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超重自我污名、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1.1 污名


    1.1.1 污名的概念
   最早提出污名(stigma)概念的是Goffman,GofFman ( 1963 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认为,污名是一种社会性状,它将使其拥有者在其他人眼中丧失社会信誉或社会价值。对这一概念,之后的研究者进行了 一系列的积极修订。其中:Link等人(2001)认为可以将污名分解为贴标签、原型化处理、地位损失、社会隔离和社会歧视等同时出现或存在的集合;Crocker认为被污名化个体拥有(或被相信拥有)某些属性、特质,而这些特性所传达给他人的信息或社会身份在某些派络或社会中是会受跃抑的;Corrigan则认为,污名是一个整体,它由自我污名和公众污名两者统一构成,公众污名指的是社会群体对受污名群体泛化了的不良刻板印象,自我污名是指伴随公众污名出现的,个体低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管健,2007)。上述定义过于强调污名发生的情境性和理解视角的特定性,且忽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视社会文化背景和污名发生的过程。因此,Link等人(2001 )重新定义了污名的概念。他们认为,当下面5个相互衔接的成分同时出现时,污名就产生了 :第一,对群体间的差异进行鉴别区分并贴上标签;第二将被标签群体与不受主流文化欢迎的性格特征(即消极的刻板印象)相联系;第三,主流群体为了把自己从被贴标签的群体中分离出来,将被标签的人置于独特的类别中;第四,被标签人会经受不公平的对待,丧失地位和遭到歧视;最后,被污名的程度完全视掌握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大小而定,只有当一个群体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公众对另一个群体的态度硕士论文发表格式时,污名才会产生和存在。


        1.1.2 超重自我污名
   超重的界定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凯特勒指数(BMI,也称体重指数)在25以上。BMI的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 \身高2 (m),这是一个很容易就能得到的数据,但它仅仅只是一个生理性标准。对于个体而言,她们并不会简简单单的按照体重指数给自己的体型下判断;事实上,大多数个体,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标尺,对自己的外在体型做出主观推测和判断的。个体主观上不能对自己的身体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即其自我体型认知歪曲和偏瘦倾向,与身体意象障碍是相对应的,SargeGrogan ( 1999)指出,身体意象是对自己身体的觉知、想象、判断及感受,是一种会受到社会文化影响而改变的主观经验;Thompson、Heinberg、M.N.Altabe 和 S.Tantleff-Dunn 认为,身体意象硕士论文提纲格式其实是“个体外貌的内在表征”;在车文博主编的《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中,身体意象也被称作“身体像”、“身体自我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所做的心里描画(唐丽燕,2009)。目前接受度较高的定义,是由学者Cash提出的,他认为:身体意象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别是大小、形状和美感的一种多向度(multidimensional)的自我态度(唐丽燕,2009)。其中包含着认知、自身感受和行为意向三部分。在认知方面,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大小的估计准确度;在感受方面,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态度,如:身体满意度或身体挫折度;在行为意向方面,指个体对自己的体重关切或体型改变倾向,如采取节食、拥有不良饮食习惯等。与此同时,Cash指出,身体意象还具有以下一些显著特点:身体意象的结构是多维的;身体意象具有主观性;它是一种社会产物,是由过去的亲身经历,他人的评价和影响所决定得;主观身体意象并非是固定和静止的,它会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变化而改变;更重要的是,身体意象会对个体接下去的实际行为起关键性影响影响。因此,超重自我污名其实就是:自我体型认知超重的个体,在处于超重污名情景时,因为对歧视和不公正遭遇的预期,而产生自责、内汉和羞愧,以及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下降。


        1.1.3 污名的维度
   研究者在不断考查和确立污名概念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对污名的不同维度加以划分,以明确污名化产生、形成和改变的机理。戈夫曼从形式上将污名分为身体污名,个人特质污名和种族身份污名(Goffman, 1963 )。Jones ( 1984 )区分出污名的6个维度,分别为:可隐藏性,贴标签过程,分裂性,审美观,起源和危险系数;可隐藏性,是指污名化特征显现的程度;贴标签过程,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标签是愈加显眼还是渐渐被忽视;分裂性,是指污名特征干扰人际交互作用的程度,影响愈大则污名化越严重;审美观,是指对污名特征的主观感受性;起源,是指对感知到的污名进行归因;危险系数,是指污名对污名者造成的危害程度。DeauxK ( 1995 )则采用实验的方法得到污名的三个维度,即危害性、可见性和可控性。根据污名的表现形式,Bharal (2001 )将其分为自我污名(self-stigma )、意识性污名(perceived stigma)和表现性污名(enacted stigma )。自我污名,表现为自责和自我赋低;意识性污名,是指个体对存在的或想象到的,由于自身具有的某些不被期望的特征、疾病或自己与某类特性人群的关联性,而害怕受到他人歧视的心理;表现性污名,指在现实生活中,被污名的个体被社会公然歧视的过程。


