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6
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毕业论文精选篇一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开发背景 随着英特网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及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随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业务运行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步增大,如今人们已经融入了英特网环境,网上购物、网上办公等生活或工作的活动都与网络密切相关,此外,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电脑的价格和宽带接入的费用大幅下降,每年接入英特网的家庭电脑和办公电脑呈几何数的增长[1-2],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工作方面的业务已经具体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同时,如今工作程序和业务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手工操作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业务处理,我国各个单位都十分重视信息化的建设,MIS 系统、企业 ERP 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专家系统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各个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些部门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3]。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信息化办公、多部门的办公信息共享、信息一体化等是各部门建设目标。此外,由于学校发展规模逐步壮大,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后勤处理的业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繁杂,所以,学校后勤管理的压力大,服务质量跟不上,鉴于这种情况。因此,依托现代化的信息平台解决目前的后勤财务管理十分必要,因此,籍此可以解决手工操作不能解决的难题,缩短处理时间,简化了资金处理程序,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广大师生,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在线支付类的系统建设也是校园数据化建设中一个重点内容之一。 …………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过去,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师生需要去财务部门缴纳各种费用,这种缴费方式受到很多条件限制,操作复杂,且容易出现诸多错误和纰漏,有着操作复杂、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缺点。后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大量的普及,各种网上缴费系统迅速出现,缴费的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手机费、水电费还是购房按揭费,这些缴费网点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分布,不仅方便了广大市民,而且还提高了缴费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家的时间。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上海和北京等地,均建立了各种完善的网络缴费系统,缴费业务范围还包括了煤气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等,城市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轻松的利用英特网在网络上缴费。然而国内高中学校在缴费相关系统方面的建设则处于起步阶段。高校缴费业务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相对高中学校好些,但大部分学校缴费业务单一,主要集中在学杂费收取这个模块。比如电子科技大学和华东交通大学与建设银行建立金融合作关系,财务处建立了 WEB 网上学杂费缴费系统,用户利用银行账号便可通过网上银行转到学校 WEB 学杂费系统中,这样就形成了在线实时小额电子钱包系统。系统的功能还可以由缴纳学杂费扩展到缴纳各种等级考试和充值饭卡等费用。这几年,高校开始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断地升级并增加在线缴费系统的功能。总之,这种在线支付是由学校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双方按一定比例承担项目的费用,银行提供相应的网上银行接口,学校负责开发客户端交易系统;当用户在网上缴费时,先在学校客户端选择需要缴纳的费用,然后选择缴费的银行,把用户银行账号下的金额划入到学校在银行的账号商户,最后把交易成功的记录通知到时学校网上交易系统服务器中。这就是我国各级学校的电子钱包在线支付系统的思想。 …………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与理论   2.1 系统通讯理论 由于学校的多套系统交互数据在本系统中涉及到,那么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能够被正确地设计出来就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是对常用的通讯协议的主要思想并能够运用在本课中的理由做出解释。第一次握手是两个通讯发起端向服务端提交通讯请求,服务端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做出应答;第二次握手是发起端接收到服务端的正确应答后并向服务端发送通讯状态询问,最后由服务端做出通讯状态的应答;第三次握手是发起端再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准备和通讯请求,服务端接到请求后,对服务端做出应答。三次握手成功后数据才能在发起端和服务端进行传输,信息校验机制才能被 TCP 协议利用,接收方数据的内容和顺序才会与发送方的一致,这就是 TCP 协议的可靠性,然而通讯性能不高,控制机制复杂便是 TCP 协议的缺点。UDP 协议正好与 TCP 协议相反,它是发送端直接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包,没有任何的握手过程,是一种无连接的通讯协议,所以 UDP协议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UDP 通讯协议的缺点:数据报文式套接字,套接字在通讯前不建立任何的连接,发送端只负责发送数据包,不进行数据重传和组装的工作,所以不能保证接收方接收数据包的正确性,存在一定的丢包率,比如网络性能差的时候,丢包情况会出现并且还会很严重。