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综合园区景观评价概述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类高密度聚居地,与此同时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森林渐渐取代了自然田野,人和自然之间也逐渐失去联系,人为建设活动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为了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的关系,许多先哲就已对城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如19世纪中叶在美国近现代景观园林先驱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的积极倡议下,纽约市政府进行规划建造的中央公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掀起了全美建设城市公园的风潮即城市公园运动,传播了城市公园的观念,再到之后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田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后来的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等[i],人们从中充分意识到城市绿地空间的重要性。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舒适、优美的游憩场所,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功能,让都市居民从硬质的建筑空间和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重新建立起人与土地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户外活动的需求,活跃了人际间情感交流和社会氛围,在城市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化水平不高,但是城市建设发展迅猛,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高密度的城市用地不断增多和公共绿地空间的缩减,使得城市内公共空间的存在与功能远离了人们的初衷,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也变得日益突出,为了营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形成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必须注重城市公园的发展和建设。公园作为城市内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重要载体和人们日常休憩娱乐的重要场地,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价值理念和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对公园景观水平也给予了更高的期望,因此在新形式下对现有公园景观进行评估以利于营造更符合人们需求的公园景观,让都市居民享有更好的都市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随着学科的发展及理念的丰富,景观具有了相当广泛的概念而不易叙述清楚。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于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篇章中,用于描绘耶路撒冷皇宫的绚丽景色,这时景观概念属于视觉美学的范畴,可以被理解为风景、景致;其后从16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伴随着风景绘画艺术的发展,景观概念被引入到绘画领域作为一种专业术语来区分描述内陆自然风景类与肖像等其他类绘画之差别;到18世纪后,英国造园思想的发展以及文学与绘画艺术的结合使得造园和景观联系起来至19世纪中叶,地理学家将景观概念作为学科术语用以表述地球表面某区域的总体特征[5],而不同学科专业对于景观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和理解也更加丰富了景观的内涵,综合起来景观可以被理解为自然、生态、文化景象,是土地上物体与空间所形成的集合体国外对于景观评价的实践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科学者包括生态学者、地理学者以及心理学者就己经通过心理、行为偏好等方法构建出基于视觉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用于景观资源的评价和实证研究[8],其后随着景观科学的进步发展与完善以及数学分析、电子信息等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探索与实证研究中涌现出许多新的评价方法为风景资源的规划利用和管理等实践需要提供帮助,并形成了许多学派,而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主要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以及经验学派。
………….


2城市公园与景观综合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2.1城市公园概述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交、锻炼、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对于公园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不同角度和侧重点的差异都会产生不相同的解释:在《19世纪自然与城市规划》一书中,外国学者蒙?劳里(M.Laurie)把城市公园视为在城市工业化背景下的一种自然的回归。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师和规划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对城市公园的理解中注重从公共性、功能性及绿色性方面的考虑,将其界定为都市区内除建筑、广场、道路等人工塑造为主的灰色空间场所外的具有功能性的绿色公共空间。瑞典的学者布劳姆(Holger Blom)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对公园进行解读,将其理解为基于当前自然基础之上而重新将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相结合后塑造出的综合体[48]。我国台湾学者对都市公园概念解读多从都市计划法规观点出发,如陈肇琦指出都市公园主要服务对象为本市之居民,应配有供民众享受户外之游憩、修养、运动、观赏等活动的特定设施,具有特定的范围和出入口,是都市计划范围内确定的公共设施公园用地[49]。上述为国内外不同学者从各自角度对城市公园概念的理解,我国相关书籍和资料对于城市公园概念的阐述也有所不同,如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 -2002)里将公园定义为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r85-2002)中从绿地性质的角度认为城市公园是面向全体大众开放,以游憩休闲为主要职能的生活场所,具备一定游憩服务设施,并兼有改善生态、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等功能的城市绿化用地。
………


2.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其理念和方法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托马斯?萨蒂教授(T.L.Saaty)提出的,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进行有效决策,通过将复杂问题予以层级化形式进行分解,从而使之分析更具系统化,并将判断信息予以量化整合后来进行综合评估,减少决策的失误,以便为人们进行决策制定和评估提供依据,是一种可将定性资讯与计量数值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57]。由于方法的简便和实用性,在经济分析、能源政策、区域规划与评估、系统设计等相关领域运用广泛。
………


3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9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9
3.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 19
3.3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0
3.4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23
3.5指标权重值结果分析......... 29
4综合公园实例研究......... 31
4.1调研计划 .........31
4.1.1研究对象的选取......... 31
4.1.2调查问卷设计......... 31
4.1.3调查时间.........31
4.2西湖公园实例调查与分析......... 32
4.3左海公园实例调查与分析......... 41
4.4温泉公园实例调查与分析......... 50
4.5各综合公园比较分析......... 59
4.6景观优化与建议......... 63
5结论与讨论 .........65
5.1 结论......... 65
5.2 讨论......... 66


4综合公园实例研究


4.1调研计划
本文主要是对福州市综合公园使用情况及公园景观水平进行调查评估分析,在对福州市主要综合公园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整体情况,最后选择主城区的西湖公园、左海公园、温泉公园此三个公园作为福州市综合公园的代表来进行实例研究。研究对象选取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所选的三个公园全部为全市性综合公园,主要服务于全市居民,具有服务人群广泛和服务半径大的特点。
(2)三个公园均地处福州市中心城区内,交通便捷,周围不仅风景名胜古迹众多,而且各类机构和场所分布密集,人流量大,从而为公园使用人群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3)近些年来政府投入了较大的财力和物力对以上三个公园进行了更新和改造级,是福州市城市绿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65],具有典型代表性。

……….


结论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景观评价方面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较为详尽的介绍了目前在国际上景观评价领域内较为公认的四大学派,接着对城市公园的概念和功能、我国关于综合公园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不同国家的城市公园的分类系统进行了阐述说明,同时引入系统科学的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即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进行评价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之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湖公园、左海公园和温泉公园三个城市综合公园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咨询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借助图表数据对使用群体部分社会学特征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评价模型对福州市三个综合公园的景观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基于综合评价理念和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式相结合,最终从环境整体品质、植栽绿化、场所空间布置、公共设施和公园管理五个方面选取20项评价指标,构建出城市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结构模型。运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的群决策功能,对诗价模型内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和借鉴相关文献案例研究,明确了数据信息合成方式,对城市综合公园景观评价的评定级别进行了量化,划定了很好(El)、较好(E2)、一般(E3)、较差(E4)、很差五个评价等级。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