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论文范例五篇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毕业论文范例篇一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通信工具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工具例如固定电话等是基于模拟信号传输,基本实现了传输声音信号的功能,这些工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得身处两地的亲人朋友远距离通话,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工具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方言有很大不同,单靠语言表达方式难以清楚地表达通信双方的意思,由此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我国的一些边远山区的通信设施的建设还很不完善,通信的范围难以覆盖这些地区,阻碍了这里与外界的交流,阻碍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教育的发展。这些年,这些边远地区和具有交流障碍的弱势群体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越来越高效便捷的通信方式和工具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通信手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在这样的环境下,本课题通过对上述几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方便人们通信的工具。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设计一款基于以太网络的新型多媒体通信设备。该设备首先能够满足基本的通话需求,保留传统传统设备的语音通信功能,系统舍弃了传统设备的纯模拟电路的实现方式,釆用嵌入式系统来实现,利用处理速度更加快速的微处理器进行处理,通过专门的语音处理芯片实现语音通信,在此基础上,系统集成了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实现了在通话的同时进行手写输入和显示的功能,通信双方通过手写功能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和理解通信内容。 ……………   1.2网络多媒体概述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二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多媒体网络技术,逐渐渗透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种范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超越时空的限制。网络多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应用程序以及动画等可以同时的、互不影响地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⑴。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共享多媒体信息,还可以对获取的多媒体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以及再传输等。也就是说,网络多媒体是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三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于一体,能够在网络中实现传输、交换图形、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功能。网络多媒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不同于一般的网络,网络多媒体需要特殊的设备环境;2)与传统多媒体相比,运用于网络多媒体的计算机设备比较特殊。网络多媒体在进行图像、声音等信息的处理时其采用的方式与一般的多媒体有所不同,因此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图像的质量由每秒传输的顿数和图像的大小决定。在图像方面,如果图像以每秒三十帧的帧率播放,人眼就可以看到连续的图像。但是在网络多媒体系统中,每秒三十帧的播放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需要用DIV、JPEG、MPEG等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和解码在语音方面,语音的传输速率要比较高,一般要求在10Kbps到641cbps,如果是16位的高音质语音信号则需要64Kbps到1.5Mbps的速率。另外,网络多媒体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功能于一体,但是网络多媒体涉及到的硬件设备多种多样,传输多媒体信息的网络种类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网络多媒体对设备的兼容性要求较高,以保证多媒体在不同的网络下传输时多媒体语音、图像的同步性和稳定性。 ……………   第二章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 1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架构图 网络多媒体通信系统以IP电话为基础,在普通电话机的基础上,加入了图像传输和显示功能,在进行语音通信的同时用户可以在触摸屏上书写想要显示的内容,从而更加直观的表达通话者的信息。该系统以嵌入式系统为基础,以太网为数据传输介质,系统对语音信号和图文信号进行釆集,编码,传输以及接收与解码。网络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呼叫方发起呼叫,双方建立连接之后,可以正常地进行语音通话,当需要进行图文通信时,可以进行通过触摸屏进行图文交流。首先,发送方在触摸屏上进行图文信息的输入,图文信号处理模块对图文信号进行采集并送入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微处理器首先对图文数据进行判断,是否符合发送标准,如果符合,对一巾贞图像进行数据压缩编码,然后进行发送。 ………………   2. 2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网络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包括的功能模块较多,比如:网卡、声卡、触摸屏等的控制,网络通信协议的移植,数据压缩编码及传输等,因此,本系统采用嵌入式系统来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专用的系统,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根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对硬件进行选择,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微处理器,以及网卡、声卡等模块的控制芯片型号,并对电路板进行合理的规划分割,应用软件规划与设计以及操作系统的裁剪。在进行软件设计时,根据应用软件的复染性合理利用CPU,存储空闻等系统资源的利用。 ………………   第三章软件环境搭建及设计........... 20 3.1软件层次划分 ..........20 3.2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 21 3.3相关网络传输协议.......... 