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电视新闻稿的写作问题

发布时间:2019-09-26 14:00

一、电视新闻文字稿的特点

电视新闻是双讯道的立体传播,文字解说与画面语言平分秋色,功能互补,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要写好电视新闻文字稿,首先必须了解它的特点。

1.不完整性电视新闻的文字稿,只是构成电视新闻三大元素(画面、同期声、文字解说)的其中之一。相对于电视新闻的整体而言,文字稿是不完整的语言,它只能配合画面、同期声共同完成新闻报道的任务。不过,正是由于电视新闻文字稿的不完整性,使其充分显示了美学特征,即所谓的电视新闻文字稿追求的是一种“残缺的美”。如果文字稿将所报道的内容表达得很完美,那是漠视画面和同期声的表现,不利于文字稿自身美学形象的确立。
2.呼应性即与电视画面的呼应性。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电视画面,通常情况下都是“声画合一”或者“声画对位”的关系。“声画合一”是指文字解说表现的内容与画面表现的内容相同,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声画对位”是指声音与画面都各自发展,然后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不难看出,无论是“声画合一”还是“声画对位”,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电视画面都存在一种若即若离的辩证呼应关 系。这 里的 “即”,就 是 与 画 面 保 持 有 机 的 联 系;“离”,就是声音不简单地重复画面。
3.综合抽象性报纸、广播新闻对语言要求具体、形象,而对电视新闻来说,并非完全如此。因为在电视新闻中,画面语言本身极富具体、形象和直观性,文字解说的语言要完成的是传递画面语言难以完成的综合抽象信息的任务,与画面语言密切配合,功能互补,这样才能整体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


二、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原则

1.为眼睛服务电视是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人们接受电视新闻信息的方式是,用眼睛看的同时用耳朵听。强调为眼睛服务、为看而写,并非是要削弱文字稿的地位,而是“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的最起码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文字稿的内容与画面重复,或与画面严重脱节的弊端,发挥电视新闻视听复合语言的优势。怎样写稿才能更好地为眼睛服务呢?(1)少而精当。电视新闻的篇幅一般比较简短,如果文字解说灌满画面,观众就会感到过于罗嗦。所以要给观众留出看画面的时间,就必须要求文字稿少而精。(2)实而具体。实在具体是新闻写作的特点。在电视新闻写作中,实在是指将画面不能表达的东西转换成文字稿中实实在在的内容,具体是指任何可观可见的画面都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只有这样,才能将新闻事实、思想观念传达清楚。例如,画面上出现一个人物在讲话,相应的文字稿就要说明这个人是谁。(3)主次分明。电视新闻不可能在几秒钟、几分钟的时间内将记者采访到的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和盘托出告诉观众,因此记者在写文字稿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和主次,重要内容要多写几句,次要内容则少写或不写。
2.为耳朵服务电视新闻记者在写文字稿时,除了要考虑画面因素外,也要考虑到听觉因素,要为耳朵服务。在这一点上,与广播新闻的语言要求相类似。(1)口语化。口语化是为听而写的最起码要求。口语化并不等于不加选择地使用日常用语,也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技巧。这样,才能达到“播报时朗朗上口,收听时悦悦入耳”的效果。(2)通俗易懂。考虑到听觉因素,就应该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孤僻的字眼,而用大众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语句来报道新闻事实。(3)简洁明快。电视新闻以较快的速度传播信息,所以记者在写稿时要注意用简短的句子清晰地表达某种意思,这样才能让观众一听就懂。(4)形象生动。要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如将“某月某日”改成“某月某号”,将“立即”改成“马上”等。要多用双音词,如将“曾”换成“曾经”,“虽”换成“虽然”等。不用倒装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电视新闻的文字解说生硬呆板。