        1.1.4 污名的相关理论
   标签理论最初是由社会学家贝克尔为了解释越轨行为而提出的。这一理论并不注重发生越轨行为的原因,而是关注一个人如何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或越轨者如何去接受这样的标签。这一理论后来被Scheff应用到对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形成了标签修订理论,Link等人于1989年对这一标签修订理论进行了纟广展,提出了精神疾病标签修订理论,这个理论包含下面的阶段: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认为精神疾病会受到跃抑和歧视,患者在治疗接触过程中被贴上正式标签,精神疾病患者对其自身污名化身份的反应,污名化对病人生活的影响。最先提出刻板印象威胁概念的是Steele和Aronson( 1995 ),刻板印象威胁其实是一种个体经历的风险,处于该风险中的个体会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印证,主流社会对他所处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导致个体产生一系列的紧张反应。1997年,Steele提出消极刻板印象的特征:消极刻板印象必定与自我密切相关;是普遍存在的;群体和情境的改变会使消极刻板印象的性质和程度发生变化;无论受威胁个体是否相信刻板印象的存在,消极刻板印象的威胁都会存在;对于消极刻板印象的产生和威胁是很难通过反驳来消除的。


        1.1.5 自我污名的常用测量方法
  对于自我污名的测量,先前的研究者釆用的是定性的方法,包括个案法,观察法,访谈法,叙事研究法。鉴于定性研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研究者积极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包括短文测试法,实验法和运用调查问卷测量。短文测试法是用一段描述某些污名化个体或群体的短文作为刺激物,以此来获得被试对短文内容的态度反应。Horch和Hodgins (2008 )釆用短文测试的方式来研究人们对病态赌博污名的态度,以此来评估知觉到的原因和知觉到的危险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釆用短文作为污名对象的表征时,要将被污名对象的所有特征都描述清楚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选择典型污名对象的标准可以釆用文献中对这类人最常用的标准(陈福侠,2010)。实验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在刻板印象、偏见、歧视等研究中使用较广泛,也在逐渐被引入到污名研究中如:Teachman采用经典的IAT范式了解精神疾病的内隐污名;Croker ( 1993 )采用自然实验法研究女性超重污名的归因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制定了一系列的测量工具.


    1.2 污名应对


        1.2.1 应对的概念
   应对(Coping),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了解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因应激事件或环境带来的情绪问题(肖计划,许秀峰,1996),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应对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Bata, A. To &Moos, R.H., 1991)。


        1.2.2 污名应对方式 ..........................................................18-19
        1.2.3 污名应对策略的评定方法 ..........................................................19-20
    1.3 污名的影响结果 ..........................................................20-22
        1.3.1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0-21
        1.3.2 对自我的影响 ..........................................................21
        1.3.3 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21-22
        1.3.4 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22
    1.4 污名的理论模型 ..........................................................22-25
        1.4.1 污名应对模型 ..........................................................22-23
        1.4.2 知觉到的污名与归因风格假设模型 ..........................................................23-24
        1.4.3 对上述两个模型的评价 ..........................................................24-25
    1.5 国内关于污名的研究 ..........................................................25-26
    1.6 学校适应 ..........................................................26-28
        1.6.1 学校适应的概念 ..........................................................26
        1.6.2 学校适应的测量指标 ..........................................................26-28
3 研究设计 ..........................................................28-35
    3.1 问题的提出 ..........................................................28-30
        3.1.1 以往研究的不足 ..........................................................28-29
        3.1.2 研究意义 ..........................................................29-30
    3.2 研究目的和研究构思 ..........................................................30-31


总结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超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来寻找应对措施,减少甚至是消除污名对这些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影响。学校是学生掌握知识、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但是,它也是学生自我污名产生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必须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避免污名的产生。首先,学校教育要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这是减少公众污名的必要条件。我国学者胡红梅(2008)提倡的“理解教育”对于减少学校环境中的超重污名女生公众污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周围人只有在深刻理解超重污名女生内心感受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丢弃“有色眼镜”,从而消除对超鱼污名女.生的偏见和歧视。学校应釆取相应措施帮助超重污名女生避免受到污名的消极影响。在本研究中发现,消极应对方式在污名影响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学校及老师对这些超重污名女生所采取的各种教育可以通过示范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改善他们的应对方式;教授有效的交往技巧,改善他们的同伴关系等等,以此来增强他们抵制污名侵扰的力量,培养他们抗挫折的心理弹性。虽然本研究涉及超重污名女生家庭方面对她们的影响较少,但是从人口学变量上的研究可以发现,家庭在超重污名女生遭遇偏见和歧视,将污名影响扩大化和深刻化起着特殊的作用。所以作为,并釆取适当的方式改变孩子的应对方式,增强她们的自信心,避免其受到自我污名伤害。超重污名女生在污名化过程中并非是被动的承受者,他们也有其主动性和能动性,这一点也决定了当他们面对污名事件或预期污名发生时,可以釆用一定的措施来避免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受到污名的影响。在选择相应措施时,应注意:防止在不良同伴那里寻找情感支持,可以寻求家长、亲友或心理辅导老师等人的支持,帮助自己宣泄消极情绪并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避免过激或消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使用不当不仅会对自己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而且有时还会强化污名效应。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