31 3.3.1 TCP和UDP的选抒.......... 32 3.3.2 RTP/RTCP 协议.......... 33 3.3.3 RTP协议的移植.......... 34 3.4本章小结 ..........34 第四章音频处理模块设计.......... 35 4.1音频处理模块的框图及工作原理.......... 35 4.2发送端设计.......... 35  4.3接夂端设计.......... 41 4.3.1 接收 RTP 包.......... 42 4.3.2音频播放.......... 43 4.4本章小结.......... 44 第五章图文处理模块设计.......... 45 5.1图文处理模块的框图及工作原理.......... 45 5.2发送端设计.......... 45 5.2.1建立RTP会话.......... 46 5.2.2定义图像数据包.......... 48 5.2.3位图压缩 ..........48 5. 3发送图像.......... 49 5. 4接收端设计.......... 49 5.5本章小结 ..........53   第六章性能测试 在对系统进行测试时,我们将两个相同的终端通过路由器接入局域网,其中左侧的系统作为发送端,右侧的作为接收端,发送端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6,接收端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8。实验效果如下图所示:图文通信的接收端在接收到图文数据后,需要将图文信息显示到液晶显示器上,闲为发送方是将图文数据以位图的形式进行的保存及传输,所以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同样要以位图的形式进行显示。在WINCE系统中绘制位图,需要用到CDC类及其两个方法:Create Compatible DC和BitBlt。CDC类是windows系统中用来绘图的工A-,其内部包含了常用的绘图方法。绘制位图时,首先要将位图选入内存设备环境,为此我们首先要调用Create Compatible DC函数产生与pDC指定设界雜容的设备上下文内存,设备上下文内存包含显示表面的信息。 …………   结论   本文针对传统通信工具的通信方式单一的缺点,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网络多媒体通信系统。该系统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通信方式的多媒体化进行了研究。系统以普通的IP电话机为基础,在保留其语音通信功能的同时,增加了对手写轨迹的传输和显示功能,实现了通信工具的功能扩展。本课题首先对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在国内外的各种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调研,接着对系统实现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深入讨论了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设计流程。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在考虑到系统的实用性和功能的多样性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一款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实现了声音和图像在网络上的传输,以及二者的同步播放。 …………… 参考文献(略)  

优秀毕业论文范例篇二

  一、什么是电子证据   (一) 概念 电子证据,顾名思义是指以电子信息形式存在的,在犯罪过程存留下来的能够参与诉讼过程具有证明案件客观事实的材料,通常也被称为“计算机证据”、“电子数据证据”、“网络证据”等。这样的说法大多是从电子证据的外在表现形式及某些技术特征来定义的。新实施的《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该法条对证据种类进行了扩展,使电子数据成为证据有了法定的依据。同时,新刑诉法相关释义中对电子数据也进行了初步的界定,“是指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电子签名、访问记录等电子形式的证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试行)》(2009年4月)第2条规定“电子证据是指由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而出现的各种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及其派生物。”可以说,电子数据的范围要大于电子证据,而电子证据特指能够作为证据使用的电子数据。在厘清“电子数据”与“电子证据”关系后,可以明确的勾勒出电子证据的“轮廓”,即并不是所有的电子数据都能被称之为电子证据,而电子证据则是专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而产生的各种材料。由此可见,对电子证据概念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表现形式,“为此,不妨将电子证据界定为: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借助信息技术或信息设备形成的用作证据使用的一切数据及其派生物。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釆用这一概念进行相关理论的阐述。 ............   (二)特征 电子证据之所以被称为证据,说明它一方面具有证据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又因为其产生的形式、存储的方式等特点又具有其自有特征。因此,需要从两方面来概括电子证据的特征。基本的证据特征从诉讼法的层面来讲,并不是所有以电磁形式存储的电子数据都能作为证据使用,只有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数据材料才能成为电子证据的来源,即要求电子证据必须具备证明力和证据能力。根据证据学理论,通常认为证据都应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具有一定的证明作用及其所起到的证明作用的大小,即只有与案件事实存在真实客观联系的材料才能成为证据;证据的证据能力则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某些证据材料能够被采纳,被允许作为证据使用的资格。因此,电子证据作为证据的首要特征就是具有证据的基本属性,即电子证据的证明力是指电子证据与待证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客观存在的联系,而证据能力则是指电子证据能够拥有证明案件事实的法律许可的证据资格或法定的证据地位,从而能够成为法律活动中的适格元素而被加以运用。 ………………   二、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及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一) 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鉴于电子证据生成的特殊性和存储的依赖性,很多情况下电子证据都会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转化为其他证据形式参与诉讼,不能以自身的原始形式进行示证,从而弱化了电子证据独立的法律地位,也不能引起诉讼参与各方的重视,在以往的实践活动中,一些具体案例就因为对电子证据的釆纳与否形成了天壤之别的判决结果。随着电子证据独立的法律地位的确定,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子证据应该以其原有的形式独立参与诉讼。