UDP 通讯协议的优点:通讯效率高,占有资源少,控制原理简单。如果网络通讯状态良好而且通讯量大时,便可使用 UDP 通讯协议;如果要求通讯准确并且不能出现丢包的情况,则可使用TCP 通讯协议。 …………   2.2 B/S 设计模式 B/S 是 Browser/Server 的缩写,在 B/S 结构下,通过浏览器来完成用户界面,前端实现的只是关于系统功能的一部分事务逻辑,服务器端实现了系统功能的主要事务逻辑。该结构的最大优点就是很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可以不用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使用该结构开发的系统,当然是用户的电脑连接了网络。这样用户端就省去了安装费用,用户端的维护费用基本没有[21]。系统的扩展主要是服务器端进行,基于以上优点,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 B/S 结构开发系统,特别是 AJAX 技术,随着需求的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B/S 结构具有如下特点[23-27]:随着社会的发展,软件系统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软件系统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更新和升级,基于 B/S 架构的软件系统在这一方面就体现了巨大的优势。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只在服务器端进行,省去了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的时间,这就使得系统管理员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不论系统用户规模有多大,增加的分支结构有多少,都不会增加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如果是异地介入,只需要连接专网就可以实现,因此给予 B/S 结构开发的系统,对于远程维护、升级来说都非常方便,这就导致客户机的工作量越来越小,服务器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这也是将来信息体统发展的一个趋势。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13 3.1 系统开发要求 .......13 3.2 系统业务总体需求分析 ....13 3.3 系统需求详细分析......14 3.4 非功能性需求 .......21 3.5 本章小结 ........23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24 4.1 系统设计要求 .......24 4.2 系统设计目标 .......25 4.3 系统总体设计 .......25 4.4 与第三方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模型设计......27 4.5 财务数据平衡对账模式设计.........29 4.6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29 4.7 数据库设计.....36 4.8 本章小结 ........43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44 5.1 系统开发模式和开发工具 ......44 5.2 系统部分主要模块 ......44 5.3 网上银行系统与支付系统的双边账自动.........49 5.4 充值记录写入卡务中心系统模块的实现.........52 5.5 本章小结 ........54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软件测试环境 设软件测试是很重要的环节,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测试环境。因为软件功能设计的是否正确都与测试环境密切相。一般来说,测试环境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应将和软件测试环境。这里的硬件环境主要包括:服务器的测试、客户端的测试、对网络环境的测试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的测试。另外,测试环境还需要对兼容性环境进行测试,这就需要在软件运行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首先要针对系统选取合适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然后安装选取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并在该环境下进行软件测试。测试的软件环境: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 Windows Server 2003,用户端操作系统采用 Windows XP 操作系统,并且需要安装 Java 虚拟机,还需要安装.NET 2.0环境以及办公软件 Offices 系列。硬件环境:首先在校园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至少具备两台以上普通 PC 机,两台服务器切需要较高性能以及其它局域网必须的设备若干。 …………   结论   本论文首先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投入资金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下,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广大师生设计并完成了银校电子钱包在线支付系统,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可以很好的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各种缴纳、查询业务,方便师生日常生活。首先对项目进行了合理的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对项目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设计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最后实现了银校电子钱包在线支付系统。并对银校电子钱包在线支付系统进行测试,充分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1) 由于系统的数据库数据量大,并且系统需要稳定、安全,因此合理设计、实现了后台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并根据设计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库访问技术并结合安全技术,设计了完整的数据库对象。 (2) 由于系统不仅在一个系统单位运行,还要在多个系统单位运行,因此要求网络传输时数据包传送误差率小,传输实时性强,因此,首先根据原有系统的数据,设计了合理的数据包格式,这样满足了系统网络要求,开发了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数据交互接口。 …………… 参考文献(略)  

