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寺园林景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佛教自东汉早期传入中国,两千年来与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渗透,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形成佛教中国化体系,并孕育出中国式佛寺园林。从传统佛寺园林“舍宅为寺”到佛寺环境的园林化,再到“僧占名山”。佛寺功能也从单纯的传播佛教文化、进行佛事活动等逐渐转变,朝着宗教活动与风景游览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品质的提高。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宗教也就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信仰、向往。改革幵放后,国内旅游业兴起,同时宗教政策落实,宗教与旅游结合成为旅游发展新方向,佛寺园林成为旅游开发热点。在国家、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佛寺园林建设再次综放,当代佛寺园林建设空前繁荣。时代在发展、在变化,当代佛寺园林建设不可能完全延续传统佛寺园林,也不可能完全由现代景观设计主导,必然是需要佛教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既体现佛教文化又体现时代特色。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现代景观设计元素、现代设计手法来体现出佛教文化,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当代佛寺园林景观建设的学者抛砖引玉。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现当代社会发展,需要佛寺景观空间来承载社会多元化需求。当代佛寺园林景观建设大多与风景名胜区自然美景相结合,带动旅游发展。与此同时,佛寺园林与现代旅游活动之间难免出现矛盾,如:过度旅游开发、佛寺保护不当、意境缺失等。这就会使得当代佛寺园林建设不仅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会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对当代佛寺园林景观研究,尤其是笔者选择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海南地区为例,结合海南当代佛寺园林实例进行解析,“以小见大”,探讨当代佛寺园林景观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为今后佛寺园林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使佛寺园林空间层次更加丰富、佛寺园林整体景观品质得到提升,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符合当前风景园林发展的脚步。同时对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佛教精神的弘扬、当代佛寺园林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1.3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大约在公元2世纪,佛教从印度分为南北两条路线向亚洲的其他国家传播。其中,佛教北传按路径不同形成了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即由印度传入中国内地,再逐渐传入朝鲜、日本等国,或者由印度传入西藏地区;南传路径形成“南传佛教”,即传入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诸国以及中国儀族、景颇族地区(周维权,1996)。本文主要研宄的当代佛寺园林、传统佛寺园林都是指印度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后,形成的汉传佛寺,以大乘佛教为主。另外,从佛教宗派的角度来说,汉传佛教又主要分为八大宗派,即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其中,又以禅宗和净土宗的影响力最大。本文所研宄的案例以禅宗为主,目前寺院也多称为禅寺,并且以净土宗倡导的念佛为主。但是,自唐宋之后,禅净合流,多数禅寺或多或少都受到净土宗影响(袁牧,2008)。因此,本文研究的佛寺不在对具体的宗派进行分析。
………


2传统佛寺园林京观概述


2.1概念界定
“景观” 一词是随着现代城市发展,从西方传入的名词。看似简单其实却含有深刻而广泛的含义,最初景观属于自然地理学概念,随着时代发展,逐渐被设计领域认为包含视觉景象含义,包括建筑物周边的广场、园林绿化、配景或者自然景色等等。但是在俞孔坚的《景观设计》的一书中,认为景观突破了视觉景象含义,是对未来生活世界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印记,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环境和系统。本文所要研究的佛寺园林景观,主要也是基于视觉景象角度。景观的含义大致接近于园林,指某地自然的或者人工的景色。与佛寺园林组成佛寺园林景观,既包括佛寺周边的自然环境,又包括佛寺内部庭院的人工景观,即佛寺建筑及其周围视觉环境的整体。相比传统佛寺园林的定义来说,佛寺园林景观涵盖的内容不局限于佛寺周边的园林化环境,扩大到了佛寺周边的视觉环境,还包含了现代旅游、休闲、宗教等空间环境,范围更广、更具有包容性。一方面,佛寺园林景观可以理解成是佛教建筑、山水、植物、小品等景观要素结合佛教文化、时代特色而构成的综合体;另一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当代佛寺园林的景观,虽然从本质上与传统佛寺园林接近,但是两者建设所处在的时代不同,设计手法、建造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使用“佛寺园林景观”更加符合时代要求,贴近本文的研宄范畴。
…………


