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分工模型:贸易结构、工资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1绪论

1.1本文的研究背景

贸易开放大大地提高了各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但国内收入差距也在日益拉大。纵观最近几十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趋势。美国自20世纪60一70年代,经历了工资差距短暂下降,然后加速上升,到90年代中期趋于稳定几个阶段。
在2005年世界银行列出的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按基尼系数从低到高排序,中国排在第85位。可见,我国目前是个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计划发展署的计算,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5,10%最富有的人口占有40%以上的社会财富。国内的收入差距加大,技术水平不同的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更是明显的增大。Khan和Riskin(1998)利用中国城市家庭样本,计算出工资差距占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比重由1988年的1/3上升到1995年的l/2。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上升到1994年的0.40,2000年的0.46。收入
差距上升的速度由80年代的2%,升到90年代的2.5%(Chang,ZOo2)。蔡防(2002)的研究表明,全国不同行业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工资收入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4。从图1一2可以看出,1997一2000年的工资不平等增长率为11%江u和Li,2003),其中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逐渐扩大是造成工资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解释工资不平衡现象并非一件容易的工作。根据传统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关联的贸易模型(stolpe卜samuelsonTheroem),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中的技术劳动力相对丰裕、非技术劳动力相对稀缺。发达国家应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密集使用非技术劳动力的产品,更多生产出口密集使用技术劳动力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开放贸易后,发达国家内部密集使用技术劳动力的产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商品价格则呈相反变动。发达国家内部技术劳动力的相对工资上升,非技术劳动力的相对工资下降。该理论能够解释发达国家内部出现工资差距拉大的情况。普遍认为相对工资的改变是源于对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增加,对此理论上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贸易是扩大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将发达国家内部技术和非技术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归因于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国内更多地生产需要密集使用技术劳动力的产品,进口更多非技术密集型产品,从而变相地提高T非技术劳动力的相对供给(Leajner,1993,1994;BorjasandRamey,1995:W。。d,1994)。另一种解释是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技术劳动力,即技术型技术进步才是扩大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DavisandHaltiwanger,1991;LaurenceandSlaughter,1993:Berman,BoundandGriliehes,1994:Krugman,2000)。开放贸易后,发展中国家内部技术劳动力工资应该下降,非技术劳动力工资应该上升,国内工资差距应该缩小。但现实情况是发展中国家内部技术和非技术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却逐渐拉大,如拉丁美洲、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贸易后的工资差距在扩大。这是经典的S一S理论所不能解释的。Dinopoul0S和Segerstrom(1999)模型在解释贸易对相对工资的影响时可以独立于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使SS定理不能解释的现象有了理论依据。Feenstra和Hanson(2003)回顾了强调中间产品贸易是导致工资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的文献。在这些研究文献中,中间产品贸易不仅影响着进口竞争产业的劳动需求,而且影响着中间产品使用部门的劳动需求,中间产品贸易对相对工资的影响比最终产品贸易要大得多,甚至中间产品贸易对相对工资的影响与技术型技术进步的作用一样。Feenstra和Hanson(2003)特别强调中间产品贸易能成为解释工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中间产品生产既是熟练劳动密集型的,又是一种过程贸易。
全球生产网络的中间品贸易使得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销售、售后服务等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但是生产特定产品的目标,又使这些空间离散的经济活动具有内在联系,构成具有整合性功能的跨企业、跨行业、跨国界网络组织。这种新型的全球网络分工体系,在计算机、家用电器、汽车、服装玩具、机械产品等诸多制造业部门获得了相当普遍发展。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量及其占GDP比率的大幅上升都是与积极融入全球网络分工体系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将其生产过程“外包”出来,将初级产品生产、中间品提供、甚至组装过程“外包”给我国这样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然后生产出最终产品(消费品)出口,所以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发生了以“加工贸易”为特色的贸易方式;另一方面,使用我国的资源生产出中间品再输往国外,或是进口别国的原材料、中间品进行组装加工成产品链条的下一层次中间品,再出口,也即以我国为本位“外包”给别国。综合这两方面来看,目前第一种情况在我国中间品贸易中占的比重最大。即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主要方式。2006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金额占所有货物出口金额的94.5%,加工贸易出口金额占所有货物出口金额的比重为52.7%,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国家统计局,加07)。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体现在加工贸易结构的变化。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网络内贸易结构的变化、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网络内主体的地位安排和利益分配、网络内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工会、跨国公司和政府三个主体)等与技术劳动和非技术劳动的工资差距是怎样的?内部的影响机制、传导效应和未来变动趋势又是怎样的?这即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单纯研究国际贸易与收入差距以及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文献较多。同时现有文献都是基于跨国截面或跨国面板数据从发达国家角度进行的研究,仅有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也是对智利(彻bbins,1994),墨西哥(Feenstra&Hanson,1997:Hanson,2003),东欧(Pete:Egge:and彻bertste脉r,Zoo3)等国的分析,对中国还没有发现相关研究。国外关于贸易结构与相对工资差距的研究,基本是基于外包的角度,即单纯从发达国家的贸易流动来考虑: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中间投入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密集型中间投入品。我国的加工贸易既从国外大量进口零部件和半成品,也向国外大量输出中间投入品和最终产品,将其置于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来考察和相对工资的关系应该较为全面。同时,现有文献大都从劳动力相对需求结构变化来考虑相对工资的变化,忽略了技术劳动力相对供给的变化对相对工资影响的渠道。借鉴以往相关研究的经验,本文把贸易结构、内部治理模式、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与相对工资差距放在一个全球网络分工体系的研究框架下来分析,解释中国在融入当前的全球网络分工体系中,是如何对相对工资差距产生影响的。