在以往的各种传统学说中,电子证据作为视听资料出现在诉讼活动中是较为常见的情形,这是由于电子证据在存储方式、表现形式及证明方法等方面与视听资料有相似之处造成的。在这种学说中,大大缩减了电子证据的覆盖范围,只有被认为是视听资料的电子证据才能进行诉讼程序,在很大的局限性,也会带来法律适用上的问题。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数字技术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以往的模拟技术,电子技术已全面进入了数字时代,如果再用视听资料的“碗”去装电子证据的“饭”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其次,电子证据也有很多被作为“书证”或“物证”的情况。众所周知,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物证则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具体物品或物质痕迹,通常是以其客观属性和外部特征来表现证明作用的。笔者认为这两种学说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拿“书证说”来举例说明,电子证据虽然显示在屏幕上时是文字、符号、图片或其他形式的数据,在计算机内部则是通过特定程序和机械元件的配合记录在磁碟或其他存储设备中,并可以经打印机等其他外置输出设备转化为书面形式,但仅从这些特征就判定其为书证未免有些牵强。就书证的基本特征来说,电子证据并不是以其记录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相反,电子证据是在案件进行过程中伴随案件同步进行所生成的反映案件事实的信息或数据,并不完全具有书证的特征。因此,将电子证据归属于书证是不准确的。同理,将电子证据归属于物证也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   (二) 对电子证据分类的初步探讨 根据电子证据的存储环境和运行状态,可以将其分为静态证据与动态证据,即已经过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处理,存储于相应数字化设备的存储空间中或经过输出设备生成的数据为静态证据,反之在各种数字网络中传输的电子证据,随时会有数字设备进行处理并发生变化的数据则为动态数据。两者比较来看,静态证据可以是计算机存储空间内存储的各类文档、音视频文件或其他数据,也可以是被存储于各类外部存储设备如光盘、U盘等存储介质中的数据,是己经固定存储的数据,排除人为因素后具有相对稳定的完整性,从取证技术的角度来讲比较容易保证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所获取证据的真实性。而动态证据因在无线或有线的数字化信息网络中进行实时的传输处理,获取和采集此类证据的难度和成本要远远高于相对固定的静态证据,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在目标数据出现后,采取不阻碍正常通信的方式复制往来数据,实现对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对电子证据进行此种分类的目的在于制定相关的电子证据收集规则时,根据不同类别的电子证据釆取不同的收集措施和程序,立求从根源上保证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   二、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及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8 (一)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8 (二)对电子证据分类的初步探讨.......... 9 (三)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11 (四)基层检察工作中电子证据的特点.......... 16 三、电子证据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7 (一)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认定 ..........17 (二)在现有证据规则的基础.......... 18 (三)电子证据能否作为定案的唯一证据.......... 20 四、对建立电子证据制度必要性的探讨.......... 22 (一)国外对电子证据立法的情况 ..........22 (二)如何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电子证据制度.......... 23 (三)检察机关电子证据技术的发展前景.......... 25   四、对建立电子证据制度必要性的探讨   (一) 国外对电子证据立法的情况 就目前情况来看,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制定了关于电子证据的法律或者规则,如英国《电子通信法案》、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德国《多媒体法》、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新加坡《1998电子交易法》、菲律宾《电子证据规则》、澳大利亚《计算机和证据法》、我国香港也在诉讼证据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子交易条例》等。联合国也通过了一系列文件来规范电子证据问题,如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签字示范法》等。可以看出,通过立法规范电子证据这一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所产生的证据,賦予其证据资格,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国制定电子证据法律或规则的基础是承认电子数据的证据效力,但在具体的细节规定方面则因为不同法律传统的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做法,英美法系国家电子证据立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电子证据认证规则,如美国《美国1999年统一证据规则》和《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而大陆法系国家在制定电子证据立法的初期因奉行自由心证制度,对电子证据的认证没有特殊的规定,随着网络犯罪问题的高发不得不逐渐制定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试图解决网络犯罪的取证问题。同时,各个国家在对待电子证据原件与复制件法律地位的问题上也存在很多的分歧,有的国家釆用“拟制原件说”,将电子证据的复制件或转化形式拟制为原件,在诉讼活动中等同于原件的法律效力。 ………………   结束语   本文笔者在参加过几次系统内部的电子证据技术培训后,对电子证据及相关的取证技术有了浅显的认识和了解,并结合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产生了一些并不成熟的想法,希望从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学界对电子证据的权威论断,达到指导实践,提高技术水平与理论素养的目的。文章的撰写参考了许多法学大家的著作,搜集整理了许多网络上的内容,并结合课程中各位老师对法学专业所传授的经典理论,切实增强文章的法学理论价值和司法实践意义。希望通过加大对电子证据技术的认知程度,对其予以科学的定性和定位,并积极倡导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科学、规范地运用电子证据,真正使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成为与传统证据并驾齐驱的证据类型。