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对人际传播之坏处—关于“戏剧理论”的实证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背景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人们的生活,涉及网络的大众传播学各领域的研究在不断丰富和加深,关注网络人际传播新现象的学者也在网络人际传播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当网络从“门户网站”时代发展到“博客”时代,再发展到现在的“社交网络”时代,更加激发了人际传播研究学者的研究激情,因为网络社交是真实社会关系的网络再现,是更贴近真正意义上人际传播。
但是建立在六度空间理论基础上,旨在扩大交友圈的SNS发展到现在也引发了若干问题,如长期沉溺于SNS社交网络,形成网瘾;白领上班偷菜占用工作时间甚至被公司解雇;人们在SNS上注册的真实信息受到个人信息泄露的威胁;在SNS游戏中的成就感与现实的失落感产生巨大落差,诱发网友心理问题;SNS上关系网络出现混乱等等。沉溺网络的网友自嘲为“庐舍”(Loser:失败者),2009年初企业也开始联合起来发动“反庐舍联盟”运动。可见SNS社交网络在产生划时代意义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国外对SNS负面效应的研究已经初现成果,但是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对SNS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本论文也将从社交网络(SNS)角度出发,研究网络真实的人际传播对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传播的影响。

1.2基本概念界定
本文借助戈夫曼的“戏剧理论”研究社交网络人际传播,首先有必要对论题中涉及的三个概念进行解释,分别是社交网络服务(SNS),人际传播和“戏剧理论”。社交网络服务是本文研究的人际传播发生的场域,“戏剧理论”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SNS的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微软的研究人员也通过检查1.8亿人之间的300亿个电子信息发现平均通过6.6个人就能把世界上任何两个人联系起来。按照六度分隔理论,通过SNS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会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社会化网络。
国内互联网专家刘兴亮极具创意地将SNS网站分成三种:MySpace“人泡人”模式,在这类被认为是陌生人为主的网络上,为了吸引别人注意,玩家当然得搔首弄姿,以求“泡”或者“被泡”;FaceBook“人玩人”模式,是以熟人网络为基础的模式。目前最火爆的开心网、校内网等,都是以“玩”为中心,我咬你一下,你给我挠痒,我把你卖了,你偷我的人参等;Twitter“人传人”模式,又被称为“一句话博客”,其消息传播效果之庞大,令人瞠目结舌。名人在Twitter上的跟随者数以千万,他们传递一个消息的及时性,速度和广度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国内有模仿者“饭否网”等。笔者认为最具大众传播研究价值的是Twitter的人传人模式,如果可以进行良好的引导规范,Twitter模式将在大众信息传播研究中产生重大突破。而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模式具有更大的人际传播研究价值。

第二章社交网络服务流行的原因分析.................................11
2.1传者角度:口碑传播和病毒营销......................................12
2.2媒介技术角度:社交网络服务(SNS)..................13
2.3网民受众角度:草根价值的实现.......................................15
第三章问题的提出与实证研究.............................................16
3.1问题的提出:社交网络服务(SNS)弊端暴露..............16
3.2实证研究.........................................................................19
3.2.1实证研究方法.........................................................19
3.2.2调查结果分析.............................................................20
3.2.2.1问卷分析..................................................................20
3.2.2.2参与观察报告..........................................................24
第四章SNS对人际传播不良影响的分析............................26
4.1 SNS用户对个人信息传播控制薄弱导致隐私泄露..............26
4.1.1 SNS上“前台”和“后台”情境混乱..................................26
4.1.2人际传播中人们控制隐私的原因分析..................................28
4.2 SNS上角色、剧班混乱不利于人际传播中的印象管理..........29
4.2.1“戏剧理论”中的“角色”和“剧班”...........................29
4.2.2在SNS上进行有效印象管理的阻碍......................................30
4.3 SNS满足的是少数人的表演欲望和多数人的窥视欲望..............31
第五章结语.................................................................................34
5.1本论文研究的不足及对后续研究的启示..........................34
5.2 SNS未来发展的启示..............................................................35
参考文献..............................................................................36