毕业论文精选篇二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言 航空电子己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和演进:第一代航空电子系统是用标准的机箱实现各子系统的单一功能,各子系统独立安装和供电,并与飞行员座舱内的控制板直接连接;第二代航电系统的特点是通过单通道数据总线与各设备实现信息共享,每个子系统都安装一个采用数据总线的输出板卡;第三代航电系统中,各子系统都通过共享数据总线连接,子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进行数据的收发。由于传统的航空电子系统没有统一的软件架构,应用软件与硬件、操作系统和底层软件耦合非常深,系统功能升级、软件更新维护以及硬件器件更换对整个航电系统都可能造成影响。作为战斗机的核心系统之一,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的任务重要度及功能复杂度越来越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电子系统也逐步从重要的实时嵌入式系统向嵌入式综合化信息系统的方向演进,航电系统逐渐具备以下特点[1]:信息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从海、陆、空、天多平台组网的系统中,通过各种传感器和宽带远距离战术数据链获取网络中的信息、处理信息、综合利用信息,同时通过自身的信息采集,也可向网络中心提供信息。资源共享航空电子系统主要通过飞机之间的近距离通信的数据链,进行多机之间战术资源的获取及共享,完成本机多传感器以及外籍多平台信息网的资源数据的关联、信息交换。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研究意义 开放式系统软件架构技术的研究在欧美及俄罗斯已进行多年,宝石台、宝石柱等计划也是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研究领域,但是欧美国家不光进行了理论研究,在很多军机项目中都将开放式系统软件架构进行了深入的应用;基于“宝石柱”计划的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架构,在 F-35 飞机航电系统中的成功应用,使系统软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概念进一步提升。目前,美国国防部在武器系统的各类电子产品中广泛而深入地贯彻和执行开放式系统标准和规范,并且已经成为采购政策;欧洲则根据标准航空电子系统结构联合委员会(ASAAC)计划已经制定一系列有关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软件、模块、包装及系统结构的标准草案;俄罗斯也在其新一代战斗机上采用了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结构[3]。而国内,虽然也于 20 年前就开始了对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研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等部分基础标准,为我国分布式安全航空电子系统的自主研制奠定了基础,但迄今尚未形成自己的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标准,也未在工程中的具体实现。鉴于航电系统面临的技术先进性所带来的开发难度,以及先进技术密集所带来开发经济压力,针对航空电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美国航空电子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开放式系统结构的概念,并采用商用货架产品(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技术,以便更好地适应系统结构升级和功能扩展的需求[1]。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结构是缩短航空电子系统采购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保障系统升级扩展能力,解决新技术可利用性和系统经济可承受性问题的有效途径[3]。既可以提高战斗机系统互操作性,使战斗机设计的灵活性更强,实现战斗机的迅速改装并适应各种飞行以及作战使命的变化,又可以缩短系统的交互时间和采购成本,同时减少维护系统的数量和类型,达到了减少航电系统研制成本的目的[1]。美国国防部已经将开放式系统结构标准作为采购政策,要求在武器系统的电子产品中贯彻执行。目前,在 F-18、F-15、AH-64 及 JSF 等飞机的航空电子系统研制和改进型中已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 ……………   第二章 IMA 对航电软件的需求和几种典型开放式软件架构   2.1 IMA 对航电软件的需求 IMA 具有信息综合、资源共享、功能区综合、分布式并行处理、使用功能组件以及模块化的重要特征。信息综合、资源共享和功能区综合使得软件的功能更加复杂。功能的复杂使得软件的设计、编码和维护变得越发困难。功能的复杂产生了对模块化的需求。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将软件按功能进行划分,采用通用和专用的软件模块配置,实现系统和子系统任务功能。另一方面,飞机的研制和服役时间长,而组件的服役时间越来越短,软件的可扩展性越来越重要。模块化的软件架构能够为软件的扩展提供巨大的方便。考虑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在软硬界面上,要保证软件具备足够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为此需要实现软件与硬件的解耦。在软件功能和结构越发复杂的情况下,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凸显重要性。IMA 要求软件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软件具备健康监控等系统管理能力。 …………   2.2 通用开放式架构 SAE AS4893《通用开放式结构(GOA)框架》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开放式系统结构标准[4]。GOA 模型概念主要是软件架构的分层和接口分类,模型框架如图所示。GOA 框架规定了软件、硬件和接口的结构共 4 层,9 种接口,以便在不同应用领域中实现系统功能[4]。处在最高层,包括具体功能应用的平台,它可以包括多个软件应用组件,不同应用组件之间的通信要求是逻辑接口,但具体的通信通过直接接口;提供了应用软件层的公共服务,系统服务层至少包括操作系统组件,扩展操作系统是 OS 外在系统服务层的其他组件,它允许不同应用的公共需求抽象化。3X接口提供了 XOS 和 OS 之间的接口服务,以提供 OS 4D 接口不包括的能力,或者提供优化的 4D 接口能力;直接访问硬件的软件组件,包括有映射 IO 定义的设备驱动器、存储器等,在系统服务层和资源访问层提供 3D 接口,以允许访问的独立性和不同目标平台的可移植性。2D 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存储器映射定义和处理器指令系统结构定义是 2D 接口的实例,2L 逻辑接口是资源访问层对等接口。 …………   第三章 分布式航电系统通用开放式软件架构设计..... 17  3.1  对典型软件架构的对比分析....... 17  3.1.1  软件架构的分层设计及优化.... 17  3.1.2  应用软件部署及优化.... 18  3.2  软件架构分层需求分析......... 18  3.2.1  层次划分的基本要求.... 19  3.2.2  架构层次划分策略........ 