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论文代写|研究生培养的“基地模式”的

发布时间:2019-09-20 10:58

目录
一、以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研究生培养的“基地模式”
二、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的特色
三、实践“基地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摘要
关键词

一、 以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研究生培养的“基地模式”  
关于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或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外研究生教育十分注重科研实践的要求。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大学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广泛,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大学,相继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或者开发型研究人员,在培养过程中重视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统一,注重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协作型研究生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协作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价值目标取向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或者开发型人才,最初主要是培养”代写工程硕士论文”高新技术人才,后来逐渐扩展到法律、财经、会计、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种模式强调大学与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协作与互动关系,研究生培养计划是大学和企业共同制定,把大学关于研究生的学术水准与企业关于研究生的应用能力水准结合起来,由大学和企业各派一名教师作为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共同培养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体现了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统一。因此,该模式也称产学研合作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大学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反映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克服了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实现了教学、科研和生产的一体化。
借鉴国外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以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即研究生培养的“基地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由研究生培养单位与相关大企业联建,以企业为依托,对研究生进行“两段式”培养。
通过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能够实现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以黑龙江省为例,截至2005年,黑龙江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3家,其中高校15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2家。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92个,还设置有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等10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和布局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研究生招生规模近几年也以比较快的速度递增,在校研究生已超3万人,各培养单位凭借其在科研教学上的雄厚实力,为研究生培养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装备工业、石化工业、能源、绿色特色食品、医药、林产品加工等大型企业中拥有众多的科技人员,具有很强的开发研制能力和先进技术设备,在研究生培养创新方面可与高校优势互补。通过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能够将企业与高校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研究生培养新体系。有利于知识转化和创新,有利于培养区域经济或行业经济的适用性人才,特别是“基地”还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能带动整个产业与高校的全面合作。一方面,会使高校的先进知识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使其教学科研领域得以全面拓展,为学校和企业创造一个知识共享的环境。同时,也为企业的技术人才创造了知识更新以及全面提高与发展的平台。使研究生教育真正做到了将知识传递给最需要掌握、又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人,使企业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得以更好的实现。这种模式顺应了世界教育、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总趋势,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向,这不仅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有益实践和探索,更是教育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具体体现。
二、 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的特色
高校在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中建设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旨在通过这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来引导高校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道路,使高校树立起开放办学的格局,主动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2004年黑龙江省高校在骨干企业中共建10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其中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哈航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公司、哈尔滨电站集团有限公司、齐重数控有限公司等共建4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形成了“基地培养模式”的特色。
1.全新的管理体制。学校与合作单位建立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委员会,下设创新基地办公室,委员会对基地的研究生培养计划、目标及研究项目等共同管理与决策,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商有关生源、运作经费筹措与基地建设、师资培养、资格审查等重大事宜;基地办公室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委员会所作的决策进行具体实施。进入基地的研究生采取“双导师”制,其培养工作与合作单位的科研工作结合在一起,实现合作双方的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创新基地是经省学位办授权并备案的,日常工作的运行均直接受省学位办的指导及监督,因而无论从政策上、资金保证上、优惠条件上等相关条件均有充足的保证。
2.按照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独特的生产建设任务和科研实际情况,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出发,共同选定必要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特别是专业性和应用型课程,以保证研究生能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工程硕士培养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工程硕士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聘一些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计划课程的主讲外,还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请一些资深的专家开设讲座,介绍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等,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凸现高层次人才的柔性制造和精确制造。
3.“两段式”的联合培养模式。进入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实行“两段式”的联合培养模式,即整个培养阶段分为课程学习和在基地研究两个阶段,培养方向按企业要求设置,课程学习在学校进行,论文选题来自企业实际科研攻关项目,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在“基地”进行。
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和基地各出一名导师联合指导。论文选题为企业实际科研攻关项目。基地导师为企业承担科研任务的高级职称人员,多为总工程师或室主任。校企双方导师分工明确,学校导师为主导师,基地导师为副导师。双方导师共同商定在基地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后,学校导师根据研究生论文题目及培养人才的需要,负责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基地导师负责工作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学位论文的初审等。由于创新基地设在企业,学校及企业的双导师都进驻基地进行现场指导,使学生能发现问题并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预期的科研任务。企业同时将大量的科研开发资金投入到创新基地中,并定期检查学生的科研进展情况,科研成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对学生的奖惩,在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来自于自身和企业双方的动力激励机制的鞭策,使他们能够有高度的责任感去主动开展工作。在省教育厅的监督与指导下,学校导师的指导也不能敷衍,学生在这种氛围当中有压力有能力完成科研任务并撰写出高水平学位论文。
4.资金投入渠道的多样化。基地建设所需的经费采取多方筹措的方式进行投入。除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每年的投入外,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共建双方在基地建设上均投入相当量的启动资金,学校既通过积极申请国家、省、市等纵向科研项目筹措资金,又可通过技术转让、成果产业化、合作研究及培养博士、硕士、工程硕士等方式吸纳合作单位和其他企业的资金投入。在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运转工程中,企业是基地的最大投资者。由于高校的智力开发优势与企业开发优势的结合,企业对高校的开发能力放心,敢于向基地投放创新基金,敢于加大对技术攻关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量。使基地进行创新活动时有充足的开发资金作保证。同时通过研究生创新科研活动,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也是最大的赢家。
三、实践“基地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订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创建“基地模式”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衡量标准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其培养过程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必须与企业密切合作,所以要根据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按企业的需求,确定详细的人才规格,根据生源特点、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
2.精心组织好“双导师”队伍。“基地模式”培养的工程硕士实行的是双导师制,在选拔好高校导师同时,要特别注意选拔企业中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丰富研发经验的高级科技人员担任兼职导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使学校导师与“基地”导师密切配合,保证研究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突破,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好研究生的关键所在。
3.加强研究生论文选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通常与其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因此,要逐步推进研究生导师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创新技术合作,使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既要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又要为企业解决科研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力争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同时要确保学位论文的理论性。
4.提高基地管理水平。创新基地的运行工作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管理,同时基地研究生要在学校和企业的宏观管理下真正成为基地的主人,全面参与基地的运作和管理。因此,尽快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强化研究生个体和基地的教育管理职能,确立不同权力体系之间的管理体制,激发研究生自身约束和自我管理意识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
5.要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吸引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科研机构投入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程 萍.基于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11).
[2]陈春明.突出专业学位特点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5~16).

摘要:地方理工科院校为培养和造就东北老工业基地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工程硕士人才,必须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以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研究生培养的“基地模式”,凸现“基地模式”的特色。此外,实践“基地模式”还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制订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二是精心组织好“双导师”队伍;三是注意论文选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四是加强基地管理水平;五是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关键词:基地模式;研究生培养;东北老工业基地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