电子证据问题在得到立法的肯定后,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难以在实务中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同时,对电子证据的研究涉及取证、固证、示证及保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证据领域,经过本文作者的简单论述,只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所提出的建议也比较简单,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发挥抛砖引玉的功用,引起大家对电子证据的广泛重视,多提出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理论观点,真正实现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与价值,指导检察机关科学办案,充分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法学的需要。另外,由于受条件和能力所限,所查阅搜集的外文资料较少,也使得文章论证有不充分之处。笔者相信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电子证据技术的发展前景会十分广阔,将引领中国特色法治社会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 …………… 参考文献(略)  

优秀毕业论文范例篇三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移动由小到大,成为全球网络和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由弱到强,成为世界 500 强第九十九位且国有企业年利润第一位;由跟随者成为引领者,带动 TD-LTE 行业标准的发展;由名不见经传到蜚声中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数。这十年是中国移动全体员工只争朝夕、艰苦奋斗的十年,是抓住机遇、不断创新的十年,是规模发展、创造卓越的十年,是坚定信心、不断超越的十年。十年间,基站从 5 万到 55 万,客户从 4000 万户到超过 5.84 亿户,年运营收入从 800 亿到 2010 年的 4,852 亿元,年利润总额从 130 亿到 2010 年的 1,508亿元。中国移动 2001 年首次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 500 强以来,连续九年入选世界 500 强,2009 年更是进入了 500 强前百位;中国移动品牌连续四年入选明略行和《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最强势 100 品牌”,2010 年排名第八位,位于电信运营商首位;连续第八年入选《商业周刊》杂志 IT100,2009 年排名第二十三位;连续两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指数;穆迪公司和标普公司在 2010 年度内分别将中国移动的企业债信评级随同中国国家主权评级的调升而同步调升,目前公司拥有穆迪 AA3(前景正面)和标普 AA-(前景稳定)的评级。中国移动是 3GPP、ITU、TMF、NGMN 等国际组织的主要成员,是达沃斯等国际会议的主席和主旨发言者。中国移动正在演绎并将不断演绎攀登一座座高峰、大象也能快跑的精彩乐章。从宏观环境方面来看,中国 2012 年经济增长率呈现下行态势。二季度 GDP增速为 7.6%,季度增速三年以来首次低于 8%。考虑到市场需求增速减缓,下半年经济增速也不会出现明显回升,稳增长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任务。受宏观经济影响,电信行业收入增速明显减缓,增长形势十分严峻,上半年电信行业收入增幅明显低于近 11 年的平均水平。移动电话普及率逐年攀升,客户增长空间遭遇“天花板”,整个行业净增客户规模呈逐年下降之势,以号卡销售为核心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整个通信行业传统语音业务增速放缓,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资费水平的逐年下调,语音业务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小,通信运营商收入增长逐步向数据流量业务驱动模式转变。与此同时,互联网业务对传统电信业务替代趋势不可逆转。在传统电信业务领域,通信运营商面临各种互联网业务的直接竞争,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从客户体验、业务内容、营销模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数量众多的新闻资讯产品,向客户提供免费的新闻信息服务;大量互联网音乐网站,面向会员提供开放的曲库,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微信产品,仅用不到一年半时间,客户数逾 1 亿。根据调研显示,手机报的退订客户中,有 66%的用户是由于信息源可替代及免费需求而退订。互联网业务对通信客户分流效果十分明显,部分通信运营商传统的数据业务收入或业务量下滑显著。 ………………   1.2 研究意义 现阶段 GSM 网络仍然是中国移动运营的主体,有 99%的客户仍然是 GSM网客户,是公司的收入平台和利润来源。除此之外,TD-SCDMA 网络目前在绝大部分城市仅仅实现了“热点”覆盖,TD 用户业务使用的连续性还要依赖 GSM网。因此,在一定时期内,GSM 网仍是业务发展的根本,是中国移动保持网络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面对日新月异的客户需求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竞争环境,如何提升 GSM 网络的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如何提高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忠诚度和业务使用黏度,如何保证 GSM 网络优化和建设的投资效益,已成为中国移动必须要面对的课题。GSM 网络经过多次大规模扩容工程后,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的无线通信网络。但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数量急速上升,用户对网络性能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主要依赖于细致、系统的网络优化工程。网络优化工程是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和容量,实现网络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它不仅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   第 2 章 吉大校园移动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实施地点情况简介 高校区域的话务量、数据流量近年来呈爆炸性增长,在此区域内载频数量猛增,小区不断分裂、分层,导致网络建设、优化、维护难度及投资越来越高。近年来的投诉情况分析告诉我们,高校客户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建设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建设需求,必须开展深度底层覆盖才能解决相关问题。高校区域具有建筑密集、用户和话务密度大、数据业务需求大、潮汐效应明显等特点,高校区域网络环境复杂、投诉敏感度高,是网络建设和优化的重点和难点。吉林省内现有高校 60 余所,仅长春市就有 49 所。