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硕士论文:对管理心理学的回顾和认识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5

代写硕士论文:

摘 要:回顾了管理心理学形成的背景及其学科体系,找到了我国大陆现行管理心理学体系的渊源,分析了现行体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倡导探索管理心理学的新体系以更好地为管理实践服务。代写论文网代写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体系;回顾;创新
自1979年我国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率先提出要重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之后,管理心理学开始在我国大陆兴起和发展。20余年来,我国大陆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是健康的,成绩是巨大的。随着管理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和教学与管理实践的深入,不仅管理心理学工作者开始不满足于现有的学科体系,而且管理实践提出了新要求、临近学科提出了新挑战。加之管理心理学本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从管理心理学形成的背景谈起
为了知道管理心理学的体系,简要回顾一下管理心理学形成的背景是必要的。根据笔者手头的资料,最早使用“管理心理学”这一名称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Gilbreth,1878~1972年)。她是泰罗(Frederick WinslowTaylor,1856~1915年)研究科学管理的同行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1868~1924年)的夫人。莉莲采用电影摄影技术对工人手部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被称为“动作研究”,为科学管理作出了贡献。她认为,不能单纯地从工作的专业化、方法的标准化、操作的程序化来提高效率,还应该注意研究工人的心理。她发现,由于管理者不关心工人而引起工人的不满情绪,也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于是,她决定将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命名为《管理心理学》(Psychology of Management)来撰写,并于1914年出版。她在书中力图将早期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去。但此书同美国(德籍)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Hugo M<nsterberg,1863~1916年)于1913年发表的著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一样,因具有超前性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管理心理学未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如此,我们仍不能忘记她的名字。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经过了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其中包括:自泰罗开始的管理科学的发展、以闵斯特伯格为代表的工业心理学的兴起、由澳大利亚籍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年)等人所进行的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说的提出、以德国心理学家(后移居美国)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年)为代表的群体动力学研究、美国的心理学家(欧洲移民)莫雷诺(Jacod Levi Moreno,1889~1974年)的社会测量方法所起的作用等。特别是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说,不仅为管理心理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而且为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兴起作出了重要的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贡献,既是管理心理学产生历程上的新起点,又对管理心理学产生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虽然莉莲的《管理心理学》(以及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从那时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学在研究职工的工作环境中越来越重要,而对管理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明显。进而在工业心理学中,管理心理的内容实际上占据着核心地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莱维特(HaroldJ.Leavitt)教授用“管理”一词取代了“工业心理学”中的“工业”一词,他所著的《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sycholo-gy)一书于1958年出版。学者们认为,自此,“管理心理学”这一名称被正式确立,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管理心理学的体系也初显端倪。
二、莱维特《管理心理学》的体系
莉莲的《管理心理学》笔者未见到,不知其体系。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自1958年出版以来,曾四次修改再版。我们能见到的莱维特《管理心理学》是方展画和刘纯译、杨立能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于1988年6月出版的中文版,30万字。此中文版是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8年第四版译出的,其中文名为《现代管理心理学》,副题是“论组织中的个体、同事和团体”,笔者曾在《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1](P318-319)中作了简要介绍。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分为四编,每一编都设有“绪论”以概述该编的基本内容。由于该书在管理心理学诞生中的地位及其体系对后来者的影响,不妨将其编章目录抄录如下:
第一编 个体:构成管理的基本单元
第一章 人类是相似的 某些基本观念
第二章  人类是有差异的个体的生长和动机
第三章  知觉由内向外的观察
第四章  挫折障碍
第五章  心理冲突内在的障碍
第六章  学习、思惟、问题解决人的推理
第七章  思惟与问题解决之二我的方式与你的方式
第八章  态度、信仰和价值观母性、旧的荣誉和公民权
第九章  对人的评定和评价个性理论的一种应用
第二编同时两个人:影响和职权的问题
第十章   交流:B从A获得信息
第十一章 影响行为:问题的某些维度
第十二章 职权:影响的一种模式
第十三章 权术、压力和强制:第二种影响模式
第十四章 操纵:一种难以捉摸的影响模式
第十五章 合作模式:既非职权又非强制的影响
