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的正名与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1章 现代曲艺地位的确立者——鲁迅


   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巨匠,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无论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是其人格魅力,都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与曲艺的关系,鲁迅从文学起源与发展的角度确立了曲艺艺术的文化地位,为曲艺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鲁迅吸收借鉴了曲艺艺术中的“白描”手法、独特的讽刺手段等艺术特征,将其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使之作品更加直接的揭露现实、贴近大众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呈现出独具匠心的文学创作风格。


    1.1 鲁迅与现代曲艺理论研究
    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关于曲艺理论方面的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几乎是处于空白的状态,即便有一些研究也不过是零星散落在各种其他文本著作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特点,这一切都因鲁迅的出现而结朿,进而开启了曲艺理论研究的先河。鲁迅在其著作《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关于文学起源问题的论述,就可以作为我们探寻和认知曲艺艺术生成源头的思想启蒙。他指出:“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硕士论文发表格式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虽然上述内容是关于文学起源于劳动的论述,但是却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曲艺艺术的起源过程。曲艺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对于这种艺术,我们现在无法准确的获悉是在什么具体的时候有什么人开启了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说唱”表演,哪怕是极其简卑的。但是我们借助鲁迅的观点,结合现存的曲艺相关资料,采用逆向推理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文字没有出硕士论文提纲格式现之前,语言作为当时普遍存在的“工具”,它在承担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同吋,还肩负着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易于接受、便于传播进而采用口头语言来“记录”,这也许就是最初的曲艺“说唱”,可以看成曲艺的主要起源之一。此外,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说唱、蒙古族的《江格尔》说唱、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少数民族史诗性“说唱”曲种的留存情况我们可以知道,这些“说唱”史诗的产生在最开始是由宫廷史官进行事例宣讲和文化传播的手段,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为了适合口头传唱,易于大众接受从而更好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传唱者在长时间的讲唱之中逐步加大对叙事内容的整理和创作、语言美感的修饰和加工、思想意图的提炼和展示,同时加入评论、说明等表达技巧,使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活动在某些时刻看似艺术表演,那些传承者变为了 “表演者”。直至文字的使用,加之纸张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使之传承文化历史的载体被文字所取代,原来专门口头传承历史文化的史官或曰传承者自然的走向民间,成为早期的曲艺“说唱”艺人,其表演的内容也由原来的“正史”逐步转变成“野史”,形成特有的艺术表演形式,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鲁迅所提出的观点。鲁迅不仅为曲艺艺术的生成源头做了详尽的定义阐释,同时在曲艺艺术改革和发展研究方面也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使曲艺的文化地位在20世纪初期得到初步的确立。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在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小说史”及“文艺理论”课程,特别是在“中国小说史”课程讲授中专门针对“宋之话本”和“元明清以来之讲史”,包括对古代曲艺说书中的“说话”及其分支“讲史”的历史发展,以及话本留存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诈实的论证与阐述,其讲义于1924年整理出版,题名为《中国小说史略》。这可以说是有关曲艺文学学术研究的最早史著。而鲁迅在应邀赴西安讲学的时候,在其讲授《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的第四讲“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时,又对古代的曲艺说书形式“说话”再次予以阐述。这与前面提到的《中国小说史略》可以称得上是一脉相承。