第五章结语

5.1本论文研究的不足及对后续研究的启示
有别于以往大量的从SNS的积极意义出发的传播研究,本文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SNS对用户的负面影响。笔者援引戈夫曼的“戏剧理论”评估网民在SNS上的活动对人际信息传播和人际关系的管理的影响,弥补以往SNS人际传播研究的空白,可谓本文的创新之处,所以本研究对于SNS服务提供商如何改进服务以及SNS用户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协调SNS网上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可是鉴于笔者研究问题的特殊性—“SNS综合症”以外的,涉及对个人信息和人际关系管理的不良影响还不是普遍存在的,只是SNS应用的潜在威胁,以及笔者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准还很有限,还有实证研究的难度,本文存在浅尝辄止的弱点,对问题的剖析尚不够系统和全面。在进行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效果实证研究中,问卷调查的规模很小,能多大程度上反映问题无法测量;而且笔者尽管运用了多种调查的方式,也涵盖了多项调查内容,但结论并未产生一个非常系统的调查结果,定量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有限。最后,虽然使用戈夫曼“戏剧理论”剖析了问题的原因,但是要行之有效的解决SNS用户在使用应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潜在问题仍需要大量的例证与体验。这些都构成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鉴于研究存在的局限,只是进行了比较肤浅的总结,今后针对SNS人际传播的研究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如利用符号学深入分析SNS网络人际传播的过程;利用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研究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SNS使用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等对SNS使用的影响。今后的研究还应该佐以大量且深入的实证研究,从而对现有的SNS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和更新。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入:1)SNS对信息控制和印象管理效果评估,如自我暴露效果的测量、SNS上角色行为传播的认同等;2)SNS用户和用户之间互动的行为模式,以及与现实中行为模式的异同;3)更具实质意义的是研究如何改进SNS社交网络服务应用,防止其不良影响的继续发展和扩大,引导SNS更好的服务人际关系管理和网民的生活。最后,“戏剧理论”在人际传播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尤其我国尤其是这样,关于“戏剧理论”本身的研究在今后也十分值得继续深入。

5.2 SNS未来发展的启示
现代社会传播技术愈来愈先进,人际传播的媒介愈来愈多,而网络在人际交往中起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人们在网上交流的方式也出现多样化,实名制下的SNS人际传播的个体所扮演的角色是现实角色的移植,物理世界中的身体属性、社会属性和地域属性依靠实名制得以在虚拟世界中继续构成主体,物理世界中的角色规范继续有效的影响着主体,这有效的杜绝了匿名制带来的信任感和网络暴民等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这是SNS的发展优势,可是国内的社交网站的娱乐化、游戏化已经成了一个常态,其引发的“社交综合症”也在引起各方的关注。人们使用网络,不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是为了获得情感支持,寻找归属感。SNS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社交平台,人们沉迷于这个平台,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选择志同道合的社交圈子、游戏打发时间,但是真正的人际交流的乐趣应该在现实生活之中。SNS永远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社交方式成为社会的主流,就像人们依赖计算机但是计算机永远不可能替代人脑一样。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由天涯变咫尺,也可以由咫尺变天涯,SNS在为人际传播提供了方便的沟通平台的同时,是否可以多发展线下活动,还大家切身交流的机会。这或许需要社交网络提供商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校内网创始人王兴说“BBS只是公共空间,没有个人空间;博客完全是个人空间,缺乏公共的集合。”虽然SNS融合了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但却尴尬的使用户遇到诸如个人信息控制不利、印象管理失败等涉及其根本缺陷的困扰。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和其立足的初衷“六度交友”不无关系。要摆脱这一不良影响其实也很简单,就是SNS服务商应该还给用户管理自己主页更大的自由和权限,使用户能够掌握哪些信息能被哪些人看,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帮助”所有人的个人空间都必须先呈现在公共空间里,包办所有人的“口味”。

参考文献
1、林特特:《开心网好友成倍增多之后的困惑》载于《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4日
2、李彬:《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3、W•D•库伯:《西方社会学》,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史蒂芬孙•W•肖约翰:《人类传播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包一凡、王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7、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6、陈卉:《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流行原因分析》,《网络新媒》2009年第5期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马海邻:《方兴东:木子美是2.0时代的表征》,解放日报,2005年8月6日
10、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