2.2佛寺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佛教大概在东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此后佛寺伽蓝原型融棵于成熟的汉民族建筑体系之中,逐渐汉化而成为汉式的寺院。在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在东汉明帝时的白马寺。正如《洛阳伽蓝记》中写道:“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教入中国之始”。交代了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在汉代,“寺” 一开始并不是指佛寺,而是中央政府官署的名称。当时,政府招待了印度的两位僧人住在“鸿卢寺”,并且也因为“白马负经”由此命名为白马寺,因此佛寺就变成了专门的佛教建筑的称谓,中国的佛寺由此产生。后来随着佛教的不断壮大,宗教活动举办需要固定的场所,并且随着僧但人数的增多,建立佛寺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促使了佛寺的大量出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主要为皇室、贵族、官僚等服务。而民众也需要有公共活动空间,佛寺以其独特的宗教性质,跨越了封建礼制束缚,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公共绿地。所以,佛寺园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民间呼唤。由于其深厚的社会根基、自会受到群众热爱(尹传香,2007)。
………


3当代佛寺园林景观概述........... 18
3.1当代佛寺缘起与发展......... 18
3.2当代佛寺园林建设实践......... 19
3.3当代佛寺园林景观特点 .........20
3.4当代佛寺园林类型......... 20
4对传统佛寺园林景观营造的提炼......... 22
4.1选址分布......... 22
4.1.1传统佛寺园林分布......... 22
4.1.2当代佛寺园林选址......... 23
4.2总体布局......... 24
4.3掇山理水......... 27
4.4景观小品......... 30
4.5植物景观......... 32
5海南当代佛寺园林景观案例研究......... 35
5.1海南当代佛寺园林概况......... 35
5.2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园林景观......... 36
5.3澄迈永庆寺园林景观......... 55


6当代佛寺园林景观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6.1海南佛寺园林景观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当代佛寺园林的蓬勃发展使得佛寺园林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毕竟当代佛寺园林建设的时间尚短,还没有完全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各地兴建的佛寺园林景观中已经显出当代佛寺园林建设的不足,结合四、五章理论及案例研究,总结海南佛寺园林景观以及当代佛寺园林景观存在的普遍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当代佛寺园林的功能已经不再停留在烧香拜佛这个层面,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融宗教文化、旅游观光、佛教修学等为一体,功能多样化的发展,就需要丰富的设计语言和景观形式与之相匹配。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佛教文化内涵的体现通常以佛寺建筑以及美化装饰类景观小品为主,尤其是以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和佛寺建筑占大多数,景观元素的单一使得景观之间的联系变成了点和点的联系,没有考虑到不同空间、场所的变化,也直接导致了设计语言和景观形式的单一。而这两大类景观元素运用,大多是对传统佛寺的照搬,没有进行提炼总结,没有结合时代精神,缺乏景观趣味性。

………


结语


本文主要是在时代发展、社会需求改变、旅游开发等大背景下,以传统佛寺园林发展历程、景观营造等为基础,选取以发展旅游为主业的海南地区作为主要研宄区域,以海南一南一北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佛寺园林作为研宄对象,通过对案例园林景观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其园林景观存在的不足,尝试总结当代佛寺园林景观营造原则,并根据景观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案例以及理论研究发现,当代佛寺园林景观除了存在诸如:景观意境缺失、过分追求气势、景观表现形式单一等普遍问题外。还表现为对传统佛寺外形的过度依赖,多数佛寺园林还是停留在“仿古”阶段,并且佛寺的仿古风格也做的不够到位,常常是以现代建筑材料等来表现传统风貌,不仅没有体现出佛寺古韵,同时也没有发挥出现代建材料本身的优越性。而部分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的佛寺,则表现为没有对现代景观设计进行合理把握,出现了当代景观与传统难以协调的情况。总的来说,不管是延续传统还是进行现代景观设计结合,都是今后佛寺园林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不管怎样发展,都需要在保持佛教文化整体性的前提下,结合景观生态性、功能多样性等方面来进行佛寺园林建设。同时还需要多借鉴港台、日本等地成功案例,多对佛寺园林景观建设进行创新、探索,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找到一条适合当代佛寺园林景观的发展之路。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