19  3.3  分布式航电系统开放式软件架构划分......... 19 3.4  软件运行框架功能概述......... 24 3.5  软件运行框架功能分解及部署......... 28 3.6  本章小结......... 40  第四章 开放式软件架构关键技术及实现....... 41  4.1  消息发布订阅功能设计......... 41 4.2  配置数据设计....... 58  4.2.1  配置数据设计概述........ 58  4.2.2  具体配置内容.... 60  4.2.3  对配置结果的要求........ 61  4.3  本章小结......... 62  第五章 开放式软件架构应用验证........ 63  5.1  应用软件设计和配置....... 63 5.2  典型航电系统开放式软件架构实例测试..... 71 5.3  本章小结......... 79   第五章 开放式软件架构应用验证   本站阐述了应用软件的设计、配置及典型航电系统开放式软件架构实例测试,给出了测试内容及测试结论。5.1 节介绍了应用功能节点基本构成要素,软件运行框架可以提供的功能服务,及需要的配置数据;5.2 节介绍典型的实例测试,及测试软硬件环境、测试内容、测试结论。5.3 节给出本章小结。提供指定节点上下网状态变化通知服务:应用可向软件运行框架注册需要SCC 状态变化通知的节点,注册成功后,当这些节点的上下网状态发生变化时, 软件运行框架会调用应用提供的接收节点 SCC 状态变化的接口函数通知应用进行处理;提供提供系统内各节点上网状态查询服务;层级关系查询:提供查询节点当前节点的上级管理节点(父节点)和下级需节点(子节点)的相关服务。 …………   结论   本文从航电系统软件架构适应系统设计和硬件发展的基本目的出发,分析了目前主流的开放式软件架构及规范,在总结 GOA 和 ASAAC 软件架构层次设计的基础上,结合 ARINC653 的安全性框架设计,对软件部署进行了设计和优化,提出了软件运行框架层的设计。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首先确定了应用软件与运行框架的接口、运行框架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和运行框架与网络驱动的接口,虽然在整个框架中还存在多种类型的逻辑和物理接口尚未确定,但已经实现将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隔离的功能,基于软件运行框架开发的应用软件已经可以方便地在异构硬件平台和异构操作系统上进行移植。在整个软件运行框架设计实现中,核心技术难点是基于数据分发的消息发布订阅技术和支持消息发布订阅的网络路由技术,在本文中也进行了描述。而作为开放式系统软件架构非常重要的配置数据,在项目过程中从使用、部署和验证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优化。软件运行框架以软件管理、资源管理和通信中间件的角色存在于整个系统软件架构之中,以隔离应用软件和底层操作系统和硬件为基本目的,实现了一种可以在分布式航空电子系统中应用的通用开放式软件架构。该架构最大的优点在于,排除整个系统架构逐层都需要进行规范化设计和标准化的瓶颈,将应用软件运行平台隔离作为主要实现目标,目前该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航电系统研制工作之中,并达到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 参考文献(略)  

毕业论文精选篇三

  1 绪论   1.1 引言 摄像设备所获取的视频及图像由于包含了丰富全面的信息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各类信息服务中。当接收到连续图像序列时,人们首先希望其能在视觉上保持稳定清晰,以便准确把握图像序列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而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提取分析。因此,无论是作为最终画面的呈现还是作为后续图像研究环节的输入,视频图像序列的清晰度和稳定性都是需要保证的。视频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完成,视频采集设备并不局限于固定的摄像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视频采集设备及其应用环境也日趋多样化,不仅包括各种手持摄像设备,还有车载、机载或者船载等多种平台上的摄像仪。此外,军事侦察系统、大型制导系统、机器人导航系统及民用测量测绘系统中,视频采集设备的使用也相当普遍。平台的多样化导致问题的复杂化,在很多应用环境中普遍存在着由于摄像平台姿态变化或者不规则振动而引起的视频信号的不稳定的现象,如平移、旋转、焦变等,导致图像序列存在抖动,严重影响了视频信息的有效利用。因此,如何消除图像序列的模糊和抖动,将抖动视频信号转化为稳定视频信号便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对存在随机运动的摄像平台所获取的视频图像序列进行补偿,这种技术就叫做稳像技术[1],稳像技术有着广泛的用途和较强的科研价值。 …………   1.2研究背景 稳像技术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载体运动连带摄像机运动造成图像序列抖动的问题,隔离外部对瞄准、定位以及成像等系统的扰动。早期的稳像技术主要应用于测绘仪器以及军用系统。各种稳像技术在军事系统中应用尤其广泛[2],在制导导航系统中,为了更加准确的对目标进行定位瞄准,稳像技术往往不可或缺。近年来,电子稳像技术在家用摄像设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摄像设备所处的工作平台的不稳定常常造成获取图像序列之间存在抖动,因此同样需要稳像技术对获取的图像序列进行校正,稳像技术在这些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稳像技术根据稳像原理来区别,可以分为三种[5]:光学稳像、机械稳像和电子稳像。光学稳像可以分为成像器件防抖稳像和镜头防抖稳像两种[6]。近年来,光学稳定成像方法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综合处理技术,用于隔离视轴颤振对成像质量产生影响的情况。光学稳像在传统光学基础上,与反馈控制理论相结合,通过闭环控制系统驱动在光成像通路内的动态校正机构,来补偿探测视轴与成像焦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成像质量[7]。机械稳像[8]摄像平台的不稳定偏移较大时效果明显,机械稳像可分为主动稳像和被动稳像:主动稳像是安装陀螺仪检测平台的振动,从而调整平台姿态来补偿振动以稳定摄像系统,在机械稳像方式下,如果将精确度提高,机械稳像平台将会耗资巨大,也降低了这种稳像方式广泛应用的可能[9]。电子稳像是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以及计算机编写软件的方法来检测分析图像帧序列之间的偏移量并对该偏移量进行补偿的技术。随着新的计算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电子稳像系统已逐步成为应用光、机、电、算的综合性研究方向[10]。 …………   2 电子稳像关键理论分析   2.1 运动估计模块理论分析 运动估计模块是所有的典型的电子稳像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运动估计模块,顾名思义,是对当前帧相对于参考帧的运动偏移量进行估计,获取到当前帧相对于参考帧的全局运动矢量(GME,Global Motion Estimation),从运动矢量中分离出无意运动分量,即将当前帧的有意运动去除,之后对无意运动部分进行运动补偿,使补偿之后的图像在视觉上消除抖动,或更有利于后续目标跟踪检测部分的处理。