吉林大学前卫校区是典型的校园区代表,校园区内总计 49 处建筑,占地 3.15平方公里,有教职员工及学生近 3.4 万人,底层网话务量忙时达 614ERL。为探索出一套复杂场景下的网络综合解决方案,中国移动吉林公司以吉大南校区为核心,进行精品大学城网络探索,力求总结出一套降低网络底噪、有效实施城市深度覆盖、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的网络综合解决方案,对高校、居民小区、商业区等场景的质量提升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   2.2 大学校园移动通信网络现状   2.2.1 现网设备使用情况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宏基站覆盖有 66 个小区;微蜂窝(含周边小区)65 个;无线直放站(含移频直放站)6 套,5 台设备;光纤直放站 178 套,247 台设备;此区域还使用了 29 台干线放大器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直放站和干线放大器设备提升底噪,影响网络质量。对前卫校区及其周边的 65 个小区的话务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每线话务量超过 0.5Erl 的有 16 个小区,占小区总数的 24.62%;数据占比大于 40%的有 27 个小区,占小区总数的 42.54%(具体情况详见附表 A),其中 65 个小区平均的无线利用率为 77.22%,最高的无线利用率达到了 176.1%。对长春移动 2010 年 8 月份-11 月份共 3000 多次投诉采样数据进行分析(如表 2.5 所示),其中覆盖类问题(信号弱或曾有覆盖)占总投诉的 54.8%(见图2.3)。弱覆盖是前卫校区当前最大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解决。 ………………   第 3 章 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4 3.1 整体流程 ........ 14 3.2 网络容量规划 ............ 15 3.3 业务发展预测 ............ 16 3.4 设计总体原则 ............ 17 3.5 技术方案实施 ............ 23 第 4 章 吉大校园移动通信网络投资效果评价......... 29 4.1 网络质量评价 ............ 29 4.2 经济效益评价 ............ 32 4.3 社会效益分析 ............ 36 第 5 章 大学校园网络投资项目的启示......... 39 5.1 大学校园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新方法...... 39  5.2 省内同类网络投资方面的探索 ........ 40 5.3 省内其他网络投资方面的启示 ........ 40   第 5 章 大学校园网络投资项目的启示   5.1 大学校园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新方法 2009 年中国移动吉林公司实现了基于 C-RAN 架构宏基站组网模式的创新,2010 年又利用该组网方式进行了底层网组网建设的创新,不仅突破了原有底层网建设模式,同时其效果上远远超过了 GRRU(数字光纤直放站)的水平,网络底噪得到了大幅降低,网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并且节省空间,节能降耗,提升维护效率,减少维护成本。在用好 900M 网络基础之上,充分使用 1800M 分流话务,在话务热点地区搭建四层立体组网的新架构,同时利用微蜂窝与微微蜂窝基站覆盖精准的特点,有效吸收室内和热点区域的话务量,降低 900M 网络负荷。控制网络底噪,减少切换,解决高层干扰和底层覆盖。区域性整体规划,保证网络的连续性及覆盖深度,频率复用度高,降低干扰,提高切换成功率,确保了区域的整体网络质量。减少的对无线环境的污染。 ………………   结 论   在收益偏低的情形下,只有通过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才能实现网络的效益运营,此时 C-RAN 架构及分布式基站的成本优势得以凸显。首先是选址费用越来越高的局面通过灵活高效的基站布置方式得到一定缓解,其次是由于占地面积减少导致工程配套费用降低,第三是集中化的布置节省了维护的成本,最后通过高效节能的设备使得电费得以减少。本文以投资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对大学校园移动通信网络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开展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网络存在问题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通过原理分析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对大学校园区域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进行了研究。分别在容量规划、业务预测、无线传播模型、网络结构设计、技术方案实施等多个方面,综合讨论了基于 C-RAN 架构及分布式基站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流程和方法。根据研究所得的流程及方法,开展目标区域底层网络的建设实施,最后通过仿真工具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规划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分布式基站相较于传统方式更适用于校园类复杂场景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通过本文探讨,认为经过科学的规划和周密的准备,采用多种方式降本增效,精心组织实施大学区域移动通信网络投资项目的实施,能够最终提升高校校园区域的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同时摸索出一套复杂场景下的移动通信网络综合建设解决方案,应用至全省各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去,实现企业低成本高效益运营。 …………… 参考文献(略)  

优秀毕业论文范例篇四

  第 1 章 绪 论   1.1 PDM 系统简介 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是一项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零部件信息,计算机辅助设计文档,技术工艺文档,产品结构,权限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工作流程,设计变更管理过程等)的技术。从产品角度看,PDM 可以协助企业完成产品的策划,跟踪产品的设计概念,及时的追溯历史数据和相关信息。从过程角度看,PDM 可以帮助企业协调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过程事件,包括设计审核、批准、变更,工作流程优化和产品发布等。PDM 以软件为实施基础,以产品管理为中心,完成数据、资源、过程的统一化管理,为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变更搭建并行环境,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PDM 拥有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PDM 功能的核心是管理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分为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产品在开发生产过程中输出的数据属于静态的数据管理,包括产品设计数据的存储,操作权限设置,版本控制,导出报表等。