    1.2 文学创作与曲艺艺术
   曲艺艺术作为一种“由最广大人民所创造,最广大人民所拥有,采用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心理诉求,”的“人民性”艺术,它时时刻刻扎根于普通民众之中,是最能反映底层民众的生活、情感的,而基于这个因素,鲁迅对曲艺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借鉴和运用。白描也叫素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近似于西洋画法中的素描。其主要特征在于用简炼的笔划勾描人物或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且不使用浓墨重彩來突出,使描绘的形象本身呈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直观的使读者展开联想,进而得以丰富形象。而从作为演员据以表演的文学脚本即“曲本”的创作来说,对于白描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曲本文学或曰曲艺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就多使用白描手法,特别是曲本文学之一的话本体裁,话本是专供徒口讲说的曲艺曲种的演出脚本,即评书评话类曲种。在这类曲本文学创作之中,对于人物形象、景物、事情的创作方面,用叙事第三人称的口吻进行口语化的讲说,在这个过程中讲说者用简卑、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不加任何主观情感的修饰,将人物的特点、景物特色、事情脉络清晰明了的介绍出来,而且采用一种名为“赋赞”的诗体系或散体的韵文诗对人物、景物、事物展开细致介绍,其中没有任何的华美的词藻和色彩浓厚的思想感情体现其中,仅仅用最为简单?的词语却能得到夺心攫情的功效;并且在叙事的方法上,大量采用倒叙的手法也是曲艺文学中话本文学藉以制造悬念而引人人胜的基本方式。正如刘總所说:“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即要把字句删减到不能再删减的程度,鲁迅也说过:“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因此曲艺中的“白描”手法的创作方法被鲁迅恰当的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首先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鲁迅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句描述:“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一句言简意丰。“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生活贫困,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是一样的。而“穿长衫”则是含蓄地表明他的清高和迂腐,“唯一”着重说明孔乙己的特殊性,强调他的独特性。鲁迅通过这些简单的词语对孔乙己喝酒时的衣着和行为进行描述,造成强烈的反差和矛盾,在文章的一开始就给读者一种新奇的感觉,是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感,从而使读者饶有兴趣的读下去,这与曲艺文学中对故事悬念的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在于鲁迅是将悬念放在文章的前面,引领下文,而曲艺文学创作中的悬念是放在某个回目的最后,既是总结前文又引领下文。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鲁迅是这样写道:“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这里也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由远及近,抓住一个明显的特征來叙述,通过直观的表达使形象立体化并洞穿人物骨髓,由外貌触及本质,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一点在《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也同样产生了入木三分的功效。对于这种“白描”式的写意描绘,鲁迅究其特点:“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名字,不过窭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第2章 探索者——老舍 .....................................18-25
    2.1 初步认识与探索 ..............................................18-22
    2.2 新中国曲艺的发展 ..................................22-25
第3章 实践者——赵树理 ....................................................25-33
    3.1 赵树理对曲艺的 ...............................................25-27
    3.2 赵树理实现曲艺的 ............................................................27-33
第4章 曲艺艺术对现代 .........................................................33-36
    4.1 促进白话文学的 ..................................................33
    4.2 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段 ....................................33-35
    4.3 文学大众化的发展 .....................................35-36


结论


   鲁迅、老舍、赵树理三位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无论是从重视程度、文学创作的运用,还是其文学观的表现来讲,都与艺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三位作家对于曲艺艺术非常重视。鲁迅曾专门撰文论战,开启了现代曲艺艺术理论研究的先河;老舍将_艺艺术作为其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进行运用的同时,还参与现代新曲艺的改革、创新工作,为现代艺的发展平了道路;赵树理将曲艺与文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使曲艺借助文学载体而得以延续与发展。这些现象不但确立了曲艺艺术的文化地位,而且将认为是曲艺是“下里巴人”艺术提升到了与文学、音乐、美术可以相提并论的“阳春白雪”艺术。其次,三位作家都非常注重对曲艺艺术的借鉴与吸收。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受到曲艺艺术的启蒙,有意识的向普通民众的欣赏水平靠拢,以故事屮心化,情节简单化、人物典型化来组织文学创作,并采用老百姓熟悉的语言和欣赏习惯来运用直白易懂的语言,力求口语化和通俗化,对文学实现大众化和通俗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使诸如相声、鼓曲、快板等曲艺巾得到充分的展示,被赋予新的艺术功效。第三,三位作家所持的文学观必然与曲艺取得联系。正如前文中所介绍的那样,曲艺作为来自于民间文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它所具有的平民性、大众性,与三位作家一生所追求的大众文学、平民文学的文学观、艺术观相得益彰,基于这个重要因素,三位作家都选择了曲艺艺术,使曲艺艺术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同时,在新文学创作的促进下得到完美的呈现和提升,进一步实现了曲艺艺术现代化。可以说,曲艺与文学二者作为中国艺术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同时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当下的曲艺艺术要进-步发展,不仅要继续保持自身有特有的通俗性、大众性;还要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广泛吸收姊妹艺术的优点,从而得到新的辉煌。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