平常所讨论的各类不同的电子稳像算法均是基于运动估计算法的不同来区分的,运动估计模块采用不同的估计算法对当前帧和参考帧进行运动分析,提取出所要的全局运动矢量,即由摄像机参数或者位置的随机变化而引起的整幅图像的随机抖动。运动估计模块的根本任务是进行全局的帧间运动估计,然后确定运动矢量。运动估计模块是整个系统中最耗时、算法最复杂的一个环节,对全局运动估计的精度,以及整个系统的实时处理的能力影响最大,因此,运动估计模块决定了整个稳像系统的实时性及精度。帧间大偏移量的存在、目标处于复杂背景下以及图像内部区域的时隐时现,这些都为全局运动估计带来不小的难题,此外,由于设备的限制,获取的图像序列的质量不高也是一个问题[20]。因此针对不同情况下获取的各种视频,需要采用不同的运动估计算法。 …………   2.2 运动补偿理论分析 电子稳像系统中第二个重要部分是运动补偿,相对于运动估计模块,运动补偿算法较简单:即根据获取的运动矢量,对当前帧进行显示位置的调整或裁减,从而从视觉上消除帧间抖动,输出清晰稳定的视频图像序列。对于二维图像,常常采用二维仿射变换模型进行校正。视频采集以及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引入噪声,造成噪声干扰的因素有很多:周围环境、电磁波的干扰以及输入输出数模转换器件的影响等的,都会造成视频图像包含有各种随机干扰信号,使视频的图像质量不高,如各种噪声的影响,摄像头分辨率不高造成的视频不清晰,对比度不高等问题。噪声往往会导致图像失真,使图像模糊,甚至淹没所要提取的图像特征,这些问题为后续图像处理、消除抖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开始稳像之前,往往要进行一些去除噪声或者增强图形的操作,这里统称为图像预处理技术。常用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可以归纳为两类:图像去噪和图像增强。实际采集到的图像中常常包含各种不希望存在的噪声,为便于进行图像分析,提高稳像精度,常常需要先将噪声消除。噪声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噪声往往具有不同的性质,消除方法也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图像降噪方法分为空域和频域两类,但总的来说,都可称为滤波。空域滤波按照功能可分为平滑滤波和锐化滤波。平滑滤波通常使用低通滤波实现,目的是模糊化和消除噪声。模糊化主要用在提取大目标,用来去除图像过小的细节或将目标内的小片段连接起来。锐化滤波器采用高通滤波实现,目的是增强被模糊的边缘细节[21]。 …………   3 电子稳像算法研究 3.1 基于图像特征的稳像算法 ..... 17 3.2 基于图像块信息的稳像算法 ......... 23 3.3 基于像素灰度信息的匹配算法 ....... 26 3.4 本章小结 ....... 30 4 基于互相关信息法的稳像技术 4.1 运动矢量估计 ......... 31 4.2 运动补偿 ....... 32 4.3 本章小结 ....... 34 5 基于灰度投影的电子稳像技术 5.1 选择灰度投影算法的原因 ..... 35 5.2 灰度投影算法流程 ..... 35 5.3 本章小结 ....... 43   6 灰度投影电子稳像算法改进   在第 5 章中介绍了典型的灰度投影算法进行稳像的过程,由于待处理的视频图像帧背景变化不大,因而在运动估计阶段采用固定帧匹配的匹配策略。对于图像帧序列之间背景有较大变化的视频,显然固定帧匹配并不适用,因此需要进行参考帧的更新,确定参考帧的更新方式。此外,采用传统的灰度投影算法进行电子稳像虽然具有算法简单、实时性强的优点,但是也同时有一个很大的不足:灰度投影算法只能补偿帧间平移运动,对图像的旋转误差没有作用,因而对于具有较大旋转角度的图像序列若采用灰度投影算法进行稳像,需要进行改进。本章节针对灰度投影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以上两个问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法。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获取到的图像背景变化较大:原信息的消失和新信息的出现,如图 6.1 所示:右图中不存在左图中红色框内的信息,右图黄色框内的图像信息在左图中也未曾出现,若仍采用固定帧作为参考帧,那么当该固定帧与当前帧的背景完全不匹配时,该算法将彻底失效,因此需要制定参考帧更新策略。 …………   结论   电子稳像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应用范围上还是在算法上都日趋成熟。相比于传统的机械稳像及光学稳像,电子稳像的实现更方便,具有易操作、精确度高、灵活性强、体积小以及价格低、功耗小的优点。本文主要围绕电子稳像算法展开研究,并结合实际的视频,实现了实时稳像算法仿真,并针对灰度投影算法的不足——旋转无效性进行了改进。本论文的工作概况如下: (1) 介绍了目前电子稳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研究电子稳像算法的科学意义及社会意义; (2) 研究了电子稳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流程,分析了电子稳像系统的关键技术,对电子稳像系统中需要用到的图像预处理技术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几种主要的电子稳像算法及其实现方法,并对各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3) 仿真实现了典型的灰度投影算法,并从实时性、稳定性、精确性上对该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图像去噪、图像增强、运动估计以及运动补偿等一系列重要技术及实现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灰度投影算法在精度方面均能满足基本要求,但是灰度投影算法的旋转无效性使之不能在存在帧间旋转抖动的情况下使用。 …………… 参考文献(略)  

毕业论文精选篇四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企业文档管理简单来说即是对企业文件档案的归档管理。在过去它主要体现在对纸质文档的分类保存管理,其目的是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企业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促使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为企业运行机制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必须的资料,可以说企业中最日常的,也最为基本的管理工作。然而随着产业环境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纸质文档在保管成本,检索,安全,传输上的缺点暴露无遗,虽然它依然有着其不可替代性,但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将文档电子化,使得文档的管理对象转变成电子文档,类似办公的无纸化应用也成为了明显的发展趋势。在国外随着电子签名的法律化,使得很多例如账单、收据等电子化文档都已具有了法律效应,从而更进一步降低了对传统纸质文档的依赖性。ECM(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企业内容管理是企业文档管理系统的延伸。它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内容的管理。