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硕士论文范文:文化哲学视域中的货币及现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一、货币与个体自由


西美尔代写硕士论文文化哲学视野中的货币不单单是一种纸币或硬币,它成了一种魔力,它就像斯宾诺莎(BenedictSPinoza)体系中的思维,以及柏拉图(Plato)形而上学理念世界的理念,高居于现实世界之上,不必和现实世界直接接触,就能统辖现实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着整个现实世界的自由、和潜。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壮大,经济与物质的力量影响日增。偶尔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了世界市场范围的现代商贸活动,货币也卷入了一种一般性的发展过程:从具体的物质形式最终演变成一种理想化的形式。开始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实物,接着是某种固定的实物充当交换中介。
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原始朴素阶段逐渐向较高阶段跃进,简单有限的生活经验变得日益深远广阔、复杂多样,交换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为了节省精力,人们需要在更大程度上以符号形式来包融、浓缩和表现生活经验。质料货币和马克思伊妞rlMarx)所说的以贵金属为基础的商品本位货币被淘汰了,而与贵金属无联系,以社会商品总量作为信用担保的一般等价物—纸币或电子货币广泛得到使用。因此,货币成了纯粹的抽象符号,它不管被衡量价值的对象的质,以数的形式来表征纯粹的量。正是基于货币的这种抽象性、客观性,它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个体的自由。
在哲学意义上,自由是指人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中的自觉活动。追逐自由是每一个体的生命本能属性之一,但无论是类的自由还是个体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具体的。卢梭口eenJacquesRousseau)用一句话道出了自由和必然规律、自由和客观世界的矛盾:“人曾经生而自由,而今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西美尔在货币哲学思想中,把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与社会性意义上的自由合二为一,他更多地强调自由的形而上学的意味,即自由的超感性的意味。


(一)货币使个体之间的关系尽量地客观化,增加了个体的自由度。


西美尔认为,在现实的社会里,随心所欲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离群索居的个体纯粹内在状态。因此个体的自由的发展意味着个体之间的关系从固定的形式转变为不稳定的可以互换的形式,并且越客观越好。.................
..........................


二、货币与个体生命的终极追求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货币不仅占据了个体的物质领域,还统治了个体的精神领域。无论货币在货币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多么强大,在许多学者如马克思、弗洛伊德(SigmundFrued)等人的观念中,货币的消极性都是难以避免的。西美尔在认可货币给个体带来自由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货币对个体的生活和生命之最终意义造成的损害。


(一)货币日益成为个体心目中的上帝,个体迷失了真实自我。


1、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


西美尔认为,可以从“因果性”和“目的性”两种思路去思考人类实践。因果性行为属于本能行为的范畴,本能推动个体做出激烈的行动,毫无目的,满足感就来自于单纯的行动自身;目的性行为则属于有目的的行为的范畴,行动的起因不是本能,它由行动的结果拉动着,满足感来自于行动所产生的结果。人面对的是自在自为的客观世界,而人类拥有的力量是有限的,能不能有收获,只有在付出劳动后才知道,所以人必须有目的地行动。人类文化发展的倾向,就是延伸那些指向较近目标的“目的论系列”,同时又缩短那些指向较远目标的目的论系列。“延伸”意指人类每实现目的论系列里的一个小目标,就会利用被自己同化的客体为自己服务,不断扩大自己的力量范围。“缩短”意指在目的论系列不断增长,囊括的小目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能找到更短的路径和直接的联结方式,简单、快捷地达到目的。货币是“延伸”和“缩短”的最佳手段和持久动力。


2、货币从手段演化成了目的。


西美尔断定,货币的历史,就是它最终从手段变成目的的历史。货币不可估量的意义就是顺应并且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扩展性倾向。在这个过程中,货币由手段演化成了目的,其原因有三个。第一、货币有不安分的特点,紧迫要求被使用。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丰富性来自于它的词汇、语法的有限性和贫乏性一样,货币也正因为只是一种绝对的手段、一种转换点,自身无目的,缺乏任何内在的意义,只拥有无限用途的可能性,它才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用途。.....................
................................