产品的设计变更和工作流程变更等所有数据的记录属于动态的数据管理,实现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诸如设计签审、会签和产品发布等过程事件的管理。静态和动态数据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对与产品相关的信息监测和控制力度得到了提升。PDM 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业,是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它依靠科学的管理框架,协调各部门活动一致,使企业形成一个高效运作整体,提高企业效益。但是 PDM 并非是一个面向所有企业的通用解决方案,PDM 的有效实施还要紧密结合企业的文化,适应企业的生产关系,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匹配。 ………………   1.2 消息通信在 PDM 系统中应用 PDM 是一项集成并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过程的技术。尽管 PDM 主要面向的是制造业,但在其他工业领域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企业产品信息管理的优先解决方案。消息通信隶属于 PDM 系统中通信与通知应用功能范畴,主要负责消息通知、文件传输和用户管理等工作。随着产品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生产中越来越重视协调、并行的工作方式,使所有工作人员形成一个有效的统一整体,及时共享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生产、测试等数据。消息通信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种支持高速、异步、进程间可靠通信的技术,协调分布在各部门用户的工作进度,保证整个业务流程准确、有序、高效的运行。数据的流转速度和共享范围直接影响着企业对产品数据的管理工作,消息通信为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通提供了一个媒介,使用户能够及时获得产品项目生产的最新动态和输出数据,协调参与人员的工作进度。PDM 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消息通信则是解除 PDM 用户陷入信息孤岛困境的有效方法,增加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利用。使项目流程的推进过程是依靠逻辑上的消息驱动而不再是传统的物理方法。 ……………   第 2 章 PDM 需求概述及消息通信机制研究   2.1 PDM 共性需求 详细分析在企业实施 PDM 项目后,PDM 系统将如何帮助企业改善和解决当前或是未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企业信息化问题,为企业选择适合的 PDM 实施方案、制定接下来的实施计划等一系列后续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依据 PDM 调研和需求分析,为PDM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明确工作目标,合理解决各阶段的人员分配问题,制定出合理可实施的 PDM 系统软硬件体系结构,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并逐步完善产品数据管理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需求分析是实施项目过程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实现产品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如果企业在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工作做的不够详细,那么后续的实施计划也无法做到周全。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做很多无用功,甚至有可能造成项目实施失败的严重后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PDM 功能结构如图 2.1所示:PDM 系统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工程[1]。企业在计划实施 PDM 项目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的 PDM 产品。PDM 系统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同时也很复杂的系统。如果不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盲目选择,结果有可能会导致 PDM 项目实施的失败,在以往的过程中,这种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企业想要选择一个合适的 PDM 系统,必须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实际的生产需求。只有在自对自身状况和实际需求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才能完成对各种不同的PDM 解决方案的正确评估,从而选出功能模块齐全完善,可扩展性强,技术服务好,性能稳定,价格合适的 PDM 产品[2]。 ………………   2.2 PDM 个性化需求 企业通过实施 PDM 提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各行各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产品数据管理的理解和需求也不尽相同。由于企业在组织结构,发展方向,软硬件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用户对 PDM 系统的应用需求也不同。不仅是不同行业之间,即使是同一行业内部的各企业应用需求也不同。PDM 要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为企业指定适合的业务模式。PDM 系统要主动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尽量缩短企业用于适应系统的时间,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个性化需求在企业实施 PDM 项目中有着重要意义,有必要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   第 3 章 PDM 系统中消息通信设计 .........16 3.1 通信框架描述 ....... 16 3.2 消息通知功能设计 .......... 17 3.3 文件传输功能设计 .......... 26 3.3.1 流程设计 ....... 26 3.3.2 类的设计与实现 ........ 27 第 4 章 PDM 系统中消息通信实现 .........29 4.1 消息通知功能实现 .......... 29 4.1.1 消息的分类 ..... 29 4.1.2 消息加密 ....... 32 4.2 文件传输功能实现 .......... 34 4.3 程序测试 .... 36 4.3.1 ORACLE 与 ODP.NET....... 36 4.3.2 实验结果分析 .... 37 第 5 章 总结和展望 ......39 5.1 全文总结 .... 39 5.2 工作展望 .... 