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论文代写之模拟展示方法概述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的演进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管理不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对遗产的保护造成较大的威胁,甚至许多遗产已经趋于消亡。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址承载了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在历史,文化,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由于空间关系的叠压和交叉,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往往存在各种难题与挑战。所以如何对遗址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遗址公园是目前国内外最普遍的一种遗址保护与展示方式。遗址公园对遗址现状保护和利用是具有传承与教育意义的,既是修复和保留遗址和遗址地环境,也是对遗址本体和遗址地环境所蕴含的历史文脉的延续。以遗址公园作为保护利用遗址的方式,可以优化遗址环境,并关注人作为环境使用者的心理体验和文化感知,最终达到遗址的历史信息传承与角色更新以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在遗址公园建设方面起步较早,但相应遗址保护的思想理论,法律法规与规划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却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早期遗址公园更多的是采用传统城市绿地公园的设计方法,对遗址本体的保护与展示重视不够,能够体现遗址地与遗址历史文化价值的景观元素展现也极端缺乏。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文物遗产的保护,人们遗址本体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延续的意识也逐渐加强,开始探索适合当代社会环境之下的遗址保护措施,遗址公园是其中的主要实践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遗址地与遗址的保护,对其历史文化内涵也有一定程度的展现。但是现存遗址公园仍存在诸多社会性问题,如采取了不适合的遗址保护方式,一些保护方式有较大漏洞,对遗址和当地环境造成了破坏;对遗址的利用和展示方法单一,模式雷同,不能较完整的展现场所丰富的历史文脉及文化内涵,甚至部分展示手段与遗址所传达的真实完整的历史信息相背离;遗址公园与城市的联系缺乏协调性,公众参与性与教育性不够等。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遗址公园作为一种有效的遗址文物保护与展示方式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其环境设计在加强所保护遗址的同时,还要在环境中更好的阐释遗址历史文化,并通过景观设计进一步完善遗址信息。近年来模拟展示方法的出现与发展,使遗址公园成为对文化遗址进行保护与展示的具有可行性的利用模式。模拟展示手段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联系密切互为补充,可以更充分的体现遗址的各方面价值。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充分了解遗址公园内涵本质的基础上,探究解决目前遗址公园所面临诸多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本文通过对商丘宋国故城遗址的研究,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与模拟展示手段介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为在对遗址地环境现状信息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不同内涵与性质的空间建构,保护遗址地现状遗存,形成系统化的遗址公园空间关系,并使其与遗址本体和遗址地环境协调,充分挖掘遗址空间深层次结构与蕴含的文化意义。模拟展示手段介入研究主要包括原貌复原,造景标识,虚拟现实等模拟展示方法,通过以模拟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遗址公园景观空间,试图将遗址所体现的场地与文化信息完整呈现出来。
……………


2.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遗址相关概念与理论解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对遗址的定义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章程》对于遗址的定义是:包括一切地貌的风景和地区,人工制品或自然与人工的合制品,包括在考古、历史、美学、人类学或人种学方面具有价值的历史公园与园林。遗址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下定义与描述不尽相同,根据对理论研究成果与现存遗址的整合,遗址的基本属性可以阐释为“不可移动的特性”与“有形物质文化资产”两方面。遗址属于文化古迹的范畴,是具有公众性的文化景观。德国地理学家 CarlTroll 对景观有如下定义:“广义的人类生存空间的‘空间和视觉的总体’”。遗址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与开发利用,文化性因素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赋予场所新的属性。所以文化景观是经过改造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实体的结合。遗址景观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实体并存的特性,是自然环境包含了特定历史功能所被赋予的文化属性,其中,遗址景观与其他类型景观空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空间的文化属性和体现的文化价值。
…………


2.2 遗址公园相关概念与理论解析


2.2.1 遗址公园的概念
公园的概念界定包含了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绿色基础设施与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承担多重城市职能,容纳自然与人文历史要素信息,为遗址与环境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遗址公园的概念国际上尚无明确定义,一般认为遗址公园作为具有一般公园性质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具有公园的属性。遗址公园不是全新的公园类型,是结合了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两方面因素,融合多种类别的专业和学科,以公园作为有效利用现状空间的设计手段,是一种广义上的遗址保护和展示形式。遗址公园的核心意义在于现场保存保护与展示,是对于遗址、遗址地以及人类历史文化的保存、还原和延伸,并在保持遗址与遗址环境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利用与展示遗址景观环境,达到地域性与历史文脉的结合,成为具有多重功能与特殊文化意义的城市公共绿地。遗址公园设计要素总结为技术层面的规划设计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遗址开发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遗址的保护,因此遗址公园的开发需要在满足遗址有效合理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通过遗址公园保护遗址,并建立区域内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针对遗址公园核心空间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形式;针对遗址地整体历史环境格局的保护和控制。遗址保护层面体现了遗址保护的三点原则:原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


3. 遗址公园利用方式探讨与国内外遗址公园案例研究 .... 22
3.1 遗址保护理论研究 ....... 22
3.2 遗址利用方式研究与遗址公园利用模式探讨....... 25
3.3 国外遗址公园研究现状与案例分析 ....... 30
3.4 国内遗址公园研究现状与案例分析........ 32
3.5 本章小结 ......... 35
4. 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 36
4.1 当前遗址公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6
4.2 遗址公园景观空间体系与建构研究........ 37
4.3 本章小结 ......... 39
5. 模拟展示方法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1
5.1 模拟展示方法在国内外遗址公园中的应用 ........ 41
5.2 模拟展示方法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展示手段 ...... 44
5.3 模拟展示方法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47
5.4 本章小结 ......... 46


6.设计案例阐述与研究——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及模拟展示


6.1 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公园项目背景与环境要素分析
本章以本文的规划设计项目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为例,分析其环境要素各个层面的现状与对既定设计策略的引导和影响,并为下一步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打下坚实基础。商丘,周为宋国都城。秦称睢阳,并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置睢阳县,属砀郡。此后 2200 多年,建置隶属多次变更。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商代的商人、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自商汤在此定都建立商朝起,春秋宋国、汉代梁国都在此定都。南朝元颢和南宋赵构曾在此登基。北宋定为陪都名南京。此外历代设郡、州、府,曾名为宋州、睢阳、应天、归德。如图 6-1 所示。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将商丘市性质定义为: 豫鲁苏皖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豫东现代工业基地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着重提出了商丘市的四大城市功能:交通枢纽职能、商贸物流中心、工业职能和旅游职能。

…………


结论


本文从模拟展示方法应用的角度,提出了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方案。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与传统公园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化空间的塑造。而对于空间文化属性的定义,需要特定的展示手段的介入。这为模拟展示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条件。本文提出的遗址公园景观空间建构方式与主要的三种模拟展示方法,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的归纳性因子为对应。本设计试图探讨如何在遗址公园景观空间的建构中将遗址保护与模拟展示方法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同时完成历史文化信息的提取转换、生态恢复等各个方面的目标,最终形成完整一体化的遗址公园景观空间。在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公园设计案例中,需要面临现状自然条件的限制,各个时期黄泛土层的堆叠,各个历史朝代重叠与交错的遗址层,以及现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使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制约。所有这些叠加在基地之上的场地信息,需要设计者进行综合性的梳理与解读场所信息的能力,并在保护与展示之间寻求平衡点与突破点。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