第十六章 通过工资和成绩评价的影响:难题和麻烦第三编三人至二十人团体中的人:团体的效率和影响
第十七章 小组决定:妖怪还是奇迹
第十八章 团体完成任务的过程:会议中实际发生了什么
第十九章 团体对个人的压力:一致和背离
第二十章 团体中的冲突和竞争:我组能击败你组
第二十一章 团体中的交流网络:为言语传播而设计
第二十二章 管理人才的培训:有关影响、学习和团体的思想
第二十三章 工厂里的团体走向装配线的终端第四编百人团体和千人团体中的人:组织设计的诸问题第二十四章管理活动:通过大家研究问题第二十五章活跃的组织: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二十六章结构、人员和信息技术:某些关键的思想及其由来第二十七章组织的目标和目的:实际中的问题发现第二十八章管理人:工作和满足第二十九章组织结构:为管理人而管理工作环境第三十章组织和它们的环境:回顾和展望从上述目录来看,第一编的中心,如莱维特所说:“完全是有关个体问题的”,即个体心理部分。“第二编的中心从单一移向复合,从单个人移向人际关系,尤其是移向一个人如何努力影响或改变他人行为的问题”,即人际关系心理部分。第三编“是关于团体,关于那些委员会、特别工作组以及占据经理极大一部分工作时间的会议”,即群体心理部分。第四编“是关于管理有很多人的组织活动的”,即组织心理部分。莱维特《管理心理学》的体系构架是明确的,这就是:个体心理-人际关系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我们的一些管理心理学作者,将人际关系心理的内容放到群体心理部分中去了,如果以这种办法来看待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则其体系构架就由三部分构成,即: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但莱维特不是这样做的,可见他对人际关系心理的重视。
三、汤淑贞《管理心理学》的体系
我国台湾成功大学汤淑贞1977年著《管理心理学》一书分为四篇十四章。第一篇“引论”(1章)。
第一章“绪论”,包括:心理学对管理心理学的贡献(人事心理学、人体工学即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此指团体力学);管理科学的发展(科学管理的出现、1930年代的发展、人际关系学派的贡献);人性假定与管理方法(实利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第二篇“个体心理”(5章)。第二章“动机理论与管理”,包括:行为的共同特征;动机的性质;动机的层次;动机与人事管理方策;工作人员的需要;金钱刺激的重要性;员工动机的测量。第三章“因人而异的认知世界”,包括: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外在刺激环境即物理条件、个体的生理条件);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动机、过去的学习与经验);社会知觉(对人的认知、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的认知);自我的认知(自我概念的意义、自我概念的形成、角色理论、自我涉与)。第四章“心理卫生与员工辅导”,包括:挫折的产生(挫折的意义、引起挫折的因素、现代人的挫折、员工的挫折、挫折容忍力);挫折后的反应(情绪上的反应、防卫方式、员工的不良适应);员工心理辅导(辅导的意义、员工辅导的目的与具体内容)。第五章“学习理论与员工教育训练”,包括:学习的意义;人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特征;学习的基本历程;学习曲线(工作曲线);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员工教育训练。
第六章“态度与社会行为”,包括:态度的性质;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态度的机能;态度的改变;态度改变的理论。第三篇“团体心理”(5章)。第七章“人际交互关系”,包括:人际反应特质;人际关系的分析与认知;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人际关系与行为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平衡与改变;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第八章“意见沟通与行为的改变”,包括:意见沟通的意义与重要性;意见沟通的种类;意见沟通的阻碍;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对行为的影响;不同的沟通网络对行为的影响;影响他人改变行为的具体方法。第九章“团体中的个人”,包括:团体情境下个体的反应(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标准化倾向、社会顾虑倾向、社会从众行为);团体压力(团体压力产生的过程、团体压力的意义、个体与团体压力对抗);团体特征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有组织的团体与无组织的团体、合作式团体与竞争式团体、专制型团体与民主型团体、团体的大小)。
第十章“团体与士气”,包括:团体的定义与类型;团体的功能;有效团体;士气的意义;士气调查;士气与生产性;影响士气的因素。第十一章“团体间的冲突与竞争”,包括:团体间竞争可能引起的后果(团体间竞争对团体内部的影响、团体竞争对团体间关系的影响、团体间竞争对各团体的代表之影响);竞争的胜败对团体的影响;几种不同的冲突与其解决的对策;如何预防团体间的冲突。第四篇“组织心理”(3章)。第十二章“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包括: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领导的意义;领导的类型与其效果;有效的领导。第十三章“组织结构与管理”,包括:组织的性质与种类;正式组织的形态;组织管理的原则;组织结构与组织图解;今日组织结构的特征。第十四章“组织环境”,包括: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复杂体系的组织;在环境中发展的组织;组织环境与个体;组织的有效性;组织适应环境的方法。从上述可见,汤淑贞《管理心理学》的体系构架在形式上是四部分,即:引论-个体心理-团体心理-组织心理。
按汤淑贞自己的说法是三部分:个体心理-团体心理-组织心理。这和莱维特《管理心理学》的板块结构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一是增加了引论,二是将人际关系心理部分纳入到团体(或群体)心理之中。汤淑贞在该书的“序言”中特别说明:该书的许多观点得自莱维特《管理心理学》的启示。四、我国大陆管理心理学体系的流行模式汤淑贞《管理心理学》的体系根源于莱维特《管理心理学》的体系,并且强化了莱维特的体系。他们的体系构架对我国大陆管理心理学的体系有很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大陆管理心理学体系的效仿模式。下面来看看我国大陆出版较早、影响较大的两部管理心理学的体系:一部是原杭州大学心理学系卢盛忠教授主编的《管理心理学》。该书开始是1983年作为讲义内部印行,1985年2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版),1988年9月第2版,1998年7月第3版,被中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该书从内部讲义到出第3版,一直按照“绪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的体系框架来撰写,与汤淑贞《管理心理学》体系的框架相同,即也是根源于莱维特《管理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当然,具体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有自己的特点。该书,内部讲义为14章,第1版为15章,到第3版为17章,从第1版的23.5万字到第3版的34.5万字,就是说,该书在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如第3版就在“组织心理”部分增加了“组织文化”和“工作应激”两章。
