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代写范文:苏轼与琴相关的文学作品研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3
引言

 

在苏轼的诗词文作品中,存在着大量与古琴相关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直接以古琴为描写对象,有的以琴曲为描写对象,有的则描写了与琴相关的人事物,有的则阐发了苏轼的古琴音乐思想,可以说,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到处泛响着美妙的琴音。他的与琴相关的文学作品数量大而质量高,意蕴深刻而情感复杂,体现着其丰富的文人意识和自我生命体验,更向我们展现了其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和诗歌特色。 据本人搜集的资料来看,对于苏轼酷爱古琴知者甚多,但是对其琴诗作深入研究者却很少。苏轼都创作了哪些与琴相关的作品?苏轼为什么创作了大量与琴相关的作品?他的这些与琴相关的作品有什么精神归趋?体现着他怎么样的审美特征?本人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搞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苏轼其人,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文学作品内涵。 因此,本人对苏轼的诗词文集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希望能够对上述问题作出深入的分析和解答,在论述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予以指正,同时希望本次尝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便唤起更多饱学智慧之士对这个题目的注意和兴趣。 本选题以《苏轼诗集》(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帖校,中华书局,1982年2月,第1版)、《苏轼词编年校注》(王宗堂、邹同庆,中华书局,2007年10月,第2版)和《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1986年3月,第1版)为搜集整理文本,以苏轼诗词文集中与古琴相关的作品为研究对象。 ................   1琴与文人关系概述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琴、棋、书、画”历来被文人雅士所喜爱,更被视为修身养性的必然手段,古琴因具有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雅士们超凡脱俗、凌风傲骨的处世心态和人格追求,故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春秋时期,孔子喜爱弹琴,他无论是在杏坛讲学,还是受困于陈蔡,都会操琴弦歌以抒情怀;战国时期,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更是历代传播的佳话;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拨动了卓文君的琴心,收获了令其一生相守的忠贞爱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羡慕;魏晋时期,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则给古琴以“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无上评价,在其赴难的刑场上,仍以弹奏《广陵散》作为其生命的最后绝唱;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陋室铭》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娴雅境界。如此等等,可以说古琴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文人雅士终生相伴。

 

1.1琴的概说 古琴,这一具有着深刻的中国文化烙印的古乐器,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古代文化内涵,君子雅士爱它,帝王将相爱它,文人士大夫爱它,仙风道骨的道家人士爱它,寄情于佛理禅趣的佛家子弟爱它。古琴是大雅之器,是最能代表人们内心情感之器,是人们提高自身内在修养之器。古琴深刻的文化内涵,从其产生的传说上看,就具有着独特性。在《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

 

1.2琴与文人关系的回顾 1.2.1琴乐思想的发展与文人修养 中国古琴思想文化,最早源于礼乐文明,古琴对于“德”的追求,与“君子以玉比德”的儒家思想,本质上是相同的,“琴德”几乎受到了历代文人的歌颂,进而古琴也就成为了“乐教”的重要工具。 古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从神话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尧、舜造琴,到后来发展过程中的文人、雅士、道士、僧人爱琴,他们对古琴投注了极大的热情,使古琴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绵延不绝,绽放着耀眼的光辉,并促进了古琴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使其与古代的文学、哲学、美学等相融合,其中古琴与文学的融合和联系最为深刻和紧密,在文人雅士的推动下,在文学史上,产生众多的与古琴相关的诗词歌赋。而琴乐思想所强调的中和、贞正、优雅、清远,正式中国文人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 就儒家而言,琴道是中华文化的礼乐之道,“乐”是用来和乐个人的性情,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增进道德责任感的音乐,而不是满足感官享受的音乐,那些满足人们感官声色的音乐,不是真正的音乐,他们会使人们感到困惑、消迷而非快乐。音乐不仅可以能够动荡人的血脉,感通人的精神,而且可以影响人的行为,音正则行正。因此,在儒家思想中,无论是君王为了永安治世、太平昌盛,还是个人为了修养身心、陶冶性情,都一致要求音乐要雅正和乐。只有那些达到了“中正平和”音乐,才可以称之为正声,才可以得到君王的赏识和推广,才可以起到端正君子之心的作用,正所谓:“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   3 苏轼与琴相关作品的精神归趋与审美特征.........25 3.1 崇尚自然,归隐田园........................................26 3.2 佛家禅理与仙风道骨........................................29 3.2.1 人生了顿悟,佛缘与禅心............................29 3.2.2 琴音本仙器,仙风与道骨............................32 3.3 苏轼与琴相关作品的审美特征........................35 3.3.1 闲逸 幽远......................................................35 3.3.2 旷达 洒脱......................................................38 3.3.3 超然 灵悟......................................................40 4 苏轼与琴相关作品的创作原因探析 ..................43 4.1 苏轼与琴相关作品创作外在原因...................43 4.1.1 苏轼对中国传统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3 4.1.2 宋代时代环境的影响...................................45 4.2 苏轼与琴相关作品创作内在原因....................46 4.2.1 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46 4.2.2 乐观、淡薄、旷达的个性特征 ...................48 ........................   4 苏轼与琴相关作品的创作原因探析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有关琴的诗歌作品,具有着独特的风格特色和审美特征,它们不仅在数量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那么苏轼为什么要创作出如此之多的有关琴的诗歌作品呢?下面我们就对此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4.1 苏轼与琴相关作品创作外在原因 4.1.1 苏轼对中国传统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古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乐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及其衍生出来的琴文化经久不衰,绵延至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最初由圣人先贤所创造,后经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和推广,它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寄托,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弹奏时所独有的“六忌七不弹”原则,“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从此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文人雅士对古琴的喜爱和推崇,人们在弹古琴这件乐器时,所应持有的平和、冲淡的心态,以及在纯净空明的状态下,欣赏那幽远美妙的琴声的所应保持的心境。 在崇琴爱琴的环境下,历代文人雅士,往往把古琴作为其精神的寄托,这样难免创作出了大量有关古琴的诗歌作品,再加之与古琴相关的人物传说、事迹、典故,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无法计数,历代较为著名的有关琴的典籍,也只能是古琴发展史海中的数叶扁舟,一小部分而已。 ...............   5 结语

 

古琴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作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乐器,其具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一生以古琴为伴,写下了大量与古琴相关的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对其有关琴的文学作品进行统计和分析,使我们看到了古琴在苏轼作品和人生中的重要地位,看到了其有关琴的诗歌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精神内容和审美内涵,其作品大多数是朋友间的唱和之作,有的以表达消解人生苦闷为内容,有的以寻觅知音为内容,体现了其崇尚自然,归隐田园的精神追求,展现了苏轼对佛家禅理和道家思想的深刻体悟,更展现了其闲逸幽远、旷达洒脱、超然灵悟的审美特征。通过对苏轼与琴有关作品的分析,使我们对苏轼的作品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苏轼其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古琴有着一种优雅和平的气质,在静静地聆听中总能把人的思绪带到遥远的时空中,使人沉静,带给人思索,让人感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在苏轼有关琴的作品中,他或是对古琴声音的惟妙惟肖地描述,或是借助对古琴的声音的描述来传达其内心中的情感,或是对琴曲中所蕴含的文化情感进行阐释,或是借助古琴这一意象来阐明一定的哲理。由于其创作背景的不同,其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不同,使得其这部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归趋和审美特征也别具特色。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