40   第 4 章 PDM 系统中消息通信实现   4.1 消息通知功能实现 4.1.1 消息的分类 PDM 系统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消息:请求类型,验证类型和通知类型。请求消息是请求服务方(通常是客户端用户)向服务提供方(通常是服务端)传送的消息包,消息包含请求方的 IP,端口号等信息,在 PDM 系统中主要体现为用户登录请求、数据库连接字请求等;验证消息通常是提供服务方回馈给某个特定用户的结果信息,在系统中主要体现为用户成功登录、用户离线等;通知消息是在双方交互的过程中,一方(通常是服务端)向多个用户发送的通知,在系统中主要体现为刷新工作流通知,重新加载项目信息通知。系统中所有消息类型如表 4.1 所示:DES 算法是 IBM 公司为数据加密设计的解决方案,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保护,防止数据未经授权泄露或被非法篡改;破解算法的难度非常高,破解算法的投入远大于收益,又要易于应用和理解;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而不是算法本身;实现方式简单,实用效果显著,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应用场合。算法的输入参数包括工作密钥(Key),被加密的明文或待解密的密文(Data)和工作模式(Mode)。其中 Key 共有 8 个字节,64 位,使用 56 位的工作密钥和附加的8 位奇偶校验位;Data 也是 8 个字节,64 位;Mode 是 DES 的两种工作方式:加密明文和解密密文。如果 Mode 为加密,则用工作密钥加密 Data,得到 64 位密文;如果Mode 为解密,则用工作密钥解密 Data 密文,得到 64 位明文。 ……………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 PDM 系统中消息通知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总结本文,具体结论如下: 1) 讨论了企业对 PDM 的共性需求和特殊的个性化需求,并针对个性需求做了具体的分析,认真研究了实施个性化需求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和弊端。以某汽车零部件公司为例,具体分析了该企业对 PDM 的需求,包括公司对 PDM 的个性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出了实施条件和要求。 2) 针对 PDM 系统中消息通信的需求,具有消息通知、文件传输、用户管理等基本功能,确保信息在交互过程中的高效、安全保密。PDM 采用了三层的 C/S 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数据安全性。使用 ODP.NET 接口访问 ORACLE 数据库,实现后台数据库的设计,通过 ODP.NET 的数组绑定特性,在一次访问中可以执行多条 SQL 命令,有效的降低了访问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 3) 通过消息加密,使消息是以密文的形式在网络上传递,降低了非法用户窃取、篡改消息的几率,保证了消息传输的安全性。 4) 消息通信的实现按照面向对象方法的原则,设计了大量的 C#类,与基本的库函数相结合,同时采用了 dll 技术和委托、事件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消息通信的公平性和一致性提供了保障,并且有利于功能的扩展和维护。 …………… 参考文献(略)

 

优秀毕业论文范例篇五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近些年,卫星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卫星通信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低频段卫星已经非常拥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相继加入到对如 Ka 频段等一些较高频段卫星通信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中。我国对 Ka 频段卫星通信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但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于 Ka 频段卫星通信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国对通信卫星的研究始于 70 年代,目前,国内卫星通信中大量使用的是 C 波段和 Ku 波段,我国对 Ka 波段卫星通信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地面相关设备及星上转发器的研究工作在九五期间已经展开,部分专题已取得突破。但是因为器件、仪器、工艺等条件的制约,使其在功放、体积、重量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宽带卫星通信的地位不断提升,频段资源使用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鉴于此,如果我国想在此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尽早展开对于 Ka 波段卫星通信的应用研究。目前,我国已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了 Ka波段通信卫星轨道位置,能够拥有我国自主发射的 Ka 频段卫星已不再遥远。所以,研究影响 Ka 波段通信信道的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相应对策意义重大,有利于今后我国 Ka 波段卫星通信的整体设计研究。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固定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发展迅速,在宇宙通信中占有重要位置。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传输中继来进行地球上无线通信站点之间的相互通信,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由地球站和卫星两个部分组成。静止轨道 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卫星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约为 35786km,可以认为其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它的运行周期大约是 24h,因此,也可称其为地球同步卫星。对于同步卫星,只需三颗相差 120o的 GEO 卫星就能够让通信信号覆盖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同时,这类卫星的系统建立起来比较容易,不需要系统跟踪。随着近些年来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号电波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目前, L、S、C 等低频段卫星通信已经非常拥挤,一些高频段卫星开始投入使用,比如 Ku、Ka 频段,Ka 频段与其它频段相比较来说,优点显著,它能够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通信容量大;并且由于 Ka 频段频率相对较高,既能够节省功率,同时也能增加轨道的卫星数,减少卫星之间的相互干扰。