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公共管理理论释义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涵义 新公共管理(NPM)主要是研究关于应如何管理公共部门的新型改革模式的理论[21]。新公共管理的兴起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信任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西方国家兴起了改革的热潮,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改革的热潮被学者称为新公共管理。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英、美等主要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尝试,并将这种理论作为行政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些国家在改革和尝试的过程中,引进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倡在政府等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借鉴私营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用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反对在实行公共管理过程中通过集权、监督等方法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提倡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倡导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公共管理效率,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模式,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管理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及完善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2.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特征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批判以威尔逊、古德诺代表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将私营企业中的成功管理经验和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特征如下: (1)以顾客为导向,将公民看作顾客 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顾客的需求就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导向,公民就是政府的衣食父母,因此必须坚持政府公共服务的取向。“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存在。当市场在公共部门中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培训系统、心理健康系统。但它们都是市场,与金融系统一样,银行和卫生系统都是市场。如果我们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管理公共系统,我们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①。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和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交流由以往的“单向性”转变为“双向性”,是公共管理理念向市场法则的现实复归。 (2)重新整合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实现合作共治 有效的政府不仅是务实型的政府,也不能仅是实施型的政府,而是 “治理”执行情况良好的政府,通过社区自主组织管理、外包、公私伙伴关系、民营化等途径,引导、培育、监督其公共管理组织,共同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样可以降低政府规模,减少开支,提高行政效率。“掌舵的人应该看到所有可能性的全貌,平衡竞争性资源的需求。划桨的人聚精会神尽全力完成这项使命。掌舵型组织机构需要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划桨型组织机构倾向于不顾任何代价来保持‘他们的’角色”①。 (3)应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传统的公共行政观念认为,私营企业应该承担具体的经济工作,而政府则要垄断公共管理服务。新公共管理则主张用市场的力量来改造政府, 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进而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 公共部门机构之间展开竞争, 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政府的工作效率。竞争多产出,而且少投入,有利于提高效率;竞争有利于迫使垄断部门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竞争有利于奖励改革和创新,而垄断扼杀了创新;竞争有利于提高公营机构员工的自尊和士气。因此,为了有效实现公共服务的职能,应该允许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加入到提供政府服务的行列。 (4)运用授权或分权方式,进行政府管理 政府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结构,而且等级分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政府需要更快的决策系统,以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作出迅速回应。因此,政府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的社区等其他组织。奥斯本和盖布勒说:“当家庭、社区、学校、志愿机构和企业健全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发展,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这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健康发展。……掌舵的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决定其社区、州和国家的发展趋势,进行更多的决策。它们促使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机构采取行动”②。这是由于,授权或分权的机构比集权的机构有更多的灵活性,对新情况和顾客的需求变化有更快的反应,更有效率以及创新精神,进而产生更高的士气,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生产率等等。 (5)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 主张政府应该把更多的工作放在预防上,一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二是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尽一切可能考虑到未来。通过强化国家的核心战略能力和竞争力,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民主性、法治性、责任性、回应性和高效透明的政府管理体系,要求政府能够以主动灵活和低成本的方式实施政府行为,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政府管理的使命[22]。 (6)借鉴私营机构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经验,重塑政府 新公共管理倡导政府管理部门积极借鉴私营机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例如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成本—效率分析和全面质量管理,降低成本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等。尽管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存在区别,但不影响来自私营部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
二、吉林市经开区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吉林市经开区基本情况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 1998 年 12 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1999 年 1 月正式挂牌成立,享有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2010 年 4 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十三年来,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跨越式发展之路,以近 30%的年均增长速度实现了快速发展。吉林经开区 13 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行政管理建设是相辅相成的,高速发展的经济为行政管理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和谐的行政环境又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跳板。
三、吉林市经开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4 (一)吉林市经开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24 (二)吉林市经开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26 四、吉林市经开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选择………………29 (一)促进主体合法,提高决策水平…………………29 (二)强化法制建设,提高行政效率………………30 (三)合理下放职能,理顺考核标准………………31 (四)改革激励机制,创新企业文化……………………31 (五)加强风险预警,着重安全监管…………………32 结 语………………33
结语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开发区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并且继续承担经济“领跑”作用,而创新的管理体制与灵活的运行机制则是开发区腾飞的翅膀。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既是开发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到了存在的问题已经阻碍开发区继续发展,不破不立的现实需要,也是一种管理体制性改革探索,希望找到一种更新、更快的发展经济道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问题不是开发区自身能够给予解决的,涉及到省、市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因此,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既是上下互动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省、市政府应当赋予开发区一定的自主权,允许开发区先行先试,积极开展体制创新和大胆改革,为吉林市乃至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其不辱使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党建读物出版社编写组,《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G],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10. [2]〔美〕D·奥斯本和 T·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和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李兆熙.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企业管理 [J]. 管理世界,1998,3. [4]马骏,郭巍青.公共管理:新的研究方向 [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5]唐贤兴,王竞晗.转型期公共政策的价值定位:政府公共管理中功能转换的方向与悖论 [J].管理世界,2004,(10). [6]王乐夫.政府公共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07. [7]赵文彦.新兴产业的摇篮—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8]费洪平,戴公兴. 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J].北京:科学出版杜,2000. [9]任敬喜.中国开发区导论[J].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32-34. [10]朱永新.中国开发区组织管理体制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