三、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

电视新闻文字稿本身就是一条基本独立的新闻。其形式结构,大致也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有些短新闻则是主体导语合一,没有明显的结尾段落。1.标题的制作电视新闻的标题是单一结构体,要简洁明了,鲜明生动,目的是使观众一目了然。因为电视新闻的标题是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且一一般只停留几秒钟。例如,《葛洲坝安然无恙》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经受了严峻考验》,是报道长江洪峰顺利通过葛洲坝的一条新闻的两个不同标题,前者形象生动,效果比后者更佳,而且还比后者少了9个字。《美国:龙卷风》、《约旦:汽车赛》类的标题,虽然用冒号代替了谓语动词,但更简短更直观,在现代电视新闻中应用得比较普遍。象《五保老人游西湖》、《检查团来了!走了!》、《肖老汉不上访了》、《引滦入津工地上的一对好夫妻》等标题,就如街坊邻居在谈话一般,没有一点骄揉造作,朴实无华,让人感到十分亲切。2.导语的写作电视新闻导语的作用主要有三:其一,引起注意。由于电视收看家庭化所形成的随意性,观众收看电视心里一般处于涣散状态。所以,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以鲜明、强烈、集中的内涵刺激观众的心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导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二,揭示主题。电视新闻导语要在突出新鲜、有意义的事实的同时,用简炼的语言渲染一下气氛,揭示出主题。其三,确立基调。电视新闻导语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写法,但无论如何,都要抓住整个新闻的核心,要能吸引观众看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为主体的写作确立基调。因此,电视新闻导语写作要开门见山,直奔新闻主体的内容,显示出可看的价值。既要带新闻事实本身,也要发掘新闻事实的内涵,从背景、由头、主题上下功夫。要突出一两个 或两三个至 关 重要 的 要素(如何入何 事、何 地等),做到简明扼要,主题突出。3.主体的写作一条电视新闻一般只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文字稿只能容纳270个字左右。虽然新闻主体是对导语的诠释和补充,但也不可拖沓啰嗦。要紧扣主题精心选择事实,讲究结构严谨,恰到好处地进行叙述与议论。如荣获“中国新闻奖”的电视新闻《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的心中丰碑》,其主体部分运用了三个典型人物的事例,就完美地表达了这条新闻的思想深度和感染力度。这三个事例是:一位盲人在亲人搀扶下步量大桥的宽度,手摸桥索的直径;一位在大桥边住了几十年的老太太兴奋地说:“原来是小舢板、小轮渡,现在啊,大桥,这大桥啊!我像站在云里,……我高兴啊,拍了五张照片。中国人民有志气……”;为造桥劳累而病逝的主桥设计师张介望的爱人徐如华说:“张介望过早地去世了,没有看到他日夜盼望的大桥通车。他如果知道我能参加大桥通车仪式,那他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的。”4.背景的写作胡乔木同志说:“你得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背景,色、香、声、味呼之欲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这样,你的新闻就叫做主体化了,就叫做简单明了了。”背景材料在新闻中的作用可见一斑。电视新闻的背景,如有录像资料,可用图像来表述,字幕上打出“资料”二字即可,插入电视新闻主体之中,同样起说明、注释、烘托、铺垫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如果没有电视录像资料,就只能依靠文字稿中的有关叙述作为背景资料。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我国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定点成功》中,有一段这样的背景材料:卫星定点就是将卫星送入赤道上空35786公里的预定位置上,并使卫星的运转方向和速度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一致起来,使它成为静止卫星。不过,这在火箭技术和测控 技术 上 是相 当困 难 的。卫 星 必 须 进 入 赤 道 上 空35786公里的定点位置。若低于这个高度,卫星就比地球自转速度跑得快,若高了就跑得慢一些。“卫星定点”大多数观众都不熟悉,但这段背景材料的运用,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技术名词的含义,解答了观众的疑难。5.结尾的写作一条电视新闻有了好的导语和主体,还得有个好的结尾来呼应导语,照应全篇,以给观众留下思考的余地。例如,荣获“中国新闻奖”的安徽电视台新闻《庄稼医生刘本宽》,报道了在农业植保战线上奋斗了28年的女大学生刘本宽的先进事迹。其导语是:……28个寒来暑往,那刚出校门时的满头秀发已被无数次凄风冷雨染成缕缕银丝,朝气蓬勃的脸上凭添了几多岁月的沧桑。结尾语是:近年来,一些移居香港、美国等地的同窗好友和亲戚纷纷来信,劝她趁腿脚灵便到国外观光旅游。刘本宽一一谢绝了。绿油油的稻田,金黄黄的麦浪,28年植保生活,维系着她的不正是这绿色的希望和金黄的收获吗?其结尾既与导语相呼应,又点出了主人公高尚的思想境界,从而更加突出和深化了宣传主题。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