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代写范文:“时空”与“超时空”视域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引言:问题与思路

 

“人生哲学”是贺麟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就算用“主要内容”、“基本精神”之类的词语来形容和修饰都不会显得过分,此点当是研究贺麟哲学之后辈所应有的共识。廖建平教授指出:“贺麟先生着重对人生问题进行过理论思考,并努力探讨了人生哲学中的理论问题。” 武东生教授亦强调:贺麟曾经煞费苦心的研究过“中国人及其人生哲学现代化过程中‘儒家思想新开展’的意义、原则及方向”,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人生问题的深思与熟虑才使得贺氏较同时代的学者而言“更表示了现代新儒学作为一个学派对自身使命的自觉。” 而王思隽教授更是在与李肃东博士合写的《贺麟评传》一书中力证出贺麟在其学术生命最旺盛之时所作之文章“都是为中国当时迫切的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所引起的”,因此“在研究贺麟思想时,几乎不提他的人生哲学,这恐怕会有失偏颇。” 持类似观点的学者还有一些,这里不再一一赘述。由此可见,“人生哲学”在贺麟思想中所具有的关键性作用已为众多的学者所发现和认同,并已经成为研究贺鳞哲学所不能回避的重大的理论问题。 对人生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反思乃是贺麟哲学的鲜明特色,这不仅是当代学者共有之洞见,而且就连先生本人也早有此自觉。在给自己的论文集《文化与人生》一书作序时,贺麟就曾深情的说:“自信十余年来,我的思想没有根本的转变,没有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的矛盾的地方,只是循着同一个方向进行发展,即是从各方面,从各种不同的问题去发挥出我所体察到的新人生观和新文化应取的途径”。 ...................   一、时空观念是反思人生的“中介”

 

(一)哲学式的把握人生何以可能 环顾贺鳞先生的整个思想体系,人生哲学的内容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从确证主体之心的逻辑在先,到辅之以“后理智主义的直觉”方法,继而向往一种内圣且外王的人生境界,贺麟在最真实的意义上彰显出了作为一名现代新儒家对世界统一性、认识统一性与价值统一性的期盼与追求。而贯穿于此过程中的主要线索与基本思路则正是要对吾人之生存、生活状况做一番前提性的反思和批判。 在本心与外物的关系上,贺麟认为二者是不可截然二分的。虽然作为“是者”的主体逻辑心已经搁浅掉了一切的规定性,但它却是物之所以为物的根本条件,是作为一切经验事实得以存在和成立的原则、动力和基础。但另一方面,人生中的物并非只是被动的从属,在心和物之间亦有一个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往返、交错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贺麟虽然直言不讳的宣称自己分属于唯心主义者的阵营,但对于经验的重视还是显示出了他想要调和心学与理学的倾向。“物者非他,即此心之用具,精神之表现也。” 依贺鳞言,摆在人类面前的自然之物与文化之物都是主体精神的表现,就连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人生亦不能例外。自我意识主宰着人生,是人生之体,是人生之本质;而人生则在最直接的意义上被定义为是对自我意识的外在化与工具化的过程。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无需他处别求,只要反求诸己的叩问自己的生活世界,便可把握住精神本体的活动轨迹与运思方向,从而当下得一真切的了然与体悟。 ....................   (二)时空观念与人生的存在方式 首先,我们将时空观念作为反思人生活动的一种中间性环节承诺下来。粗略回顾哲学史的发展,不难发现哲学家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研究,在柏格森之前,都还是以一种未加区分的笼统办法而付诸实行的。 本文的主旨意在讨论贺鳞的人生哲学,而并非要做专门的时间、空间研究,所以仅仅只是将其视为一个线索性的角色而已,并不打算对二者的甄别多着笔墨,而是依旧效法传统哲学中对其并提并用的习惯用法。这样的处理当然会令各自的特点不能够完全的显发而有失精准,但庆幸时空观念之整体性亦可由此保住。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正是在最普遍的意义上,作为线索的时空观念在探讨人生哲学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功能与超凡作用。 行文至此,似乎又要面对给时空观念下定义的问题。不得不说,此乃是非常艰难的工作:一方面,时空观念因被置于不同的解释原则之下,会被赋予不尽相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义与内涵;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同一概念系统内,对时空观念的理解也会因为过程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为政的态势与局面。 正是有鉴于此,奥古斯丁早在《忏悔录》中就直言不讳的指出了时空观念的难以规定性:“时间究竟是什么?谁能轻易概括的说明它?谁对此能有明确的概念,而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可是在谈话中,有什么比时间更为常见,更为熟悉呢?我们谈到时间,当然了解,我们听到别人谈论时间,我们也领会。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却茫然无解了。” ....................   二、贺麟论人生与“时空”

 

