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纵向探讨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1 文献综述


    1.1 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人格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模糊概念(Peterson,1992)。从古至今,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人格下过一些定义(Allport,1937 ; Cattell,1950 ; Mclelland,1951 ;Bron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fenbrenner,1951; Guilford, 1959; Sanford,1963 ; Eysenck,1970; Byrne, 1974;Pervin,1980; Mischel,1986;陈仲庚等,1986; Phares,1991 )。综合各家的定义,黄希庭(2002)提出,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制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的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指个体处于无痛苦、无身心疾病的状态,而且还包含了身心健康和对社会的良好的适应。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崔红和王登峰(2007)认为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把心理健康界定为"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包括不存在的心身症状(从消极方面进行界定)和存在积极的心理品质(从积极方面界定)两硕士论文发表格式个方面。心理健康有不同的水平,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心理疾病与障碍。其判断标准主要是:心理与行为异于常人,如语无伦次,喜怒无常,行为不合逻辑;生活适应困难,如不喜欢他人,自我孤立,退缩,工作无兴趣,无人生价值感;精神感到痛苦,如无病呻吟,不满现状的痛苦。二是心理适应,即顺应周围环境,消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的内部平衡状态,无持久的内心冲突。三是健全人格,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表现。健全人格者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现在和未来、困难与挫折,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无论从哪一个维度进行描述,自我在人格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形成健全人格的核心问题(黄希庭,夏凌翔,2004)。明尼苏达大学曾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依恋亲人的硕士论文提纲格式情况进行了追踪研究表明学龄儿童时期的不安全型依恋关系与这些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后的适应不良、攻击性行为有关。Sroufe (1983)根据这样一些调查研究发现个体在早期的不安全型依恋关系会对他们未来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Dweck (1988)在对儿童取得成功后的表现进行调査中发现,有一些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个人的能力,而把失败归结于例如考试题目难,问题不清楚等外在因素或自己努力程度不够等不稳定的因素方面。但是,另一些儿童恰恰相反的是,他们却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努力,运气等不稳定的因素,没有一点成就感而言。
      前部分的儿童就能保持自信,维持自尊,会继续追求成功。后部分的学生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则比较消极了。崔红和王登峰(2005)为了探讨健康人群中稳定的人格特点与某一时期心身症状的测量直接的关系,对721名被试采用SCL-90和人格量表(QZPS)进行了测查,并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人各维度对心身症状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刘学敏等(2006)为了探讨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应付方式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98名国防生进行测评,得出国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加强健全人格的塑造与积极应付方式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去心理健康水平。杨明(2006)为了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总支,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3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得出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格特征和经济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专科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这与姬上兵和郭仲才(2002)、李权超等(2003)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家庭月收人和是否获得奖学金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收人相对较高家庭月收人过高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反而较差及获得奖学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黄希庭、郑涌和李宏翰(2006)提出心理健康具有层次性,人格健全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是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与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顺境与逆境,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和幸福的进取者。马锦华(2007)使用心理健康测量表(PHI)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对师范院校、综合类大学的519名学生进行心理测试,通过不同的心理控制感水平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的内外控人格模式,即内控组与外控组在心理健康量表(PHI)各因子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的水平,内控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外控组。王登峰和崔红(2007)通过实证研究建立人格维度、自我和谐、行为抑制和心身症状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对600余名被试问卷测量的相关、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人格维度可以直接或通过行为抑制和自我和秀对心身症状有着正向或负向的预测作用。张康莉等(2008)采用EPQ和SCL-90问卷,对某集训期722名新兵施测,所得结果与常模对照。得出首批心理筛査后新兵多具有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对军队有主动性趋于认同的个性特征;其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反映出人际敏感、敌对等仍是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潜在重要因素的结论。赵燕和韦磐石(2009)为了分析贵州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贵州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54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提示,促进教师积极人格特征的发展,也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吴少怡和王瑞(2009)在研究中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山东大学2006级全体新生(6976人,男4378人,女2598人,年龄17—20岁)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研究发现心理健康量表的12维度与人格量表中的活跃、坚韧、处世态度、重情相关性较大;从典型相关所提取的七对典型变量来看,这七对的典型相关系数都是显著的,且前三对典型变量贡献率较大。说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有密切的相关性。可见,心理健康状况作为人格的重要表现与人格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的关系。马慧(2009)为了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究心理问题与人格的关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3938名2007级新生进行心理调査。得出结论与大学生整体相比,河北某大学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与同龄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工作者的重视;重度心理问题学生的精神症状与其人格特征关系密切,应把完善人格作为心理教育和辅导的长远目标。
      施春华和林晓娇(2009)为了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南京市4所大学共45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得出大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直接存在一定的关系。冯永辉等(2009)采用问卷法对598名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生源大学生在SCL-90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客观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大一学生所获得的客观支持均多于其他年级,且差异显著;社会支持、人格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人格是作为生活事件一心理健康的外部影响因素而发挥作用的,未发现人格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缓冲作用。综上所述,前期的研究中有关人格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较明确的相关关系。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晚期,是人生中处于身体和心理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张明霞,2006)。马桂兰等(2009)在论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时,阐述了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既要看他外在行为表现,也要看他的内心体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正常,学习兴趣浓厚;2)接纳自我,有健康的自我意识;3)心境良好,能协调与调控情绪;4)人格完整统一,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平衡发展,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并以此为核心把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5)人际关系良好;6)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具有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8)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韩翼祥,2003)。从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人格健全才能确保心理的健康。


