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对印象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一、前言


社会心理学家把这一研究范式移植到社会情境中,使启动效应研究逐渐扩展到社会认知领域,如对态度、归因、刻板印象、印象形成等的研究。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按其对随后判断的影响方向,可分为:同化效应(assimilationeffeet)和对·比效应(contrasteffect)。同化效应是指当人们接触启动信息后,对目标的判断会转向(shifttoward)由启动所激活的认知构念(cognitiveconstruct),.而做出与之一致判断的现象;对比效应与之相反,它是指人们接触启动信息后,对目标的判断会转离(shiftaway)由启动所激活的认知构念而做出与之相反判断的现象(Herr,1986;St即eletal.,1997;Dijksterhuisetal.1998)。
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研究是内隐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Creenwaldetal.,1995;钟毅平,1998)。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通常不用直接测量的方法,而采用一种间接测量(indirectmeasure)的方法。间接测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不告诉被试研究的真实意图和目的,不要求被试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自我报告或内省,而是通过一种隐蔽的方式来测量被试的先前加工对后来任务的影响。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研究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基本模式是:首先呈现给被试一些和判断任务有关的材料(当然被试不知道这一点),例如,可能让被试读一些和目标类别一致的特质概念(traiteoncept),如:hostile,friendly,eonndent,oneeited等(Higginsetal.,1977);或者让被试重新组合“搅乱顺序的句子”,如:“leg,break,ann,his”(Srull&Wyer,1979);或让被试记忆隐含特质的句子(Moskowitz,1992);也有让被试用阂下知觉的方法进行启动的(Bargh,1994)。然后告诉被试他们将参加一个与之无关的人际知觉的实验,让被试对目标人物的特征进行判断,其评价结果就作为因变量来分析。
1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研究的演变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可谓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对该领域进行开创性实验研究的是Higgins等人(1977),他们在实验中让被试首先阅读一些积极或消极的特质概念,如冒险、自信或鲁莽、自负。随后,在看似无关的“阅读理解”中,让被试阅读描述Donald的短文,为了检查被试阅读理解的水平,最后要求他们评价Donald的行为。结果表明,阅读积极特质概念(如冒险、自信等)的被试,其评价也是积极的,阅读消极特质概念(如鲁莽、自负等)的被试,其评价则亦消极,其差异非常显著。Higgins认为这是由于先前激活的知识影响了运用其它知识对随后的刺激进行反应。继Higgins之后,大量的研究者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他们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启动方法,得出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并做出了一些理论解释。但Higgins的研究范式一直被后人沿用,直到今天,很多研究仍摆脱不了其影响。......................
....................


二、实验研究


1 实验程序、目标刺激、启动材料的选择及预备实验由于本研究中两个实验的实验程序和目标刺激基本一致,启动材料的选择也相同,所以这里首先作些说明。


1.1 实验程序的选择
从前面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自Higgins对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进行研究以来,基本都采用其研究传统:在启动阶段,大都让被试启动一些精心编制的特质概念或句子(Higgins,1977;Srull,1979,198Q;Moskowitz,1992;petty,1993;Mhy,1993)。但Moskowitz对此的生态效度提出了质疑,“许多研究者用这种启动操作来证明启动对随后社会判断的影响,但没有人来检验这种作为日常社会认知一部分的启动,其被知觉者自动产生的程度有多大”(MoskowitZ,1992,p.728)。St即el等人也指出“我们在日常的社会认知中不可能经常接触到带有相同构念的大量线索”(staPeletal.,1997,p.55)。因此,他们提出了“简单情境线索”模式(“simPlecontexteue”paradigm)。在该模式的启动阶段,没有以前研究中精心编制的句子或大量的特质概念和范例,而只启动极个别的特质概念或范例,并且这些概念或范例和目标判断时要考察的特质是相关的。StaPel认为这种模式有较高的生态效度,更符合社会实际情况。本研究即采用这种实验模式。


1.2目标刺激的选择
对于目标刺激,本研究也使用由Higgins首创并一直为后来的研究所沿用的一段关于Donald的描写(StaPeletal.,1998)。我们对此稍加改动,使其更符合汉语习惯。在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研究中,目标人物特征的模糊性(如根据人物描写既可以认为此人比较坚持,也可以认为
此人比较固执)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因为只有对一个特征模糊的目标人物做判断时,才需要解释,才能反映出启动对判断的影响方向及大小,如果目标人物的特征不模糊(如一个比较熟悉的人物),在判断时就无需解释,启动也就无意义。为了保证目标人物特征的模糊性,同时也为了考察在中国背景下这段描写的有效性,我们对这一人物描写进行了检验。我们选择人口学校30名学生作为被试,让他们读一段关于康伟的描写,并在量表上判断康伟的特征。
结果表明,被试在热情—冷淡、聪明—愚蠢维度对康伟的评价有较明确的倾向,不存在模棱两可性。在坚持—固执和自信—固执维度上,被试选择相应两极对康伟进行评价的人数没有很大的差异(P>0.05)(见表1)。另外,在这两个特质维度上,被试对目标对象评价的平均分数在量表上看也是对应的,这表明,目标人物在这两个特质维度的表现上存在模棱两可性,易受启动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择本短文作为目标刺激是合适的。且选择坚持—固执和自信—自负作为判断的维度也是合适的。....................
.........................


2实验一:特质概念启动对印象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12
2.1实验目的................................................................12
2.2实验方法................................................................13
2.3实验结果................................................................14
2.4讨论.....................................................................16
3实验二;人物范例启动对印象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17
3.1实验目的...............................................................17
3.2实验方法................................................................17
3.3实验结果...............................................................18
.....................................................


结论
在总结前人及本研究的基础上,关于印象形成的同化和对比效应,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模糊的目标刺激来说,启动所激起的可利用的构念影响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当激起的可利用的构念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区别性、比较相关性和极端性时,它们就更有可能在印象形成的判断阶段用作比较标准,而导致判断的对比效应;随着区别性和极端性水平的降低,同化效应发生的可能性会逐渐上升。
由于印象形成这一研究领域非常庞杂,研究视角及所用材料及方法各不相同,所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语的特点,对印象形成这“领域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得出了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结论。但由于汉语材料的复杂性,所以探讨的问题不是很多,如特质概念的极端性、非人物范例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没有考察,情绪、动机等因素在印象形成中的作用也没有考察,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研究能更符合现实情况,也能更好地解释人们的日常心理现象。另外,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不光要看启动对随后判断产生的效果,而且还要研究不同的类别表征是怎样和为什么在随后的社会判断中被使用的。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启动特质概念会导致对特征模糊的目标人物判断的同化效应。
2.启动中等极端的人物范例会导致判断的同化效应,启动极端程度的人物范例会导致随后判断的对比效应。
3.启动究竟导致目标判断出现何种效应,取决于启动阶段激活的可利用的构念,如果激活的是非区别性的、比较相关的和非极端的构念,它将作为解释框架,在编码阶段起作用,导致同化效应;如果激活的是区别性的、比较相关的和极端的构念,它将主要作为比较标准,在判断阶段起作用,导致对比效应。
4.“简单情境线索”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启动模式,它具有更高的生态效度。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马红骊,方芸秋:启动效应的研究及理论,心理科学,1992年第5期。
3.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孙健敏: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社会心理研究,1991年第1期。
5.王姓,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杨治良:记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钟毅平,杨治良:内隐社会认知: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研究,心理学报,1998年第l期。
8.朱新秤、焦书兰:国外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现状,社会心理研究,1998年第3期。
9.朱嵘:·启动效应—无意识的记忆,当代心理学研究,王姓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