它在管理对象上可扩展到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数字内容。例如:企业的各种文档,报表,账单,网页甚至是多媒体。它在管理上不再局限于保存归档,而是将重点放在内容上,通过检索,分析,共享,给予文档附加价值,使其在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上发挥提高效率的作用[1]。目前市场上,ECM 系统的种类非常繁杂,有基于面的完整的对企业所有内容进行管理的诸如 IBM,SAP 等大型系统。也有针对某种文档进行分析管理,有效支持纸质文档到电子化文档转变的更为灵活小巧的系统。前者,管理范围广,规模大,对电子化程度要求高,对纸质文档到电子化文档的转变缺乏灵活的支持。后者,管理范围小,功能较为单一,对纸质文档到电子化文档的转变有着更好的支持。 …………   1.2 课题的研究与实现意义 本课题来源于实际项目,其研究目的是以实用性为导向,解决传统文档电子化ECM 系统的处理速度慢,受硬件制约,文档分类不精确等问题。通过引入云平台,提供基于云的框架,使得产品摆脱对传统硬件的依赖。并更进一步,通过引入合适的负载均衡算法,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处理速度。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的相关算法,提高企业文档类型的分类精确度。本论文就是在给出一个可实践的基于云的文档电子化ECM 系统的同时,以实用性为导向,利用相关算法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核心功能与性能。研究与实现该系统具有以下意义: (1)通过分析传统该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当今产业环境下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云平台的特点,阐述了将云技术引入 ECM 系统的重要性。通过提供基于云的文档电子化 ECM 原型系统,提出了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此类系统与云计算的结合提供了可实践的实例。改善了传统 ECM 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企业效率和用户体验。 (2)对文档电子化 ECM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文档分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实现,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从理论上提高了基于关键字自动进行文档分类的精确度。为此类功能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向。 (3)通过深入云平台上负载均衡实现的设计与分析,针对文档电子化 ECM 系统的特点,从理论设计上提出了自行开发与云上负载均衡组件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系统效率,提高运行速度。 …………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针对企业中纸质文档到电子文档的转换以及管理需求所构建。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如顾客管理,会计管理等),通过各种录入设备(扫描仪等)将纸质文档转换成电子化文档(PDF),进行再加工保存并对其进行管理。具体而言,对其进行OCR 识别(文档内容识别),分类,保管,添加附加信息等操作。以云的架构为基础,与各种 SaaS 服务(Salesforce, Evernote 等)相协同,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时刻,任意地点实现对文档上传,参照,检索,管理等应用。其核心内容是有以下两点。(1)传统 ECM 软件的功能:即 OCR 识别,分类,管理,检索等。(2)在任意地点,任意时刻都可以访问,操作。整个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客户端,Web 服务端和系统管理端。(1)客户端:负责与 Web 服务端部分相交互,同步,从而实现在任意地点,任意时刻都可访问最新的数据情报。另外即使在不可登录网络的条件下,也可单独运行,进行本地操作。在连接到网络之后,即可与服务器进行自动同步。(2)Web 服务:整个系统的核心。整个 Web 服务端布置在第三方运营商提供的云平台上。使得能够柔软的对应负荷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 SaaS 服务(Salesforce、Evernote、GoogleDoc 等) 的公开 API,与其直接相协同,使得使用这些 SaaS 服务的用户可直接查看,检索,活用存储在云上的电子文档。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3)系统管理端。包括会员管理,费用管理,可使用功能的权限管理等。是将来系统上线后的管理维护部分。作为原型系统将不包含这块内容。 …………   2.2 需求分析 本系统面向一般工作流以及前台业务。利用云平台,通过对纸质文档的电子化处理以及与第三方 SaaS 应用的相协同,实现简洁智能的文档管理。它主要的目标客户有以下两类。友好简介的用户交互,快速的响应。为方便用户,本系统应同时支持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系统和通过 web 端访问系统。无论是哪种访问方式等需要简单友好,3 步操作即可实现大多数操作。在网络正常的情况下,从用户的角度不应该有超过 3 秒的等待时间。本系统由于是原型系统,本文中将只针对采用客户端的访问进行详细讨论。文档的登录。用户可选择多种文档登录方式。可从纸质文档到系统登录的一条龙转换登录。可对电子文档通过客户端或 Web 端的方式进行上传登录。登录时用户可自行添加时间和名称信息。登录后文档的日期,页数,名称,种类,标签,登录者,权限等信息会存放在数据库可中。而转换后的 PDF 会以文件形式保存在云的存储组件中。登录完成的文档会即以首页缩略图的方式显示在界面中,用户点击后可查看每一页的内容。对电子文档进行文字识别。将图片转换成可检索 PDF 文档,第一阶段暂只需支持日文和英文。识别完成后,用户可对文档进行全文检索操作。 …………   3统概要设计....18 3.1 系统架构........18 3.2. ScanGW Desktop........19 3.3 小结....25 4 系统详细设计....26 4.1 系统工作流程的详细设计....26 4.2 文档自动分类的实现......34 4.3 文档自动分类的测试与分析......41 4.3.1 测试条件........41 4.3.2 测试对比分析......41 4.3.3 引入信息增益法的结论与评价........44 4.4. 服务器资源的负载均衡设计....45 4.5 实现.......46 4.6 基于仿真的实验.....48 4.7 小结.......49 5 系统实现与测试......50 5.1 系统实现....50 5.1.1 开发环境....50 5.1.2 接口详细....50 5.1.3 数据库表设计........59 5.2 性能测试....62 5.3 小结......68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实现 客户端:使用 Adobe Flex 技术开发,其特点是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与客户端直接进行交互的 Web 服务端:本系统中将其命名为“MainServer”,运行于 CentOS 系统中,架构在亚马逊的 EC2 实例上。