另一部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俞文钊教授编著的《管理心理学》。该书于1985年9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第1版(33.6万字),到1989年5月出第2版(56.2万字)。第1版未分篇,设了15章,即: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苏联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个体心理与管理;激励理论;需要理论与管理;目标管理;挫折理论与管理;态度理论与管理;群体心理;群体的沟通、交往和冲突;苏联管理心理学关于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理论与实践;领导心理;苏联管理心理学论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实践;组织心理。作者是留学苏联的心理学副博士,熟悉苏联心理学,所以书中涉及苏联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较多,这是该书的特点之一。该书荣获1986年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社科类十佳书之一。该书第2版的体系改为7篇17章:基本理论篇(4章)—个体心理与管理篇(1章)—个体激励篇-挫折、冲突、态度、心理治疗与管理(2章)—群体心理篇(3章)—领导心理篇(3章)-组织心理篇(1章)。(有人将个体激励、态度、心理治疗等归于个体心理,将冲突归于群体心理,将领导心理归于组织心理。)激励理论、领导心理单独设篇或编,由此开始。通观总体,该书体系也属“绪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体系框架的范畴。其它版本的管理心理学,诸如:王极盛的《当代管理心理学》;林秉贤的《管理心理学》;程学超和张承芬的《现代管理心理学》;庞长富和刘建春的《管理心理学纲要》;孙汝亭和宋书文主编的《管理心理学》(该书设有工程心理、人事心理、消费心理以及分工、考核、学习、训练等章节);邓晓春的《应用管理心理学》;贺云侠的《组织管理心理学》;吴谅谅等人的《现代管理心理学纲要》;任宝崇的《组织管理心理学》;赵中天的《企业管理心理学》;陈立主编的《工业管理心理学》;程正方的《现代管理心理学》;胡君辰的《管理心理学》;以及笔者主编的《现代管理心理学》和个人编著的《管理心理学》;还有未提及的各种版本,均属“绪论—个体心理—(或激励理论)—群体心理—(或领导心理)—组织心理”这一框架模式。既然我国大陆管理心理学众多版本是这种体系模式,因此我们将其称为“流行模式”。
五、对流行模式的简评
我国大陆管理心理学体系的流行模式,即“绪论—个体心理—(或激励理论)—群体心理—(或领导心理)—组织心理”,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流行模式具有历史继承性。这一模式源于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而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又被认为是管理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被人们承认和接受的。同时,统观上述所列各模式,又不是呆板地照搬照套,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某种程度的变化。可以说,我国大陆管理心理学体系的流行模式与莱维特模式相比较,是既继承又发展和创新的。
其次,流行模式是从心理学出发的。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立足点是人的心理。从人的心理出发来研究组织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就与心理学靠得近、靠得紧,能更好地反映心理学原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同时,管理心理学对组织管理中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又可进一步丰富心理科学的内容。再次,流行模式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由于流行模式是从心理学出发来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问题的,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而且其层次性很强、很明显———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三者是递进的关系),领导心理体现在前三者之中(这不是说内容的撰写体现在三者之中)。所以说,流行模式有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当然,流行模式即我国大陆管理心理学现在的体系框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比如说:既然领导心理体现在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之中,又如何在这三部分中体现出领导心理的内容?目前的办法如前所述,或放入组织心理之中,或单独列篇。这样做科学吗?激励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个体心理之中,也存在于群体心理之中,但目前较多的版本是在个体心理中讲。这显然是值得探讨的。如何使现有的体系与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结合起来?能不能从系统论思想出发建立体系?等等。结束语管理心理学不仅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还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其职能是为管理实践服务。这方面尚有大量的问题值得探讨(不仅是体系,更有学科内容)。
随着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及其它科学的发展,随着管理实践的深入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面临着挑战,其体系必须不断地创新。虽然流行模式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若固步自封也会走向反面,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事物很难找寻,学科体系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说某种体系构架不好,不完善之处、不那么好的地方总会是有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以创新的精神寻找最好的体系框架,并使它尽可能地完善起来。各种体系构架对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都有促进作用,都有贡献,因为它们都是人们脑力劳动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社会和人文科学)[Z].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2]莱维特.现代管理心理学[M].出版社不详.出版年不详.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