2 文献...................... 18-32
    2.1 国外关于国际贸易与............. 18-26
    2.2 国内关于国际贸易.............. 26-30
    2.3 小结........... 30-32
3 全球生产网络与........... 32-43
    3.1 全球生产网络的定义........... 32-35
    3.2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中.......... 35-42
    3.3 小结.......... 42-43
4 中间品贸易结构影响相对............ 43-51
    4.1 基于发达国家的........... 43-46
    4.2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 46-49
    4.3 小结.............. 49-51
5 全球生产网络治....................  51-73

结论

在全球生产网络的统一框架下,我们分析了贸易结构、内部治理模式、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和外部治理模式与相对工资差距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如下:
(l)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下的中国贸易结构呈现出中间投入品进出口金额占所有货物贸易总额的将近50%(1995一2006年),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的加工贸易是形成中间投入品进出口的主要原因,外包和吸引FDI是中国融入其中的两种渠道,根据以中间投入品为分析对象的模型,技术劳动和非技术劳动的相对工资比率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并不确定。其对国内技术劳动力和非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和相对工资的影响可体现为三种效应:生产效应、替代效应和行业效应。生产效应将会扩大对技术劳动和非技术劳动的需求,而替代效应会降低对技术劳动者的需求。在不同行业也会产生扩大相对工资差距或缩小相对工资差距的行业效应,理论上难以估量哪种效应起的作用更大。


参考文献

[1]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一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6):53-58.
[2]北京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00一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7年版.
[3]蔡防、都阳主编:2001年:中国人口问题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P.29.
[4]蔡防、王美艳.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珠江三角洲调查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5(2):5-11
[5]蔡防.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与农民工培训的迫切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17-20
[6]蔡防.全球化、经济转型与中国收入分配优化的政策选择[R],http://www.dxlws.com/sslwdx/
[7]陈肠.技术水平和工资水平[R],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8]陈建,杜薇.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教学与研究,加o7(12):14-20.
[9]陈景华.中间投入品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理论与实证[J].技术经济,2007(3):80-84.
[10]陈晓红,胡小娟.跨国公司FDI与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7(10):62-66.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