采用的是比较常见的 J2EE 的 Struts+ Spring +Hibernate 结构。实现 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的开发。Web 应用服务器则是使用了 Apache Tomcat。整个开发通过开发工具 Eclipse 进行了整合。图像处理服务端:运行于 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中,架构在亚马逊的 EC2 实例上。由于图像处理部分利用了大量的 C++语言,所以使用了 Windows 系统。图像处理服务端有两个应用。一个是用于监听 SQS 消息的“CoreEngineControll”,它通过 C#语言实现,类似一个线程,不中断的对对应的 SQS 管道进行监听。当获取新消息后,“CoreEngineControll”会调用通过 C++语言实现的进行图像处理的服务“ControllerA”。数据库反映服务端:此部分是用来将通过图像处理的文档反映到数据库中。它运行于 CentOS 系统中,架构在亚马逊的 EC2 实例上。采用的是 J2EE 的 Spring +Hibernate结构。利用 Hibernate 所构建的持久层,对数据库进行操作。MySQL 数据库:运行于 CentOS 系统中,架构在亚马逊的 EC2 实例上。作为最为典型的开源式关系数据库,MySQL 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可靠性好的特点。本系统为原型系统,因此选择成本低的 MySQL 数据库为最好的选择。 …………   结论   本文基于实际项目,对基于云的文档电子化 ECM 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现。主要得出了以下的结果与结论: (1) 给出了以亚马逊提供的云平台为组件为基础,构架的完全基于云的企业文档分类与管理的系统框架。将构成整个系统服务端的三大部分:Web 请求响应服务端,图像处理服务端以及数据库完全构建在 EC2 实例上。通过 Atom 发布协议控制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通过亚马逊的消息队列 SQS 控制 EC2 实例之间的通信。利用存储组件 S3 将文档进行保存。将对文档的描述作为记录保存到数据库上。接着,又通过对系统主要功能的详细流程解说,详细阐述了与云服务器间消息传递组件 SQS 以及云存储组件 S3 间的协同与应用。从而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可实现的基于云的企业文档分类与管理系统的实例。 (2) 通过对基于云平台系统的解析,得出了以下观点。对于文档电子化管理业务较重的企业(如银行,保险等),云计算可使传统的 ECM 系统摆脱硬件束缚,大幅提高系统利用率,降低成本,并解决处理速度慢的问题。通过将服务器交托给云服务商,可大大减少运营维护的成本并得到了更好的容错能力。通过云平台资源的可弹性扩展服务,使得系统可根据需求,根据负荷随时增加或减少所需资源,增强或减弱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同时通过引入云存储组件,使得以低成本获得了海量存储能力。 …………… 参考文献(略)  

毕业论文精选篇五

  第 1 章 证据出示的方式及基本要求   1.1 何谓证据出示 我国法律中没有证据出示的确切定义,蒋平、杨莉莉编著的《电子证据》是如此描述的:证据的出示,或称为证据展示(Discovery of Evidence 或 Disclosure ofEvidence),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指控辩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在开庭审判前或审判过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相互披露各自掌握或控制的诉讼证据和有关资料信息的活动①。而美国刑事诉讼法学家大卫.W.鲍威尔说,刑事诉讼的证据出示,作为一种收集证据的方式,是审判前的控诉方与辩护方之间的信息交换②。以上两种证据出示的定义各不相同,第一种定义中证据出示的时机可以在庭审前,也可以在审判过程中,而在鲍威尔看来证据的出示就是一种收集证据的方式,出示的时机应在审判前。上述两个关于证据出示的概念最主要的含义是指证据的开示或展示,是控辩双方交换证据的行为。本文所指的证据出示并不是指上述证据出示制度,而是指在开庭审理时,由诉讼一方向对方和法庭举出证据,接受对方当庭质证和法庭审核的活动,又可以称之为“证据的举出”。由此可见,本文所讲的证据出示是指在法庭上举出证据,出示的对象是诉讼相对方和法庭,出示的目的在于通过在法庭上的质证程序,使法庭采信己方证据,进而使己方的诉讼主张得以成立。至于证据出示的程序,我国立法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在美国,当事人一方出示证据时“首先必须让法庭的书记员对其进行标记以供识别,然后对方律师如果要求检查证物,举证方应当向其出示。出示完毕后,举证方将走近证人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让他辨认或者鉴别这个证物”,接着“向法官提交此证物,同时陈述‘本方提交这个文档(或物品)作为本方出示的第二号证物’”③。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出示程序大体上包括由举证方在法庭同意后向对方举出证据,让其对证据进行质证,再由法官核实和决定是否采信。鉴于电子证据的出示主要是在出示方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于证据出示的诸多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出示方式进行探讨,但不限于此。 ……………   1.2 证据出示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证据要求提交或出示原件、原物。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书证应提交原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提到“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因此,书证在一般情况下需出示原件。而物证虽然在案卷移送阶段经常以照片形式进行展示,但在庭审阶段通常需要对实物进行出示和质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中规定定案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同时,在我国刑诉法中也规定了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这里的物证一般情况下要求原件、原物。视听资料同样如此,比如《行政诉讼法证据规定》40 条规定,视听资料的出示与质证应当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 27 条也规定了对于视听资料应审查是否为原件,因此在出示时一般是需要出示原始视听资料的。同时,对于视听资料还需要对其进行鉴定辨别其真伪,因此在视听资料出示过程中,除了要出示视听资料本身,还需要出示证明视听资料真实性的证明文书或鉴定材料。 ……………   第 2 章 电子数据出示中的困境   2.1 电子数据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虽然 2013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48条第 8 项将电子数据与试听资料并列,但无论是这部法律还是随后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都没有明确电子数据的概念,仅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于 2012 年 6 月 24日颁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29 条列出了具体的电子数据类型: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网络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但这种列举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电子数据的表现形式异常多样,在描述中不可能一一列举。从电子数据诞生以来,学界和实务界一直为是否应确立其单独的法定证据地位还是从属于其他传统证据类型争论不休,出现了“书证说”、“视听资料说”、“物证说”、“鉴定结论说”及“独立证据说”等等①,但是无论何种证据类型都无法概括电子数据的所有特征。无论是“书证说”、“视听资料说”、“物证说”、“鉴定结论说”都只看到了电子数据的一部分特点。但电子数据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存在方式大相径庭,它既可以是一个文本、也可以是一段视频;既可以是外存中的电磁记录物,也可以是内存中稍纵即逝的数据;既可以是直接看到的文本文件或登录页面,也可以是需要进行技术鉴定和专业分析才能了解的数据,因此将电子数据归为传统证据的哪一类都无法解释电子数据的丰富多样性。而“独立证据说”考虑到了电子数据的特殊性,事实上,这种思路也成为了司法界的主流,因此体现在了刑诉法的修订上。 ……………   2.2 电子数据出示中存在的困境 由于电子数据不同于其他传统证据类型的特性,在司法实践中,将其出示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难以出示原件。首先有些电子数据的原件是无法获得的。侦查部门并非每次都能顺利获取电子数据原始载体,有时电子数据原件的获取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甚至可能会严重影响诉讼效率。其次是电子数据的原件是不直接出示的。由于电子数据的原件易篡改,而且一旦损害将造成电子数据的永久丧失,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不要求直接出示原件。二是难以被有效质证。首先电子数据的特点使其存在着依托较为复杂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进行出示的可能,即便出示过程并不复杂,因其高科技性会造成没有相关知识的法官和诉讼相对方全面理解证据内涵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直接导致了电子数据比一般证据类型更难以被质证。其次是有些电子数据出示难度大。如网络证据的数据源在远方的服务器上,远程传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真实性的改变,数据随时可能更改、容易灭失、状态容易改变,时过境迁后网络上的电子数据可能都不复存在,要出示原始的、客观的电子数据并非易事。又如动态电子数据环境要求高,多数环境根本没有条件也无法还原,因此更是无法出示。再次有些电子数据出示存在法律障碍。对于秘密和技术侦查获取的电子数据该如何出示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如何出示、怎样出示、以何种载体进行出示均不明确,这样无疑造成了此类证据无法得到有效质证。 ……………   第 3 章 电子数据的合理出示方式........15 3.1 明确电子数据出示的内容 .... 15 3.2 出示过程中真实性保证 ........ 16 3.3 电子数据出示 ...... 16 3.3.1 静态存储电子数据出示 .... 17 3.3.2 动态电子数据出示 ...... 19 3.3.3 网络电子数据出示 ...... 19 3.3.4 技术侦查收集的电子数据出示 .... 20 3.3.5 财务类电子数据出示 ........ 21 3.3.6 手机内容电子数据出示 ..... 21   第 3 章 电子数据的合理出示方式   3.1 明确电子数据出示的内容 当电子数据作为证据予以出示时,那么它必须已经具备了证据资格,就要对电子数据的合法来源,与案件的关联性以及客观性的证明一并予以出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 238 条明确规定了对于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录音、录像带、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应当记明案由、对象、内容,录取、复制的时间、地点、规格、类别、应用长度、文件格式及长度等,妥为保管,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对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电子数据,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一)是否随原始存储介质移送;在原始存储介质无法封存、不便移动或者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保管、处理、返还时,提取、复制电子数据是否由二人以上进行,是否足以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有无提取、复制过程及原始存储介质存放地点的文字说明和签名;(二)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技术规范;经勘验、检查、搜查等侦查活动收集的电子数据,是否附有笔录、清单,并经侦查人员、电子数据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没有持有人签名的,是否注明原因;远程调取境外或者异地的电子数据的,是否注明相关情况;对电子数据的规格、类别、文件格式等注明是否清楚;(三)电子数据内容是否真实,有无删除、修改、增加等情形;(四)电子数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五)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电子数据是否全面收集。对电子数据有疑问的,应当进行鉴定或者检验。 ………………   结论   刑事电子证据的出示问题研究,来自于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性的思考。电子证据是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核心证据,而由于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刚刚确立,又因为其特殊性造成了多种出示方式,因而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根据电子证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同方式和类型提出规范的、符合证据规则的出示方式能够很好的指导司法实践,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电子证据出示的方法,让人们能够全面理解电子证据的内涵,消除人们对电子证据证明力的疑虑,从而掀开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新篇章。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