    1.2 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
   自立人格是利于个体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综合性的优秀人格因素,包括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基本两个方面,其中人际自立又包括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这5个特质;个人自立包括个人独立、个人主动、个人责任、个人灵活和个人开放5个特质。(夏凌翔,2010; Xiaetal; 2012; Xia & Ding, 2011;夏凌翔,黄希庭,2006, 2008, 2009)。夏凌翔和黄希庭(2009)在对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的时候,对自立人格所包含的10个特质做了阐述,gp:人际独立就是能自己从事基本的人际活动;人际主动就是主动与人交往;人际责任就是对人忠、信;人际灵活就是不刻板的坚持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式,能够权变、现实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以维护交往各方的需要、利益和面子;人际开放就是积极容纳他人;个人独立就是能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个人生活问题;个人主动就是自发、自觉、及时的解决个人生活问题;个人责任就是行为严谨;个人灵活就是不刻板的坚持已有的东西(如规则、思想、计划等),能权变、现实地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个人开放就是乐于接纳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思想等新事物。夏凌翔和黄希庭在2008年编制出了《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SSPS-AS)》。夏凌翔和黄希庭(2008)将1723个有效被试或分为两个样本分别进行了探索性与验证信因素分析,并根据有关结果圈定了量表的项目。同时,夏凌翔(2009)使用了 3个信度指标和7个效度指标对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再测信度均达到了人格测量通行的标准;(2)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与相关校标的关系特点与理论构想基本吻合,量表的效度较好。可以认为: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具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信度与效度水平,其能够测到其理论构想所想要测量的人格特征,适用于测量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自立人格自古就被视为积极的人格品质(夏凌翔,黄希庭,2008),被视为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黄希庭,2004;黄希庭,夏凌翔,2004;黄希庭,郑涌,李宏翰,2006;夏凌翔,2010),在此基础上夏凌翔(2010)进一步明确提出,自立人格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人格因素。前期大量的横断面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自立人格确实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例如,林天兴和夏凌翔(2010)采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907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的调査,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立人格是心身症状的保护性人格因素。樊倩、马青和宋艳(2011)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査,结果发现,自立人格对焦虑有预测作用,证明了自立人格是焦虑的保护性人格因素。夏凌翔(2011)采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3种问卷对674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査。结果显示人际自立主要通过人际应激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心身症状总分;个人自立通过应激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个人性症状。夏凌翔和江晓楠(2011)使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5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证实了大学生的自立人格是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的假设。夏凌翔、万黎、宋艳和杨翼龙(2011)使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社会依赖量表中文修订版和自评抑郁量表对471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综合各项结果认为,人际自立负向预测抑郁的能力很可能不会受其他抑郁相关人格的明显影响,很可能是新的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人际因素很可能在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夏凌翔和石绪亮(2011)采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都江堰市2所普通初中的3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立人格特质能显著预测社会支持,得出自立人格是利于社会支持的人格因素,开展对地震灾区中学生的自立人格培养对于维护震后学生的心身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夏凌翔和Cody Ding (2011)使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和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SSS)对617名地震灾区的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了测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汶川大地震发生16个月以后,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这四个自立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较小。


    1.3 纵向研究的意义 .............................................................12-13
    1.4 本研究的假设与 .............................................................13-14
2 研究方法 .............................................................14-18
    2.1 被试 .............................................................14
    2.2 测量工具 .............................................................14-16
    2.3 测量过程 .............................................................16-17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17-18
3 研究结果 .............................................................18-26
   3.1 心身症状的特点 .............................................................18-19
    3.2 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19
    3.3 自立人格与大学生心身症状的.............................................................19-26
4 讨论 .............................................................26-29
    4.1 自立人格的现状 .............................................................26
    4.2 自立人格与心身症状 .............................................................26
    4.3 自立人格对心身症状.............................................................26-28
    4.4 心身症状对自立人格的.............................................................28
    4.5 本研究不足 .............................................................28-29


5 结论


  本研究发现,自立人格中有关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的各个维度经过6个月的第二次测试数据都与第一次测试数据相关显著,由此可见大学生自立人格存在较高的稳定性。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人际主动、人际开放、个人灵活以及个人开放这4个维度以外在第一次测试、第二次测试中年级的主效应都显著或者边缘显著;人际开放在第一次测试、第二次测试中专业的主效应边缘显著;个人责任在第一次测试、第二次测试中性别的主效应边缘显著。这一些结果可能与本纵向研究的第一次测试与第二次测试所选的时间有关系: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分别于12月和6月完成,正处于接近学期末的时间段,各个年级的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各不相同,因而不同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比较紧张状态就影响了他们在参加测试时的得分情况。
   本研究对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的每个维度与心身症状总分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人际自立与心身症状、个人自立与心身症状之间都是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即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发挥得越好,大学生心身症状出现的问题就会表现得越少,这与以往已有的大部分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人际自立中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开放这四个维度与心身症状的关系更加紧密,它们与心身症状总分之间的负相关都达到0.01水平显著,只有人际灵活这一个维度在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中没有全部达到相关显著水平。个人自立中个人独立和个人责任这两个维度与心身症状总分直接的负相关也达到了 0.01水平显著;但是个人主动、个人灵活和个人开放这三个维度与大学生心身症状总分之间在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中没有全部达到相关显著水平。由此可见,人际自立与大学生心身症状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个人自立中的一些维度在与大学生心身症状之间的关系相比之下更小。
   本研究得到一下结论:大学生的自立人格和心身症状都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但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来看,他们的自立人格和心身症状都会受到学习和生活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变化.自立人格中的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的各个维度与大学生的心身症状之间有显著关系,自立人格的各个维度水平越高,大学生的心身症状的问题的情况越少; 自立人格影响着大学生的心身症状,并且人际独立和人际责任是自立人格影响大学生心身症状的重要因素。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