然而,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也存在一大缺陷,就是该频段对大气损伤非常敏感,如何减少大气损伤造成的影响则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   第二章 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特性   2.1 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统计模型 对 Ka 频段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一般包括静止卫星通信和移动卫星通信。本章主要讨论的是 Ka 频段静止卫星通信的信道特性,对于 Ka 频段静止卫星通信信道来说,其信道特性主要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较差,传输性能不稳定。与 Ku 频段、C 频段等相比,对于 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来说,一般会受到大气层更多的额外衰落[8]。对于绝大多数可行性较低的 Ka 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来说,可以将其信道衰落特性看作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即由加性高斯白噪声与带内“平坦”衰落组成,而且这一平坦衰落是非时间选择性的,经研究表明,其只与天气情况相关。 ……………   2.2 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仿真模型   2.2.1 信道仿真模型 本章着重研究了考虑天气影响的 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模型。首先描述了 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的统计特性,根据信道特性函数,建立了该信道的统计及仿真模型。并深入分析了信道衰落的特性,分别分析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包络衰落和相位衰落下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得出结论:信号包络衰落引起的信号衰落在接收信号衰落中起决定性作用。最后推导出了信道模型仿真系统下的理论误码率公式,通过对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的对比,可以认为这个 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模型是合理和可行的。本章为后面对Ka 频段固定卫星信道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传统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一副发射天线和一副接收天线,称作单入单出(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系统。根据香农(Shannon)信道容量定理,如果系统的发送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那么相对于 SISO 通信系统,信道容量就会成倍提高。将MIMO 技术应用于卫星通信中,可以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满足卫星通信高传输速率、高传输性能的要求,有效对抗大气损伤的影响,可以说是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5]。 ……………   第三章 MIMO 技术与 STC 编码........14  3.1 MIMO 系统模型 ....14  3.2 MIMO 系统信道容量 ........15  3.2.1 高斯信道下的信道容量......15  3.2.2 平坦衰落信道下的信道容量....16  3.3 空时编码技术........18  3.3.1 空时编码系统....18  3.3.2 空时编码的主要类型及性能比较........19  3.4 本章小结....20  第四章 基于正交的空时分组编码......22  4.1 Alamouti 发射分集方案 ....22  4.2 广义复正交空时分组码....26  4.2.1 复信号的正交设计编码......26  4.2.2 复信号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译码......28  4.3 仿真分析....30  4.4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31  4.5 本章小结....35  第五章 Ka 频段卫星通信下的自适应 MIMO 方案.........37  5.1 自适应 MIMO 系统框图 .........37  5.2 基于最大化吞吐量的自适应调制算法....38  5.2.1 系统模型......38  5.2.2 自适应调制算法......39 5.2.3 仿真分析......41  5.3 本章小结....44   第五章 Ka 频段卫星通信下的自适应 MIMO 方案   抗衰落技术主要有分集技术、自适应技术和差错控制编码技术。这三种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对于 Ka 频段卫星通信系统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由大气损耗引起的信道衰落造成。如果单纯使用传统固定调制或编码方式,当受到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时就会有较高的错误率,大大降低了传输性能。如果在系统的发射端,选择与接收端得到的瞬时信道状态合适的调制方式或者空时编码方式,就能有效地降低大气损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本章中,主要对 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下,针对 MIMO 技术和自适应技术相结合的抗衰落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 ……………   结论   自适应技术和 MIMO 技术是实现高速、优质无线通信的有效途径,已经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自适应技术和 MIMO 技术在 Ka 频段固定卫星信道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部分: 1) 研究分析 Ka 频段固定卫星通信的信道特性,建立了信道的统计和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的对比,得出了本文运用的 Ka 频段卫星通信信道模型合理的结论。 2) 介绍了 MIMO 技术、STC 编码和基于正交的空时分组编码。给出了 MIMO系统模型和不同空时编码的系统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空时编码方法。着重研究了不同空时分组编码,对不同的空时分组码进行了仿真和比较。 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自适应技术和 MIMO 技术在 Ka 频段固定卫星通信信道的应用研究,给出了自适应 MIMO 系统框图。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化吞吐量的自适应调制方式,推导了自适应调制算法,不同于一般 Ka 频段卫星通信的信道衰减补偿算法,这个算法是根据不同天气条件,利用 MIMO系统的接收信噪比自适应的转换调制方式,以维持一定的目标比特率为目标,从而获取较高的系统吞吐量。本章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该算法能有效应对 Ka 频段固定卫星通信信道下的严重信道衰落,在兼顾系统性能和频谱效率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吞吐量。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