时空观念作为中介性的因素,它与“人生”之间并不是彼此外在的二元关系,而是先验地就内在于吾人的生命之中,并通过沟通、衔接和规范等作用使得主体能够反身性地向自身展开追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部哲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反省、反问和反思自己生存状况的过程史。孔子注重仁义,认为完美的人生即在于追求道德人格的实现。而伦理行为的发生并不只是纯粹自发的憧憬过程,而是一个知行不二的理性阶段。由此可说,在孔子处,仁与智乃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人内在的潜存着仁心仁性,通过与超越的天命天道相互遥契与激荡,这个价值本体使得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出为善去恶的道德行为,而行为本身的成立亦需要在理智的协助下才能达到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所以,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有了对道德的理性反思,有了对人伦关系的正确理解,仁德才能更加完满的得以彰显,人生亦才能变得更加的通透清澈。夫子对令尹子文、陈文子等人赞赏有加,但终因其“未知”,而不能称之为“仁”。由此可见,理智因素对认识、成就人生的重要作用。 孟子承接前辈睿识,也有“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的说法,认为在成就道德人格与理想人生的道路上,实行与智识始终是统一的,既要将天赋的道德伦常落实到现实的生活之中,又要“反求诸己”的去展开对行为本身的反思与批判,如此这般才可达到对“心之所同然”的理与义的关照。 ..................   (一)智识的人生——贺麟“时空”观念的出场 1、贺麟理解“人生”的认识论转向 时空观念内在的包含了“时空”与“超时空”两重维度,而这两个不同的要素又分别建构起了彼此各异的意义世界。早在黑格尔明确区分三种思维方式及其特点之前,康德就已经从知识论的立场出发简别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认识过程。 可以说,“时空”和“超时空”的独特架构与生俱来地就对应着认识发展的三个层次,换句话说,时空观念于知识论的视域之下真实的参与了人的思维发展过程。那么随即需要直面的问题则是:在人生哲学的内容中是否应蕴含有认识论的要素?智力和理性的加盟,又能否为反思人生的事业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呢? 传统的中国人生哲学似乎对德性和境界更为青睐,而相对地忽略了知识论的环节。张东荪先生就曾经指出:中国人缺少形式逻辑的训练,而更加擅长于类推的思维。相应的,与理论理性有别的实践理性即成为国人开展生命活动的终极依归;牟宗三先生也认为对生命的领悟乃是中国哲学的主题,而“分析的尽理”之“方以智”的精神则更多的要归属于西方哲人的特色。 诸如此类的论述可以说是汗流充栋、屡见不鲜,虽然在具体的提法上各人可能有所不同,但就基本的立场和原始的动机来说则是殊途同归的:即都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识论环节匮乏的真实情况。宋儒虽然能在佛学的刺激下别开生面的区分出“德性之知”和“见闻之知”的不同,但德性的涵养与实践无需依赖于日常见闻的基本判断却使得理学的思路仍旧朝着追寻德性论和境界论的方向阔步迈进。 ...................   二、贺麟论人生与“时空”..................................................18 (一)智识的人生——贺麟“时空”观念的出场................20 (二)实行的人生——贺麟对“时空”观念的革命............29 三、贺麟论人生与“超时空”..............................................36 (一)能否在人生哲学之中言说“超时空”.......................36 (二)为何要在人生哲学之中言说“超时空”...................39 (三)怎样在人生哲学之中言说“超时空”.......................41 .......................   三、贺麟论人生与“超时空”

 

与贺麟将自然行为理解为广义的人类活动不同,康德对实践问题的阐释多局限在伦理学的层面。为了给予道德行为以独立的范围和崇高的地位,康德精心的提出了三个著名的“公理”和“条件”,它们分别是“意志自由”、“灵魂不灭”和“上帝存在”。 由于此三种“公设”已经能够彻底的超绝感性而通向无限,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德福一致可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但康德沟通理智世界与感性世界的努力却并未因此而宣告成功,现象与物自身的超越区分依然不由分说的横在吾人面前。但完满的人生状态实不容许有这种非此即彼的分裂状态存在。所以,对此二元架构的突破与克服,不仅成为康德之后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一条主要线索,也同时成为中西哲学对话与会同的新的契机。 但无论是西方的智者,还是东方的圣贤,在经过一番艰辛的探索后终将都会发现:对此问题的解决和回答,必然要追溯到“超时空”的形而上学层面。那么,“本体”与“超时空”究竟是何关系?对于人生而言,到底有没有一个超越“时空”的本体世界存在?“超时空”对吾人而言又具有何种意义?怎样才能达到对“超时空”的真实把握呢?以上这些问题可说是贺麟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需要我们去进行深刻的反省和真实的回答。

 

(一)能否在人生哲学之中言说“超时空” 在一定意义上说,康德所做之工作就是要为理性的功能划界,以此来平息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尖锐的对立。依康德的睿识,对于人而言,理性终归只有一个。但同一个理性却可有不同的应用,从而显现出各异的功能与特色。 .................   结语

 

本文从反思贺麟人生哲学的研究现状入手,提出了更迭概念框架和创新解释原则的内在诉求。作为心学一系的哲学家,贺氏的人生哲学在充分展现其主体性的同时,亦流露出了兼容并包、内外并重的特点。所以其眼中的“人生”应该被阐释为现实的人生活在“生活”之中,而随即建立起来的“人生哲学”则可定义为生活在“生活”之中的人对其生存、生活状况所进行的一种反向性的理论批判活动。在界定完本文的核心概念之后,进一步要做的工作即是分析出哲学式的把握人生何以可能。但即便这样的论证能够自圆其说,但也会因为其中缺少了中间型的环节而显得空洞不堪。 所以时空观念又随即被引进到贺麟的人生哲学之中。之所以可以把它当做中介性的环节来疏导吾人的人生,是因为它与我们的存在方式水乳交融、息息相关。不仅如此,由时空观念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追问都是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人生问题。而此种时空的观念并不是一个混沌的全体,它内在的包含了“时空”与“超时空”两重维度。在两种不同的视域之下,吾人之人生图景亦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情形和状态。有定有限的时空乃是人生中自然知识和自然行为所以可能的先天法则,而普遍又永恒的“超时空”则能带领我们走向形而上的本体澄明之境。贺麟对此二元架构的分析与运用乃是继承和发挥了康德哲学的逻辑后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