣与缝细是一脉相承的,图像化与符号化使得刺绣与缝纽之间拉开了距离,刺绣更具备装饰性、象征性的一面,针对性强,而缝纽大多体现的则是功能性,比刺绣更具普遍性。 ...............................
2.2当剌绣作为一种象征
2.2.1作为女性象征的剌绣 刺绣,传统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女性艺术,它属于女性实践活动的范畴,是反映女性刺绣的典型符号,同时也反映着该时期女红文阁的时尚,伴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出现,男性开始介入到刺绣领域,男性的介入并没有改变人们对刺绣属于女性范畴的事实,即使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不断地出现男性刺绣艺术家,人们对刺绣的认识还是建立在刺绣是女性活动这一事实基础之上,刺绣史可以基本完整地反应女性艺术的历史,透过刺绣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从自然性转变到了社会性,从氏族社会的男女平等转变成为父权制下受压迫、受歧视的对象,一直到到女权运动,女性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再次夺回女性应有的地位,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刺绣在其中充分展示出女性对自由的追求,刺绣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过程。在古代基本的平台织布机对每个家庭来说是生产生活的必要设备,同时,男性农民由于受生存和国家赋税所迫不得不在田地里种植桑麻,女性则通过织布来应对生活与赋税。用于交纳赋税的布料须要符合国家确定的标准,迫使女性不得不在家中从事符合要求的纺织和刺绣工作。女性用生命编织的线来为家庭提供基本的物质支撑,部分给国家提供赋税,女性生产的纺织品也是国家赚取收入的来源之一。国家赋税的重压是导致女性室内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
第三章当代刺绣的语言和表现...................................20 3.1刺绣在当代艺术中的“秀绣”...................................20 3.2剌绣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延伸”............................28 3.3刺绣在设计中信息传达的可能性............................37 3.4刺绣在设计中的语言表现的魅力.............................42 第四章当代刺绣语言的转化——我的创作与实践........46 4.1刺绣《道德经》......................................................46 4.1.1以刺绣延宕“道”、“德”..........................................47 4.1.2以刺绣“模糊”真相.................................................49 4.1.3以刺绣解读经书...................................................51 4. 2刺绣《金刚经》.....................................................52 4.2.1“修”与“绣”的息义..................................................53 4.2.2白色绣线的生命内涵..............................................54 4. 2. 3白色绣线弓空无....................................................56 4. 3刺绣《山海经》........................................................58 4. 3.1象形——认知的来源.............................................58 4. 3. 2缠绕——从无序到有序.........................................60 4. 3. 3正反——彩色与黑白.............................................62 ............................... 第四章当代剌绣语言的转化——我的创作与实践
4.1刺绣《道德经》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人类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其中大部分信息是通过网络检索来获取的,网络检索的繁琐性与不确定性浪费掉检索者的大把时间,从而导致检索者的盲从,这与传统的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道德经》是一部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五千言奥妙幽深,并非意在告诉我们具体的“道”、“德”是什么,“道”、“德”的含义是变化的,是不可言说的,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老子提倡“道体虚空”,正如空气是空的,它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到的,但宇宙万物却离不开它。笔者选用刺绣的方式完成了对《道德经》另一种解读,对比正常的阅读,刺绣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种延长是有效地、深入思考的延长。刺绣《道德经》可以以新的视角和新的解读方式来深刻感受和体悟《道德经》的内在价值。在《罗素道德哲学》中,罗素指出: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这句话如果没说错,那么显而易见,任何社会的道德准则都不是终极的和自足的,而是必须进行检查,看看它是否像智慧和仁慈所指示的那样”。 进一步说明了的事物的可变性以及如何以一种变化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一切。笔者在解读《道德经》时并没非局限在文本本身,而是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和其他领域知识重新解读经书。此外,所选用的刺绣技术不同于其他媒质,它的反面是抽象的,模糊的,与正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两面性”和笔者解读《道德经》中的看到的“两面性”,是一致的。 ............................ 结论 “观念至上”概念的提出极大的影响了当代艺术创作的表达语言形式,从作品实物媒介的表达走向不借助任何具体媒介的纯粹理念表达。通过阐释或抽象表达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也是反对商业化艺术以及给作品贴上价值标签的行为。如今,对“观念至上”概念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观念的表达可以借助任何媒介来实现,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不限于任何形式。由此,创作者在寻找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段,作品的形式变得多样化,正如刺绣介入当代艺术设计领域,通常而言,人们总是把刺绣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似乎与当代艺术设计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从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刺绣创作可以发现刺绣作为创作的媒介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刺绣同样可以作为怀疑与颠覆的有效利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刺绣只是作为表达作品观念的一种材料、手段,尤其是当我们作为旁观者去欣赏他人作品的时候,但是,通过笔者自己的亲身实践深知,作为刺绣并非只是简单的材料、媒介。相对快餐时代的机器复制品,它具有那些复制品无法具有的美感,刺绣的每一种元素都与创作的理念分不开,因为它并非机械的实现,而是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质疑与否定,使创作走向更完美的表达。它的意义还在于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与思考,“刺”、“绣”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原本的“刺绣”概念,在实现着《道德经》,《金刚经》,《山海经》的过程中,刺绣的“两面性”、“模糊性”、“抽象性”都不同程度的启发了笔者对这几本经书的深层理解,使笔者更加明确实践的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