目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正文......................................................3
导言......................................................3
一货币与个体自由...................................3
货币使个体之间的关系尽量地
客观化,增加了个体的自由度.....................................4
1、货币能消除个体因素,为个体赢得自由....................4
2、货币能保留个体因素,为个体赢得自由....................6
(二)货币使个体存在与具体实物财产相
分离,实现了个体的扩展....................................................7
1、私有财产与自由的关系...................................................7
2、货币财产促进个体自由的扩展.........................................8
(三)货币使个体之间的距离扩大,
个体的灵魂得到了安宁和自由……......................................10
二、货币与个体生命的终极追求........................................10
(一)货币日益成为个体心目中的上帝,
个体迷失了真实自我..........................................................11
1、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11
2、货币从手段演化成了目的................................................11
3、货币带来了病态的金钱心理............................................13
(二)货币成了一切价值的公分母,
个体丢失了完整自我..........................................................14
1、货币导致了量化的生活风格............................................14
2、货币导致了货币文化的通病............................................14
(三)货币成了独裁者,经济上无法
表达的特别意义无法存在.................................................16
1、货币成为价值标准,使生活实质内容形式化...................16
2、货币不能充当衡量劳动价值的尺度................................17
3、货币威胁个体性价值的存在..........................................19
(四)货币推动劳动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个体全面异化.............21
1、马克思经济哲学视野中的劳动分工异化..........................21
2、西美尔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劳动分工异化..........................22
3、西美尔关注劳动分工异化的真正意图..............................25
三、文化哲学视野中的货币的现代意义...............................26
(一)文化哲学视野中的货币自由具有审美的意味..................27
(二)真正的个体自由与货币自由是有区别的........................28
1、货币发展了自由,牺牲了情感......................................28
2、货币使个体想逃避自由................................................29
3、货币使个体能滥用自由...............................................30
4、货币自由不是唯一的个体自由.....................................31
(三)文化哲学视野中的货币对个体生命本质的意义...............34
1、货币是个体认识自我以及体验生命的思维方式...............34
2、货币凸显个体存在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协调..............36
结语............................................................................38
参考文献......................................................................41


结语


西美尔把现实生活中的货币提升为一种纯粹的形而上的思维表达方式,从审美—一文化角度对货币经济进行了批判,探讨了货币与个体理想存在的不一致,在其中深深地烙上了个体性的印记。在西方哲学史上,笛卡尔使得哲学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从“对主体性的反思”和“自我意识”来开创主体哲学,把存在问题化归为对主体的哲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史是建立在家国同构的基础上的,有的是“天人合一”、“尽心知天”,没有建构认识主体,也没有反思主体的主体哲学,缺乏对个体性的关怀。在货币经济大潮中,个体性问题凸显,每个国家都要面对一个事实:货币与个体存在日益陷入两难困境,货币促进了片面个体性的发展。要克服货币对个体的异化和威胁,用全面发展的个体性武装个体是最佳和最终的选择。这样,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心要放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上,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整合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个体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有机统一。
确实,货币成了“不动的推动者”,自身保持不动,却发挥强有力的效用,不管人们承认或反对,这都是不可抗拒的。但这只是货币在经济领域执行的经济功能,经济领域不是个体生活的全部。我们必须像康德认识和限定理性那样去认识和限定货币。经济领域是货币发挥功能的最佳地盘,我们必须允许一种整齐划一的、一边倒的原则在任何一种环境、任何一段时间统辖我们的行为,才能对付复杂多变的要素和倾向,才能保持经济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才能保证经济的长远算计和长期信用。..................


参考文献:


[1] Georg Simmel,http://www.dxlws.com/sslwdx/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traps. by David Frisby, Beijing:C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1999.
[2][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浏小枫编,顾仁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3]马克思.资本论[M](上卷)(根据第一卷德文版翻译).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4][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成伯清.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M].浙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6]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M].李健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8.
[8]李惠赋主编.全球化与现代性批判[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加]罗伯特·韦尔.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M].凯·尼尔森编,鲁克俭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沈语冰.透支的想象—现代性哲学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